假“首席科学家”横行两年:大学人才引进不能成“皇帝的新装” 高中学历者靠伪造

积极小猫 2025-11-20 11:50:12

假“首席科学家”横行两年:大学人才引进不能成“皇帝的新装” 高中学历者靠伪造“高考状元”“外籍院士”等离谱头衔,在高校混吃两年140万年薪+千万资源,这场闹剧绝非孤例,而是高校人才引进制度失灵的赤裸隐喻。郭伟的假简历漏洞百出,却能一路绿灯,核心在于高校把“标签崇拜”当成了人才筛选的捷径,把审核流程变成了走过场的形式。 为何骗子能游刃有余?一是“境外头衔滤镜”成遮羞布,国外院士、海外研究员等身份难以核验,成了造假重灾区;二是审核机制形同虚设,人事部门只看纸面材料不做交叉验证,同事碍于“学术权威”不愿深究,形成集体沉默;三是功利化引才心态作祟,部分高校把人才引进当成政绩工程,只追求头衔光鲜度,却忽视了最基本的能力核查。 补制度漏洞,不能只靠事后解聘。高校需建立“头衔溯源”机制,对境外荣誉、学术成果实行第三方核验;引才应推行“试用期实绩考核”,让科研能力说话而非头衔背书;更要打破“唯头衔论”的浮躁风气,回归“德才兼备”的引才本质。若大学连人才真假都辨不清,何谈追求真理?这场闹剧该成为高校人才引进的“清醒剂”,否则只会让更多“郭伟”钻空子,消耗国家科研资源,透支教育公信力。

0 阅读:0
积极小猫

积极小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