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整个侵华期间掠夺的文物高达360万件!1968年,日本为了展示从中国掠夺来的文物,专门建了一个博物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里面展示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物,有商周的青铜器,魏晋的佛像,历代文人的书画,宋元明清的瓷器,数不胜数。 隔着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那一抹千年前的墨色仿佛在无声呐喊,王羲之的《丧乱帖》这幅被中国历代书法家顶礼膜拜的巅峰之作,如今却要在说明牌上看着刺眼的“日本国宝”四个字。 更讽刺的是,即便站在那里,很多人也被模糊了视听,展馆里刻意用“东洋艺术”或是“东亚文化”这样的泛称,悄悄抹去了“中国”二字,似乎换个标签,就能洗去那段掠夺的血腥过往。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战乱中大头兵顺手牵羊的结果,那就太低估了侵略者的心机,这根本不是简单的抢劫,而是一场精密策划的“文明外科手术”早在炮火响起之前,所谓的“学术考察队”和“探险团”就已经像白蚁一样渗透进中国的名山大川。 他们不仅是测绘地图,更是在编制一张详尽的“藏宝图”,从殷墟甲骨的埋藏点,到敦煌经卷的具体洞窟,早就被加上了隐秘的标记,等到甲午年间的硝烟散去,或是后来的全面侵华开始,这些标记点就成了日军定点清除的目标。 这种系统性的掠夺手段令人发指,看看那所谓的“金百合计划”或者“战时清国宝物搜集法”,他们设立专门机构,如同扫货一般把中华大地的文明切片打包,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把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大型造像敲碎带走。 为了六千吨黄金,把佛像上千年的镀金层刮得一干二净,甚至在苏杭,用枪托顶着文人的脑袋,逼迫他们交出世代珍藏的古籍,就连清宫里的琉璃瓦和宫殿木雕,都被撬下来装船运走,完全是奔着断了中华文明的根脉去的。 如今走在日本的各大博物馆,那种心痛是具体的,仅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十万件藏品里竟有一成来自中国,全世界仅存的三件宋代曜变天目茶碗,那个被赞誉为“碗中宇宙”的神品,全部流落在日本,中国学者要想研究自己的瓷器巅峰工艺。 要么只能看图片,要么只能去求日本人看一眼,更别提京都国立博物馆里被奉为至宝的唐抄本《汉书》,那是我们研究汉代历史断掉的一环,最让人感到寒意的是日本对待这些“文化战俘”的态度。 与法国、德国近年开始反思并归还掠夺文物不同,日本这边竖起的是高高的法律和谎言之墙,他们用1970年相关公约不具备追溯力做挡箭牌,把当年明火执仗抢来的国宝洗白成“私人财产”。 甚至还有比不归还更恶劣的羞辱,在京都的一家私人博物馆“有邻馆”里,曾经紫禁城高贵的琉璃瓦被铺在地上任由游客踩踏,乾隆御笔题写的石碑像垃圾一样丢在角落,而被劫走的“鸿胪井碑”,这块见证了唐代对东北有效管辖的巨石,至今被深锁在日本皇居内。 几十年来,整个日本只有一名学者被允许靠近,中国人想要看一眼自己的祖先遗产简直是痴人说梦,同样站在靖国神社门前的那对石狮子,原本是用来守护中国园林的,现在却被用来替那些战犯守门,这何尝不是一种持续百年的精神霸凌。 从商周青铜鼎那凝重的铭文,到唐三彩那斑斓的釉色,三百六十万件流失文物,每一件都对应着一段被撕裂的记忆,故宫博物院编写的那本一千四百多页的流失目录,哪怕只读上一页,都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这不仅是器物的离散,更是文明拼图的残缺,当我们只能对着复制品讲授历史,当研究者必须远渡重洋才能触摸祖先的遗存,这场跨越世纪的文化洗劫就从未真正结束。 信息来源:新华网——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