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俄罗斯和印度共同宣布 2025年11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双方宣布将继续深化在能源、金融、军事技术和物流等关键领域的经贸合作,并承诺在构建多极化国际秩序和确保全球安全方面加强协调。 这场莫斯科的握手远不止是外交辞令的重复。印度一边采购俄罗斯的S-500防空系统,一边用卢比结算原油贸易,这种操作在五年前还难以想象。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把印度逼成了精明的中间商,现在每艘停靠孟买的油轮背后,都是美元霸权被悄悄凿开的裂缝。俄罗斯的北极液化天然气正通过新开通的东方航道直抵古吉拉特邦,这些能源管道里流淌的不仅是天然气,更是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 军事合作玩得更转。印度陆军在克什米尔高原试射的布拉莫斯导弹,核心技术来自俄印联合实验室。这种合作模式很独特——俄罗斯出技术蓝图,印度负责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就像俄罗斯提供骨架,印度注入数字神经。最近曝光的联合研发计划里,居然包括人工智能指挥系统和太空监视网络,这些敏感技术共享明显超出了传统军售范畴。 金融领域的动作更值得玩味。孟买交易所突然上线卢布-卢比直接结算系统,绕过SWIFT的跨境支付平台已经完成压力测试。印度炼油商用卢比支付俄罗斯原油,这些卢比又通过俄罗斯投资印度基建项目形成闭环。这种去美元化的实验要是成功,新加坡和迪拜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恐怕要重新评估。 不过这场联姻里藏着不少刺。印度始终不肯公开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莫迪政府一边进口俄罗斯武器,另一边却加速推进与美国的“关键与新兴技术倡议”。这种走钢丝的外交策略能维持多久?俄罗斯向巴基斯坦出售民用核技术的消息爆出后,新德里会议厅里的气氛立刻降到冰点。 能源合作同样面临结构性矛盾。印度要求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提供独家油气田开发权,莫斯科却坚持保留对华供应渠道。那条经过阿富汗的“北南运输走廊”铁路,因为中亚局势动荡已经延期三次,物流瓶颈让双方企业都很头疼。印度私营企业抱怨俄罗斯海关的灰色清关费用涨了四倍,这种操作细节正在侵蚀战略合作的信任基础。 多极化秩序听着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充满算计。印度在联合国关于克里米亚问题的表决中连续投弃权票,俄罗斯则对印度申请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含糊其辞。双方在“全球南方”领导权问题上其实存在隐形竞争——俄罗斯通过瓦格纳集团在非洲拓展影响力时,恰好与印度在埃塞俄比亚的基建投资形成对冲。 观察家们注意到会谈花絮里耐人寻味的细节:苏杰生特意参观了苏联时期建设的德里地铁原始设计图,这个安排明显在唤醒冷战时期的特殊友谊。但现实是,印度从以色列采购的苍鹭无人机正在中印边境巡逻,这些敏感数据是否会通过军情渠道流向莫斯科,成了西方情报机构最近紧急研判的课题。 这场合作本质上是基于现实需求的权宜婚姻。俄罗斯需要打破国际孤立,印度追求战略自主,双方在某个历史窗口找到了利益交汇点。但印度制造业渴望的半导体技术转让被俄方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俄罗斯想获得的印度洋永久军事基地也遭婉拒,这些未公开的博弈暴露出合作天花板。 当欧洲还在为2025年冬季能源储备发愁时,印度炼油厂正把俄罗斯原油加工成柴油转售欧洲。这种三角贸易让制裁体系变得滑稽,但也让印度陷入道德困境——德国驻印大使最近在公开演讲中暗讽某些国家“在历史关键时刻选择投机”,这话明显有所指。 莫斯科和新德里之间横亘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俄罗斯希望维持武器出口的垄断地位,印度却执着推进“印度制造”;印度期待俄罗斯在中印边境争端中明确选边,克里姆林宫始终不愿触动北京神经。这些裂缝不会因外长会谈消失,反而会随着国际格局演变继续加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拉夫罗夫 俄外长 印度选择俄罗斯 印度西方关系 俄罗斯印度贸易 印度外长 印度商务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