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所以敢屡屡挑衅中国,丝毫不惧怕中国,并非仅仅是美国的挑唆,而是日本在千百年见就已经把中国的个性摸得透透的,认为中国人太过温和,太过仁慈了。 回溯历史,这种赌性其实早有渊源,唐朝白江口之战,日军战船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这是日本第一次正面对抗中国的惨败。 可当时的唐朝压根没把这个东边的小岛国放在眼里,觉得打赢了就是教训够了,既没派兵登陆日本本土,也没索要一分一毫赔偿,反而敞开国门让日本遣唐使来学文化、学制度、学技术。 日本带着战败的狼狈来,捧着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回,这种“输了也有赚头”的经历,让他们第一次尝到了赌的甜头,也埋下了“就算打不过中国,也不会有灭顶之灾”的认知。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在东南沿海烧杀抢掠三十年,俞大猷、戚继光率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些海盗团伙剿灭,可即便如此,明朝也只是加固海防、有限开放海禁,没想着跨海去端了日本的老巢。 日本看到中国即便深受其害,也始终保持着“防守为主”的姿态,心里的侥幸又多了几分,觉得中国的仁慈就是无底线的退让。 近代以来,这种赌徒心理被无限放大,而且每次赌赢都让日本赚得盆满钵满。 甲午战争时,日本举全国之力赌清朝不敢死战,天皇甚至每天只吃一顿饭省钱给海军,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不仅割走了台湾,还拿到了两亿两白银赔款,这笔钱直接撑起了日本的工业崛起,让他们尝到了“赌赢一次吃一辈子”的滋味。 九一八事变更是离谱,关东军不到两万人,面对三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硬是赌张学良会不抵抗,结果真的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东北三省,把那里的煤矿、铁路、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回日本,养肥了自己的军队。 就算后来全面侵华赌输了,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日本也没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觉得打败自己的是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的红军,不是中国。 而二战结束后中国的处理方式,更让他们坚定了“输了也没损失”的想法——当时滞留在中国的日俘日侨高达394万人,中国不仅没虐待他们,还管吃管住,让他们每人携带衣物、毛毯等生活物资遣返回国,甚至放弃了本应属于中国的战争赔偿。 对比之下,日本对美俄却从来不敢造次,六十万关东军战俘被苏联押到西伯利亚零下四十度的极寒地带挖土豆,二十万人冻饿致死,幸存者一辈子活在创伤里;美国的东京大轰炸让近十万人葬身火海,两颗原子弹更是成为日本永远的阴影,所以直到现在,日本首相还会给美国投弹飞行员献花,对俄罗斯更是连争议领土都不敢轻易触碰。 这种“欺软怕硬”的本性,到了2025年依然没改,现在的日本一边喊着“和平”,一边疯狂扩军,2025年度防卫预算高达9.9万亿日元,距离北约2%的防务开支标准仅一步之遥。 他们不仅在组建7个岸舰导弹联队,还要换装射程1000公里的增程导弹,引进17架“鱼鹰”运输机强化夺岛能力,甚至把“出云”号改造为能搭载F-35B战机的航母,计划2032年前部署1500枚远程导弹。 在实际行动上更是小动作不断,2025年5月3日,一架日本民用飞机未经允许擅自闯入钓鱼岛领空,被中国海警依法驱离后,日本还倒打一耙说中方“侵犯领空”;高市早苗之流更是多次叫嚣“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拉着美国在东海72小时内密集开展两次联合军事演习,出动F-35隐形战机、B-1B战略轰炸机等先进装备,试图用美国的支持给自己壮胆。 他们之所以还敢这么嚣张,本质上还是抱着过去的侥幸心理,觉得中国就算再强大,也会因为珍惜和平而忍气吞声,就算输了,顶多也就是鞠躬道歉,不会付出什么实质性代价。 可日本忘了,中国的温和从来不是软弱,仁慈也不是没有底线,过去的宽容,是因为中国始终秉持着“和为贵”的理念,觉得没必要跟一个小岛国斤斤计较;但现在的中国,已经彻底吸取了历史教训,明白对豺狼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现在的中国有东风导弹、有航母舰队、有全域协同的防卫体系,东部战区的歼-16战机挂弹巡航,052D驱逐舰常态化实弹演练,福建舰的实战化部署更是让中国拥有了足够的底气。 日本以为拉上美国就能为所欲为,却没看清美国只是把他们当成“印太战略”的炮灰,真到了关键时刻只会自己先跑。 日本的赌徒逻辑其实很简单:赢了就能掠夺资源、扩张势力,输了也不过是口头道歉、从头再来。 可他们偏偏算错了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再也不会容忍这种反复的挑衅和试探。 过去的旧账,中国可以暂时搁置,但不代表会忘记;现在的新账,只要日本敢继续添,中国就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一起清算。 日本如果还抱着过去的侥幸心理执迷不悟,迟早会发现,这一次的赌局,他们输不起,也不可能输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