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点,巴布亚省的艾琳突然肚子剧痛,家里人一看:这是要生!赶紧把她抬上快艇,发

晓秋爱娱乐 2025-11-22 17:29:30

半夜三点,巴布亚省的艾琳突然肚子剧痛,家里人一看:这是要生!赶紧把她抬上快艇,发动机轰隆隆往最近的约瓦里医院冲,心里想着“到医院就安全了”。结果医生一检查,胎儿估计四公斤,得剖,可医院连台像样的手术灯都没有,只能摆手:“转走吧,我们这小庙接不了大娃。” 于是救护车又掉头往第二家阿贝普拉地区医院赶。 第二家更干脆,连病床边都没让挨,前台一句“没床位”就把人打发了,顺手把转诊单甩给第三家迪安哈拉潘医院。艾琳痛得直冒冷汗,家属只能再踩油门。可第三家也摇头:“我们值班医生不够,你们另请高明。” 一来二去,三扇门“啪”地关上,产妇躺在担架上像被踢的皮球,时间却一分一秒地跑。 皮球滚到第四家巴扬卡拉警察医院,终于看到点希望——产科比划了个VIP病房,说“能剖,但先交八百万印尼盾现金”,折合人民币三千多,差不多当地最低月薪的两倍。家属掏遍口袋也凑不出,只能低声下气求“先救人,钱后续补”,可对方耸耸肩:“规矩不能破,没钱就请转下家。” 于是救护车再次启动,目标第五家查亚普拉地区医院。 车子刚开上主路,艾琳突然没了声音,监护仪拉成直线,随车护士慌忙做心肺复苏,可路上颠簸、药品不足,大人小孩都没再醒来。一个本可响亮的初生啼哭,最后换成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 消息一出,网络炸锅。网民把四段拒收理由拼成顺口溜:“设备差、没床位、缺医生、要现金”,句句都像耳光。有人悲愤写下“拒收即谋杀”,矛头直指“没钱别生病”的潜规则;有人贴出查亚普拉省会的照片——高楼、商场、霓虹灯一应俱全,却救不了一个产妇,讽刺值瞬间拉满。 省长法希里连夜拍桌子,对全省医院下死命令:“以后谁敢再拒收病人,直接摘他乌纱帽!” 副县长跟着出来打圆场,说马上给约瓦里医院添设备、加床位,但到底什么时候能到位,谁也说不准。涉事医院集体装安静,既不公布当晚记录,也不解释为何没人启动应急绿色通道,仿佛沉默就能把责任蒸发。 有人拿数据扒皮:巴布亚省看似医院不少,可真能24小时做急诊剖腹的没几家,麻醉师、血库、ICU配套更是看运气;转诊制度写在纸面上,实际却像没信号的导航,一路瞎开。艾琳的悲剧就像放大镜,把“资源挤兑”“怕担责”“先谈钱”这些老问题烤得噼啪作响。 类似剧情不是第一次上演。新冠期间印度孕妇被三家医院踢皮球导致身亡;西安“黄码”心梗患者因核酸问题错过抢救窗口——每一次都有人呼吁“下不为例”,可下一次依旧准时打卡。原因无他:医生怕违规、医院怕欠费、管理怕背锅,层层自保叠成高墙,最后把最急的病人挡在门外。 现在,省府的紧急禁令贴在墙上,社交媒体的热度也在降温,但产房设备不会一夜升级,医护人手不会瞬间爆棚,基层急救车依旧老旧。艾琳的亲人只能对着两口棺材发呆,他们想不通:只是生个孩子,怎么就像闯关打游戏,关卡还全是地狱级? 或许,真正该“剖腹产”的是臃肿的流程和冷漠的算计,该吸氧的是“生命优先”这四个字。毕竟,医院再亮的花名册,也抵不过一张真正敞开的病床;口号再响,也抵不过一句简单的“先救人”。下一位腹痛的孕妇可能已经在路上,但愿她不用再坐快艇,不用再被要价,而是推门就见白衣人伸手说:“别怕,我们来了。”来源:潇湘晨报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晓秋爱娱乐

晓秋爱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