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手机,刷到一条让人心里发堵的消息:一个刚满月的小宝宝,因为呛奶,没救回来。孩子妈妈是高龄初产,四十二岁,怀这一胎吃了不少苦,结果还是没留住。消息一出,朋友圈、宝妈群全炸了,大家一边心疼孩子,一边替妈妈难受,谁也不敢多说话,怕一说就哭出来。 孩子吃完奶,妈妈把他侧放在婴儿床里,转身去厨房洗奶瓶。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回来一看,孩子小脸发紫,鼻子嘴巴全是奶,吓得她当场就跪下了,拍背、抠嘴、喊救命,120来了,医生摇头,说呛进肺里,窒息时间太长。就这么短短一会儿,一个家就塌了。 有人说“怎么不看着点”,有人说“高龄生娃就是风险大”,还有人质问“不会急救吗”。我看着这些评论,心里真不是滋味。这个妈妈比谁都小心,从怀孕开始就一路保胎,产检一次不落,孩子出生后也是亲力亲为,连月嫂都没请,就是怕别人照顾不好。可意外就是意外,它才不管你多努力、多小心,说来就来,根本不给人反应的时间。 其实呛奶这事儿,真的比很多人想象的常见。小婴儿的吞咽功能还没发育好,胃又浅,吃奶的时候稍微急一点、多一点,或者吃完没拍嗝,奶一反流,就容易呛到。尤其是躺着喂奶、喂完直接放下的,最容易出事。我自己的孩子小时候也呛过一次,那会儿我吓得手都抖了,一边拍一边哭,还好奶块拍出来了,孩子哭出声来,我才瘫坐在地上,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很多人不知道,婴儿呛奶最怕的不是咳,而是咳不出来。奶一旦呛进气管,堵住了呼吸道,孩子很快就会缺氧,脸发紫、呼吸变弱,甚至失去意识。这个时候,光靠拍背是不够的,得用“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把孩子脸朝下放在前臂上,头低于身体,用掌根拍他肩胛骨中间,每秒一次,连拍五次,如果还没出来,就翻过来压胸口,五次一循环,边做边叫人打120,不能停,直到孩子哭出来或者医生接手。 可问题是,很多爸妈根本没学过这些,遇到事就慌了,只会拍背、喊救命,结果就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就像这次的事,妈妈不是不上心,是她真的不会,也没人教过她。她拼命想救孩子,可手里没“工具”,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一点点没气。这种无力感,比刀子扎心还疼。 还有人拿“高龄产妇”说事,说“都四十多了还生啥”“风险这么大不是自找的吗”。我真想回一句:你闭嘴吧。高龄生孩子确实风险高,身体恢复慢,孕期并发症多,可这不是她愿意的,她只是想要个孩子,想当一个妈妈,这有错吗?她比谁都清楚风险,也比谁都小心,可命运就是没放过她。她已经够苦了,真没必要再往她伤口上撒盐。 这事儿出来后,很多医院、育儿博主都开始转发婴儿急救的视频,教大家怎么应对呛奶、窒息。我一个个点开看,一个个收藏,拉着老公一起练,拿枕头当娃,拍到手臂发红。老公说“你至于吗”,我说“至于”,那百分之零点一的“万一”要是落在我头上,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我宁愿一辈子用不上,也不能等真出事的时候才后悔没学。 听说那个妈妈出院那天,抱着空的婴儿提篮回家,电梯里遇到邻居,她笑着说“我宝宝先走了”,声音轻得像风,却把整电梯的人都说哭了。她没哭,她说“我得替他看看这个世界”。我把这句话抄了下来,每次想对娃发火,就念一遍,火气立马就消了。 我们帮不了她什么,也救不回那个孩子,但我们可以学点东西,长点记性。别再只会转发“谁谁的错”了,去学一分钟急救,去练练怎么拍、怎么压,让自己在关键时刻不只会掉眼泪。愿那个飞走的小天使,在天上找个好一点的路,下次平安落地。也愿我们每一个当妈的,都能用点力气、用点心,把娃留在这个世界,陪他慢慢长大。来源:九派新闻新生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