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季期间,河南安阳的张先生经历了一场 “从狂喜到失望” 的网购纠纷:他蹲守多日,终于以 11.11 元的秒杀价成功抢到电商平台小米官方旗舰店的 206L 双门冰箱,却在等待发货时收到商家 “系统配置错误” 的通知,订单被单方面取消,仅获赔 30 元红包。 据悉,该款冰箱原价 1499 元,日常优惠价 799 元,11.11 元的秒杀价仅为原价的 0.74%。张先生透露,为了抢购他特意关闭 WiFi 保证网速,下单后甚至收到过配送方的出库通知,不料最终被拒发,商家客服始终以 “库存配置异常” 为由拒绝履约,仅强调补偿方案不可更改。涉事型号冰箱随后已在平台下架,多名参与此次秒杀的消费者也反映遭遇同样情况。 网购平台对此回应称,消费者成功下单后买卖合同即成立,商家本应履约,平台可按规则对拒发商家进行处罚,但因该订单成交价远低于成本,商家可能宁愿接受处罚也不愿发货。事件引发全网两极热议:支持消费者的网友认为,商家发起促销就应承担责任,不能将自身失误转嫁给消费者,此举违背诚信原则;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认为 11.11 元买冰箱明显超出正常促销范围,属于异常订单,30 元补偿已体现歉意。 从法律角度来看,《民法典》明确规定,商家发布商品信息与价格构成要约,消费者付款后合同成立,无明确提示条款时,商家以系统错误拒发已构成违约。若能证明商家存在欺诈,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 3 倍赔偿,不足 500 元按 500 元计算。目前,仍有消费者坚持要求发货或提高补偿,这场 “秒杀价” 与 “履约责任” 的博弈,也再次凸显了电商大促中商家规范操作与消费者权益保障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