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突然宣布了最新立场:日本是东南亚最受信赖的大国,并希望中日给争端降温。 这事可不是空穴来风,2025年11月19日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黄循财首度公开表态,话里话外都透着对区域稳定的焦虑。 而就在前一天,11月18日,中日外交高官的一张碰面照片在网上疯传,没握手没微笑的僵硬画面,直接把双边紧张氛围拉满,这才让新加坡忍不住站出来“劝和”。 黄循财还提到,东南亚国家更愿意搁置历史着眼未来,这话听着中立,其实藏着新加坡的小算盘。 二战后,日本靠战争赔款打开东盟局面,之后又用“援助—贸易—投资”的组合拳持续渗透,光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累计就超20万亿日元,2020年一年的投入就有2.3万亿日元,是当年对中国投资的两倍多。 更关键的是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ODA),前些年对东南亚、东亚的投入是美国的三倍多,印尼的阿萨汉制铝工程、曼谷铁路这些基建项目都靠日本资金撑起来,这种持续几十年的“银弹外交”,确实让不少东南亚国家形成了路径依赖。 新加坡自己就是这套路的受益者,二战时被日本占领的仇说放就放,转头就靠索尼、松下这些日企投资搞起了制造业,2024年新日互访人数都近130万了,现在帮日本说话,本质是帮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站台。 新加坡这国家的经济就是块玻璃,碰不得半点风浪,2023年GDP五千多亿美元,看着不少但全靠贸易撑着,外贸占GDP的比重常年居高不下,而中日都是东盟最重要的玩家——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额近7万亿人民币,日本则是第二大投资国,这种关系里只要有一点裂痕,新加坡的转口贸易就得先疼。 2025年8月美国刚对东南亚加征关税,泰国、马来西亚立马下调经济预期,新加坡自己也把增长预测压在0到2%,这节骨眼要是中日再闹起来,半导体、汽车这些产业链一断,东南亚的FDI流入肯定受影响。 黄循财说东南亚“搁置历史着眼未来”,这话简直是量身定做的话术,毕竟新加坡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李光耀当年就说过不重燃仇恨、要广交强友,现在把这套逻辑抛出来,就是想让中日别拿历史说事,赶紧回到做生意的正轨上,不然最先饿死的是靠转口吃饭的新加坡。 而且黄循财选在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说这话,听众全是全球商界大佬,潜台词很明确:东南亚还是安全的投资地,中日不会真闹僵,大家放心来投钱,这可是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的立身之本。 还有个没明说的算计,就是巩固新加坡在东盟的“话事人”地位。东盟十国里,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大国各有算盘,只有新加坡能靠“中立调停者”身份攒人品。之前中菲在黄岩岛起冲突,就是黄循财出来喊话劝和,现在中日关系紧张,他再站出来,等于向整个东盟证明“有事找新加坡”。 更关键的是,日本和新加坡在规则制定上是同伙,2002年签的《日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双方首个自贸协定,后来还一起推动了CPTPP,这些年更是拉着阿联酋搞“未来投资与贸易伙伴关系”,想自己写贸易规则。 现在强调日本“受信赖”,其实是想把日本拉过来当盟友,一起在东盟内部推自己的规则,毕竟光靠新加坡自己,很难撬动印尼、越南这些国家。 至于说“搁置历史”,这话里的小心思更明显。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确实有二战旧怨,但现在经济绑定太深,菲律宾、印尼早就通过赔偿协议和日本和解了,新加坡自己每年纪念沦陷日,转头照样和日本搞全面合作。 黄循财拿这个说事儿,其实是暗戳戳劝中国别总提历史问题,要像东南亚一样“务实”,说白了就是别因为历史影响和日本的生意,毕竟东盟和日本的贸易额每年有25万亿日元,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15%,这背后全是真金白银。 要是中日因为历史问题搞贸易限制,东南亚的电子机械、服装出口就得遭殃,新加坡作为转口枢纽,首当其冲会被波及。 说到底,黄循财这通表态,没有一句是为中日着想,全是围绕新加坡的核心利益打转:靠抬日本维持大国平衡,靠劝和保住区域经济稳定,靠“中立”巩固东盟话语权,每一步都算得明明白白。 毕竟新加坡就像煤矿里的金丝雀,对外部风险最敏感,中日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它比谁都紧张,毕竟一旦区域动荡,它这个没资源没腹地的小国,最先被抛弃。所以说这哪是“劝和”,分明是借着中日争端,给自己谋福利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