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估算,为了维持亏损运营至2030年,OpenAI至少需要再融资2070亿美元海外新鲜事 金融时报报道说,OpenAI是一个“烧钱机器”,外表只是一个网站。这一点已经众所周知。但由于OpenAI是私人公司,要估算究竟烧了多少钱,还需要大量猜测。汇丰银行美国软件与服务团队今天更新了他们对OpenAI的模型,将10月底宣布的与微软达成的2500亿美元云计算租赁协议、以及不到一周后宣布的与亚马逊的380亿美元云计算租赁协议纳入其中。这两笔最新交易为OpenAI带来了额外4千兆瓦的计算能力,使签约总量达到36千兆瓦。根据这些交易的累计总额最高可达1.8万亿美元,OpenAI的数据中心租赁费用预计每年约为6200亿美元。为海外华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分析,更多内容和全文可在蓝天、电报、x查找causmoney,或直接谷歌搜索不过,到2030年底,预计仅有三分之一的签约算力将上线使用。为了评估OpenAI的支付能力,汇丰团队首先建立了一个收入预测模型。他们的出发点是将用户数量放入S型增长曲线中,到2030年达到30亿,相当于除中国外全球成年人口的44%。而截至上月,用户总数估计约为8亿。广告、具备自主能力的AI、甚至可能还有乔尼·艾夫的项目(前苹果首席设计师乔尼·艾夫与OpenAI合作开发的硬件项目),预计到本十年末都能为收入做出贡献。但目前的业务模式,主要是劝说用户订阅付费服务。汇丰表示,大型语言模型(LLM)的订阅服务将“像Microsoft 365一样普遍且有用”。他们预测到2030年,10%的OpenAI用户将成为付费用户,而目前的比例估计为5%。团队还假设,LLM公司将从几乎为零的基础增长,获得数字广告市场2%的收入份额。这将带来爆炸式的收入增长:……但成本也会同步上升,这意味着OpenAI预计在整个2030年代初期仍将补贴用户使用。……也就是说,OpenAI未来的每一轮融资,基本都将用来为数据中心输送现金:汇丰在估算时所依据的一些假设包括:到2030年,消费级AI收入总额将达到1290亿美元,其中870亿美元来自搜索,240亿美元来自广告。OpenAI的消费市场份额将从今年的约71%下降至2030年的56%。Anthropic和xAI的市场份额都将维持在个位数,一个未明确的“其他”类别占22%,谷歌则被完全排除在外。企业级AI到2030年将产生3860亿美元的年收入,OpenAI的市场份额将从当前约50%下降至37%。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不变。关键在于,这些远远不够。汇丰的模型假设,从现在到2030年,OpenAI的累计租赁成本将达到7920亿美元,到2033年将增长至1.4万亿美元。这一预测与OpenAI的八年指导目标相符,而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对被反复问及这类问题感到厌烦。汇丰预测,到2030年,OpenAI的累计自由现金流可能约为2820亿美元。英伟达承诺的资金注入和出售AMD股票,可以带来额外260亿美元收入。分析师还将OpenAI尚未动用的240亿美元债务和股权融资额度、以及截至2025年年中的175亿美元可用流动资金也计入其中。将这些资金加总后,与支出总额相比,仍存在207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汇丰还建议再加上100亿美元的流动性缓冲。这些预测可能过于保守,但要猜测未来变数也只能靠拍脑袋。汇丰表示,OpenAI每增加5亿用户,可能会在现在到2030年之间为累计收入增加约360亿美元;如果能够将20%的用户转化为付费订阅,可能会带来额外1940亿美元收入。对LLM开支和计算成本的假设也有类似的灵活性,不过OpenAI是否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这一点,并未被纳入模型。如果收入增长未能超出预期、潜在投资者态度转为谨慎,OpenAI将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甲骨文最近引发了债券市场的恐慌,微软对OpenAI的支持态度也有些反复,而OpenAI的第二大股东是软银。最不坏的选择可能是动用关系网络,在合同通常四到五年的期限前中止数据中心承诺。汇丰表示:鉴于AI大型语言模型、云计算和芯片公司之间的深度交织,我们认为,大型科技公司(而不是新兴云服务商)在这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灵活性。与其陷入流动性危机,减少计算资源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或许从上述分析中不太容易看出的是,汇丰的软件团队对AI这一概念非常看好。以下是报告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段落:“我们预计AI将渗透每一道生产流程、每一个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带来显著的生产率提升。……某些AI资产可能被高估,也有些可能被低估。但从长远来看,哪怕只是全球GDP(超过110万亿美元)提高几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由生产率驱动),其带来的效益都足以超过目前人们认为不合理的资本支出。”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撑过难关,筹措2070亿美元,真的算是多么大的挑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