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竹棚大火敲响警钟!百年非遗与城市安全该如何平衡? 近期香港大埔宏福苑大火

在郊外露营的自在者 2025-11-27 06:16:12

香港竹棚大火敲响警钟!百年非遗与城市安全该如何平衡? 近期香港大埔宏福苑大火令人揪心,施工竹棚加速火势蔓延,让“香港为何仍普遍使用竹脚手架”的话题引发热议。不少人误以为是“竹架协会”阻挠革新,其实真相远比这复杂。 香港并无所谓“竹架协会”,主导行业的是1941年成立的棚业商会等组织,它们负责制定规范、培训工人,而非阻碍发展。 竹棚能沿用百年,核心是适配香港窄街环境——竹子轻便易搬运,搭建效率比钢架高30%,成本却仅为三分之一,台风天还更具韧性。更重要的是,这门手艺是香港非遗,支撑着约4000名搭棚工人就业,老手艺人转型钢架难度极大。 但安全隐患确实存在。虽有《竹棚架设计及搭建指引》,明确禁用虫蛀竹子、需装连墙器,违规最高罚1000万港元,但部分工程为省成本偷用普通尼龙网、私拆固定件,监管盲区埋下祸根。此次大火并非竹材本身落后,而是规范执行不到位。 目前政府已出台新规,2025年3月后半数政府工程改用金属架,行业也在研发“超级竹”提升安全性。 百年竹棚是城市记忆,但生命安全更该是底线。希望这场惨痛教训能推动行业加速转型,让传统工艺在安全规范下延续,不再成为悬在居民头顶的“定时炸弹”。 城市发展中,传统工艺的传承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香港竹棚作为非遗,其存在有历史合理性与实用价值,但此次大火暴露了规范执行缺位、安全标准滞后的问题。反思来看,既要避免简单否定传统技艺,更要通过完善监管、技术升级、工人转型培训,让传统与现代安全标准适配。唯有平衡文化传承与民生安全,才能让城市发展既留温度,又守底线。 香港竹棚大火看着太揪心了!这手艺能成非遗肯定有它的好,但安全这事儿真不能含糊。咱也不是说要一刀切淘汰竹棚,毕竟还有好多工人靠这吃饭呢。 关键是规矩得落实到位,该升级的技术得跟上,该监管的不能有漏洞。传统要留,但人命更金贵,把安全标准提上去,让老手艺在靠谱的规矩里接着传,这才是真靠谱! 各位读者友友们,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在郊外露营的自在者

在郊外露营的自在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