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访华瞄准四大合作!中法联手将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小古说事 2025-11-28 10:17:04

正式官宣了,马克龙将访华!当地时间11月26日,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直接官宣了个大事,马克龙12月初要访华,先去北京再去成都,核心就是跟中国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聊聊国际上的大事,再谈谈怎么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这趟访问可不是临时起意,背后全是法国的实在诉求,如今法国国内经济压力可不小。   今年前10个月中法贸易额虽说有几百亿美元,还比去年涨了,但农业合作这块儿有点下滑,法国农民急需出路,所以这次大概率要跟中国谈农业合作。   另外,欧盟和德国之前刚跟中国视频通话聊合作,中美之间互动也挺勤,法国看着这形势,也知道跟中国合作不能等。   再加上乌克兰问题带来的外交压力,还有2026年要当G7轮值主席国的打算,马克龙这趟访华估计就是想多拿合作成果,既帮法国经济翻身,也提升自己的执政威望。   现在欧盟已经解除了对华交往限制,不管是德国还是美国,各方都在盯着这趟访问,不知道法国这次能不能顺顺利利拿到想要的合作。   其实如果中法能理想化的加深合作,对全球格局的改变可不是喊口号,是真能让咱们普通人感受到的实在变化。   就像咱们常听的“多极化”,说白了就是不让某一个国家说了算,让更多国家坐下来商量着办国际事。   按理说,中法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俩国都主张多边主义,不搞阵营对抗,这种共识往国际上一摆,就能带动不少国家跟着走。   就比如气候变化,中法之前一起推动了《巴黎协定》,接下来的尼斯联合国海洋大会上,还会一起商量深海采矿规则、海洋碳汇这些事儿,这些合作能让全球治理更公平,以后国际上闹矛盾的概率能少点。   还有在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法一起搞的绿色能源项目,能让那些国家有更多发展选择,不用被少数大国牵着鼻子走。   而法国一直想让欧洲有自己的主见,这次访华正好能推进欧洲战略自主,让欧洲成为全球格局里独立的一极,这样全球力量能更平衡,咱们普通人过日子的外部环境也能更安稳。   马克龙访华之后,估计中欧在做生意的规则和跨境基建上的合作也会更进一层,现在中欧投资协定重启已经有实质性进展,双方取消了交往限制,正在加速商量市场准入、技术合作这些事儿。   规则优化了,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买卖东西更方便、更便宜,比如之前中欧在电动汽车、光伏这些领域有关税摩擦。   现在谈拢了,法国的红酒、奶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就能更顺畅地进出对方市场,咱们超市里的选择能更多,价格也可能更划算。   跨境基建方面,中欧班列早就常态化运行了,欧洲的商品能更快运到中国,以后合作深化了,还会有更多绿色能源基建项目落地。   就像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的超级工厂,已经跟宝马沈阳的研发中心搞技术联动,慢慢改变新能源行业的标准。   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在华投资的氢能项目,从生产到运输都覆盖到了,这些合作能让产业链更稳定,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也会变多,咱们普通人不管是找工作还是买东西,都能沾光。   看着中法合作升级,其他欧洲大国和G7成员国的对华政策肯定会跟着变,再想跟着美国一味强硬就不现实了。   就说德国,虽然搞了个专家委员会重新审视对华贸易政策,还说要“降低依赖”,但2024年德国对中国关键领域的进口依赖度压根没怎么变,明眼人都知道完全脱钩根本不现实。   其他欧洲国家看着中法合作能拿到实惠,大概率也会跟着深化对华合作,毕竟中国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伙伴,放弃这么大的市场,对自己没好处。   G7内部的分歧也会越来越明显,这次马克龙访华,说不定会邀请中国参与2026年法国举办的G7峰会,这肯定会冲击G7传统的对华敌视态度。   美国一直想拉着欧洲跟中国“断联系”,但法国这么坚持自主选择,这事儿肯定办不成。   G7里的意大利、加拿大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经贸诉求,不可能完全听美国的指挥。   以后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会更务实,更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一味对抗,这对中国的外部环境来说,也是件好事。   中法合作不断深化,说到底就是大国在变局中找共赢的出路,打破了那种按意识形态划线的老思维,也给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向。   从1964年法国率先跟中国建交,到现在在多个领域深度合作,俩国的关系证明了,不管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有啥不一样,国家之间都能和平相处、互利共赢。   多极化格局越来越稳,中欧合作越来越深,其他国家的对华政策越来越务实,这些变化最终都会让世界更稳定,让咱们普通老百姓从合作中得到实惠。   (本文信息来源:法国总统府:马克龙将于12月初访华—九派新闻)

0 阅读:27
小古说事

小古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