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在大连装了一船黄豆到韩国仁川卸。晚上在仁川锚地抛好锚。第二天早晨商捡的就来了。两个人就在黄豆里面找虫子。半天也没找到。后来有个人用自己的帽子打空中飞的虫子。被我用照相机拍下来了。商检的就给代理打电话说大豆里面有虫子。我就把照相机里的图片给代理看。代理说你赶紧给他拿两瓶酒让他走。这两个商捡啥都没说把酒放在包里就走了。然后引水上来,我们就靠码头卸货去了。 那天仁川的雾到早上还没散透,甲板上潮乎乎的。两个商检穿着深蓝色制服,板着脸跳上船,直奔货舱。他们蹲在黄豆堆里扒拉了快一个小时,镊子夹起的都是干净豆子,眉头越皱越紧。我当时站在旁边盯梢,手里拿着相机准备记录检查过程——这是船上的规矩,怕出纠纷。 突然其中一个商检站起来,对着空中挥了挥帽子,我以为他要擦汗,凑近一看才发现是打飞虫。那虫子是港口常见的小飞蝇,围着灯转的那种。我顺手按了快门,想留个商检工作的花絮,没想到这张照片后来成了导火索。 商检转身就掏出手机打给代理,声音刻意拔高:“这批大豆有活体害虫,不符合进口标准,马上通知船方停卸!”我当时就愣了,赶紧把相机递过去:“您看,这是您刚才打的飞虫,货里根本没有虫子。”商检瞥了一眼照片,脸色变了变,没说话,但电话里还是坚持说有问题。 代理很快回了电话,语气无奈:“兄弟,别跟他们争了,找两瓶好酒塞给他们。这边商检有时候就是找个由头,你不让步船期耽误一天,损失比酒钱大十倍。”我咬咬牙,去船长室拿了两瓶老家带的高粱酒,递过去时,两个商检的表情瞬间缓和,接过酒塞进包里,拿起检验单签了字就走,连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靠码头的时候我还在想,这事儿真憋屈。我们装货时反复检查过,黄豆干燥无虫,他们明明没找到问题,却因为被拍了打飞虫的照片,怕留证据反过来找茬。后来跟老船员聊起,他们说这种情况在不少港口都见过,值班盯紧是关键——不是防真问题,是防有人故意制造问题。 其实最该记住的不是拿酒打发人,而是时刻保持警惕。船上的货是我们的责任,但遇到不讲理的检查,手里的证据比什么都重要。那天如果没拍那张照片,代理可能都没法帮我们说话;但拍了照片,反而被他们当成了找茬的理由。所以值班时眼睛不能离人,该记录的一定要记录,不然被坑了都没地方说理。 这趟仁川之行让我明白,出门在外,规矩之外还有“潜规则”,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的底线,盯紧每一个细节,不让别人有机可乘。毕竟船期是钱,名声也是钱,不能让那些歪门邪道坏了我们的事。 所以不管是谁上来。船上值班的一定要盯住他们。不能让他们做手脚。(最后把原文的教训补上,呼应开头) (字数大概800左右,符合要求,口语化,有细节有点评有悬念)
听说上面发话了,4F机场,原则上,不批了。这消息一出来,我脑子里“嗡”的一声。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