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追悼会开始前10分钟,发生一事,叶剑英霸气发话:按程序办

木艺人的历史 2024-11-15 16:00:50

毛主席追悼会开始前10分钟,发生一事,叶剑英霸气发话:按程序办

引言:

1976年9月18日,举国同悲。在这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里,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百万群众静候在天安门广场。然而就在追悼会开始前的第十分钟,一场意想不到的争执突然爆发。当时的情形令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错愕:本应庄重的场合,却因某些人的刻意刁难而险些失控。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一位久经沙场的元帅站了出来,他的一句话,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这位元帅是谁?他为何会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说话?追悼会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最后的日子

1976年5月,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在中南海游泳池的房间里,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这个曾经走遍大江南北的伟人,此时已经难以站立。但他仍坚持工作,甚至在5月27日还接见了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夫妇。

为了确保毛主席的健康,中央特别调集了北京、阜外、301和305医院的顶级专家,组成了一个特别医疗小组。这支医疗小组24小时轮班值守,密切关注着毛主席的各项生命体征。尽管已经需要依靠鼻饲管和氧气管维持,毛主席仍然坚持批阅文件。每当他工作时,手中的纸张总是不停地颤抖,但他从不叫苦。

6月下旬的一天,医疗组发现毛主席的血氧水平下降得厉害。护士长刘连英连忙调整了氧气流量,但毛主席却摆摆手说:"不要着急,慢慢来。"这一幕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既心疼又感动。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这个噩耗传到中南海后,几乎耗尽了毛主席仅存的精力。但他仍然坚持过问救灾工作,询问伤亡情况,并批示要全力救援。

进入8月后,毛主席的情况急转直下。他开始出现频繁的昏迷状态,说话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医疗组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但收效甚微。8月底,他已经完全无法进食,只能依靠营养液维持。

9月初的几天里,毛主席的意识仍时而清醒。在短暂的清醒时刻,他还在关心国家大事。9月8日下午,毛主席的生命体征开始急剧恶化。医疗组立即采取了紧急抢救措施,但血压持续下降,呼吸渐趋微弱。

9月9日0时10分,所有的医疗仪器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主治医生王鸿宾带领医疗组进行了最后的抢救,但最终未能挽回这位伟人的生命。在这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时刻,毛主席离开了他深爱的人民,享年83岁。

消息传出后,中南海里的工作人员失声痛哭。医疗组的同志们默默地为毛主席整理仪容,泪水打湿了他们的白大褂。此时的北京城仍在沉睡,但很快,这个悲痛的消息就将传遍全国,传遍世界。

二、追悼会前的准备工作

追悼会的筹备工作从9月10日就已经开始。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以王洪文为组长的追悼会筹备小组,负责安排整个追悼会的具体事宜。筹备小组下设多个工作组,分别负责会场布置、安保、新闻报道等工作。

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连续多日加班加点。大会堂东大厅的布置工作最为繁重,工作人员们需要将这个平日用于国事活动的宏伟厅堂改造成庄严的追悼场所。大厅正中央摆放着毛主席的水晶棺,四周布置着白色的菊花,象征着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哀思。

安保工作由北京卫戍区和公安部门共同负责。为确保追悼会期间的安全,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警卫方案。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地区被划分为多个警戍区,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同时,便衣警察也混杂在人群中,随时准备处理突发情况。

9月17日下午,追悼会预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参加追悼会的各界代表提前到达指定位置,工作人员反复检查会场的音响、灯光等设备。预演中发现的问题都被一一记录,并在当晚加紧解决。

9月18日凌晨,天还未亮,天安门广场就已经开始热闹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陆续抵达,他们中有的是连夜乘火车赶来的工人,有的是步行几十里路的农民。广场上的秩序井然有序,人们静静地等待着追悼会的开始。

上午8时,追悼会的重要参加人员陆续抵达人民大会堂。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东大厅。各民主党派的代表、各界知名人士也纷纷就座。外国使节们身着黑色正装,神情庄重地步入会场。

就在追悼会即将开始时,一个意外情况突然发生。"四人帮"成员张春桥和姚文元突然提出,要调整追悼会上的讲话顺序。他们认为,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他们应该在叶剑英元帅之前发言。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引起了现场的混乱。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距离追悼会正式开始只剩下短短十分钟。在场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叶剑英站了起来。这位经历过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将军,用他标志性的广东口音说道:"按程序办!"简单的三个字,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会场立即安静下来。张春桥和姚文元不得不按原定座次就坐。追悼会的程序表早已印发,任何人也无法在此时更改。叶剑英的这句话,不仅维持了追悼会的庄重气氛,也避免了一场可能的闹剧。时钟指向上午10时,追悼会准时开始。

三、叶帅临危不惧的背后

叶剑英能在追悼会前的关键时刻作出果断决定,与他的革命生涯密不可分。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元老,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早在1927年,叶剑英就参与了南昌起义的组织工作。在起义军担任参谋长期间,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决断力。

1928年,叶剑英随朱德、陈毅等人转战到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在随后的革命战争中,他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化解危机。1934年,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叶剑英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为红军突围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剑英被任命为八路军参谋长。1940年,在华北敌后战场上,日军对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叶剑英临危受命,指挥部队成功粉碎了日军的进攻。他提出的"麻雀战"战术,成为了敌后游击战的典范。

解放战争时期,叶剑英继续发挥他的军事才能。在渡江战役中,他负责统筹长江沿线的军事部署。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兵把守,叶剑英提出了"声东击西"的战术,成功实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渡江。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时,他说:"革命还没有完成,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这句话体现了他一贯的革命精神。

1975年1月,叶剑英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此时的他已年过七旬,但仍然保持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文化大革命"后期,他看到了"四人帮"的种种倒行逆施,对此深感忧虑。

1976年初,周恩来逝世后,"四人帮"更加猖獗。他们在《人民日报》上抛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论调,矛头直指邓小平。叶剑英对此保持高度警惕,他在各种场合都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毛主席逝世后,叶剑英作为元帅,在军队中具有崇高威望。9月18日追悼会前的这一幕,正是他深明大义的体现。当张春桥、姚文元试图破坏追悼会程序时,叶剑英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政治挑衅。他果断站出来说"按程序办",既维护了追悼会的庄严,也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

事实上,在这次追悼会之后不久,"四人帮"就被粉碎。叶剑英在这个历史性的转折关头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为后来的重大政治变革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位老一辈革命家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要坚持原则,维护正义。

四、追悼会当天的情形

1976年9月18日的北京,天气异常晴朗。清晨5点,天安门广场就已经聚集了大量群众。他们身着黑色或深色衣服,胸前别着白色的花朵,静静地站在广场上。到了上午8点,广场上的人群已经达到了百万之众。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内,气氛庄严肃穆。大厅正中央,毛主席的遗体安放在水晶棺内,周围摆放着白色的菊花和挽联。大厅两侧,是各界代表的座位。中央领导同志的座位安排在最前排,其中包括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人。

在追悼会开始前的准备时间里,工作人员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音响设备、摄影机位、话筒系统都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负责安保的武警战士们分布在会场各个角落,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9时50分,各界代表已全部就座。此时,张春桥和姚文元突然提出更改发言顺序的要求,造成了短暂的混乱。正是在这个时候,叶剑英说出了那句"按程序办",化解了危机。

10时整,追悼会正式开始。全场起立,奏唱《国际歌》。随后,华国锋宣读了悼词。他回顾了毛主席的一生,讲述了毛主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场的人们都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这些话语。

追悼会现场播放了毛主席生前的影像资料。画面中的毛主席或是在延安窑洞前讲话,或是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群众,或是在全国各地视察工作。这些珍贵的画面,让人们再次回顾了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

在追悼会进行的同时,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也在收听现场直播。广场上架设了多个大型喇叭,让每个人都能听到追悼会的进程。尽管人山人海,但广场上鸦雀无声,只有喇叭里传出的声音在回荡。

11时30分,追悼会进入最后阶段。全场再次起立,向毛主席遗体三鞠躬。这一刻,不仅是在场的人们,全国各地收听收看追悼会直播的群众也都站起来,向着北京方向深深鞠躬。

追悼会结束后,参加追悼会的代表们依次离场。他们走出人民大会堂时,看到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仍在默默地守候。有的人手持毛主席的画像,有的人捧着白花,有的人低声吟诵着毛主席的诗词。

当天下午,北京的各大报社都开始加印当日的报纸。《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重要报纸都以整版篇幅报道了追悼会的盛况。这些报纸被群众争相购买,许多人将其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作为这个历史性时刻的见证。

五、追悼会后的历史巨变

追悼会结束后的第二天,9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追悼会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张春桥、姚文元试图破坏会议程序的行为。叶剑英在会上发言,指出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追悼会的庄严气氛。

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然而,"四人帮"却趁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继续他们的政治活动。他们在文章中含沙射影,暗指一些老干部"篡党夺权"。这些言论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警惕。

9月24日,华国锋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会议研究了当前的政治局势。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制止"四人帮"的破坏活动。叶剑英当场表态,表示军队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

9月30日,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开始部署军事防范措施。他根据上级指示,对北京市内的重要机关、要道进行了细致的布防。军队的调动都在秘密进行,以免打草惊蛇。

10月3日,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工作会议。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人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激烈争论。会议中,他们再次表现出对党中央的不满和对抗情绪。这次会议成为了"四人帮"最后一次参加的中央会议。

10月6日晚,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开始了。在华国锋的授意下,王东兴带领工作组分别前往"四人帮"成员的住所。当时,各个抓捕小组都配备了专门的警卫力量。整个行动按照既定计划,迅速而有序地进行。

10月7日凌晨,"四人帮"的四个主要成员全部被控制。与此同时,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一些人也被采取了相应措施。这次行动没有发生任何流血冲突,整个过程平稳有序。

10月8日,中央政治局向全党发出通知,宣布对"四人帮"采取措施的决定。各地方党委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会议传达精神。全国上下都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

10月10日,全国各大城市陆续举行群众集会,声讨"四人帮"的罪行。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自发走上街头,表达对粉碎"四人帮"的支持。

10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揭露了"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社论指出,他们长期以来搞阴谋诡计,企图篡党夺权,最终被党和人民彻底打倒。这篇社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10月15日,中央军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英明决定。各大军区、各军种纷纷表态,表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至此,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由此,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转折,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0 阅读:138

木艺人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