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措施都有啥?内审人应知应会!

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2024-06-15 18:57:59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措施都有啥?内审人应知应会!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现有的内部控制理论,什么控制框架,控制目标,五大要素等,对于实务来说都有点虚,有些飘,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就算联系了,也比较牵强。

唯一不太飘的就是内控措施了,可以直接拿来用,是将理论运用于实操的最佳接口,大多是实践总结出来的“实用”理论,而不是创造出的理论指导了实践。

作为审计,需要理解这些基础知识的,目前流行的内控措施主要有七类:

1.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

简单理解,本就是一个人活儿,让两个人或多个人来干,干的时候你监督我,我监督你,谁也不能使坏!

这是很多管理制度、岗位和职能设置的主要依据。

此方法的缺陷是,应对不了串谋,比如大家伙一商量:咱们也别你整我,我整你的,最大的肥猪是老板,咱们合起伙来整他不香吗?

到了信息化时候,该理论也该变革一下了,原有的分离方法和原则也得变一变。

比如现代信息化技术,业务留痕、监控、系统复核等功能十分强大了,哪有必须招那么多人,分离那么多岗位?

比如“会计和出纳必须分离”,这是底层规则!

真的如此吗?当二维码盛行后,当收银端与做账端,与报表端,与税局和银行连接后,还要什么岗位分离?

我觉得,有时甚至连出纳和会计都可以不要!

2.授权审批控制

老板本来拥有企业管理的所有权力,但他一个人可忙不过来,于是,将权力下放给不同部门,不同的人。

核心是:给你什么权,你就要做什么事!

其中一种方式是,业务流的授权:业务流之中的权力分配,根据你要干的活儿来分配;

另一种就是签批流了:一件事,区分出来谁办事?谁监督?谁复核?谁审批?权力都分开了,这种流程就是权力流下放的典型。

3.会计系统控制

财务会计本来只是一种语言,它把业务活动用会计语言给记录下来。

随着业务发展,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等等的发展,写书的人慢慢也就变成了监督和控制的人。

它也有缺陷,主要是以货币计量,非货币化的活动它可反映不了,也很难监控。

比如:企业文化,高层决策,道德等等方面。

4.财产保护控制

此控制措施经常用于有形资产的,对于一些无形资产,比如:专利权,品牌等,虽然也有保护,但只限于一部分企业。

常见的措施还是存货最常见,比如:存货的保管、登记、盘点、出入等。

5.预算控制

凡事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上街买菜,也要先想想买什么,要带多大的篮子?要拿多少现金?

预算主要还是针对那些不可控费用最有效,比如:招待费。

虽然现在也强调全面预算管理,但大多数还是根据以往经验做一个参照,很难真正用来控制成本或费用的支出。

计划赶不上变化。

业务推动大多靠的是计划管理,而不是预算控制,所以,预算控制表面上看多少有点鸡肋,但在却控住了基本盘。

6.运营分析控制

目前,运营管理的核心工作主要有3个:运营计划管理、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冲突协调。

这可能与大家工作中的感受不太一样:他们干的活儿好像是天天检查和处罚啊。

其实,检查和处罚也只是计划执行中的一部分而已。

7.绩效考评控制

内部控制,说到底,其实是对“人”的管理,虽然内控理论中事事不说人,条条不说人,但本质上还是管住人。

.这一条很实诚和直白,因为它终于将内控措施直接与收入挂钩了。

很多企业其他的管理手段不行,但对绩效的管理却很严格,如:活儿半个月就能干完,但绩效考核,得花费一个月时候完成。

最恶心又可怕的是:老板只是为了减少工资开支,才进行绩效考评控制,妥妥地捡了芝麻,扔了西瓜,

虽如此,但也表明它在内控措施中的地位很高,因为它将人与成果直接链接了:干得好,就多发钱,多给权,干不好就少给你钱少,分你的权,看你好好干不?

够坦白吧?

结语

小编个人认为,某一项控制措施也只适用于某些企业的某些阶段,并不是全能型和通用型的,时代在进步,它们也需要进步。

比如: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还用得着奖金之类的控制吗?

同时,小编还认为这些控制措施中缺少了最大的一类:企业文化控制,也可以说是理念控制,信仰控制、甚至精神控制。

既然控制人是内控措施的核心,那人们打工为了啥?除了赚钱之外,还有精神需求,你说重要不重要?

亲,多关注转发!

0 阅读:2

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简介:专业的、认真的、戏谑的、纯原创、纯实战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