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综艺《再见爱人4》正在跑步给国产剧送素材。
仅播出一期,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就炸开了花,围绕杨子&黄圣依、刘爽&葛夕、李行亮&麦琳三对夫妻的讨论层出不穷。在逐帧看完第一期上和下、加更版共4个多小时的素材后,产生了两点深刻感受。
一是,离婚综艺想要好看,就不仅要展现婚姻的深水区,更要展现人性的深水区。越不符合大众既往刻板印象,故事越有嚼劲。
二是,绝对不是剧本,因为编不出来,反倒是现实主义创作者应该来取取经。无论是人物性格、人物关系还是事件冲突的编织,《再见爱人》都可能成为都市情感剧的创作富矿。
同时,在让观众觉得“与我有关”这方面,离婚综艺总是能精准拿捏情绪开关。
矛盾没有既定公式先问一个问题:给你一对夫妻的人设,你能猜到他们会发生什么吗?
我想这对于经常看都市情感剧的观众来说,几乎没难度。大同小异的人设,与社会热点排列组合,仿佛就一定能引起观众共鸣。
而《再见爱人》最有悬念、最让人上头的点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两个人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即使性格标签一目了然,对话和事情走向却总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无论是夫妻内部之间,还是三对嘉宾之间。
比如杨子在与黄圣依的关系里,是一个导师、长者一样的角色,大事上习惯直接替对方安排和解决,小事上也不太容对方反驳,而黄圣依已经不满足于处在“被通知”的位置。这也是他们关系的核心矛盾之一。
再比如,以做毒舌吐槽风格自媒体出名的刘爽(留几手),与葛夕不像中年夫妻,更像喜欢斗嘴的高中同桌,日常就是互怼,大到对未来的规划,小到路边摘的果子,句句有回应,句句不好听,特像两小儿辩日。
这样的刘爽与杨子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也贡献了本季节目的诸多热搜名场面。预想到刘爽会怼杨子,没想到葛夕会跟刘爽一起轮流怼,让杨子防不胜防。
更没想到的是,杨子成了其他夫妻的感情修复剂。葛夕在集合前一天选的是“想离婚”,认识杨子当天就选了“不想离”,刘爽的问题似乎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
社交距离看不到的,用人性放大镜看在三对夫妻中,李行亮和麦琳是看起来问题最小的一对。
两人相爱于微时,麦琳陪着李行亮一路走过《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见证了李行亮从素人到艺人的蜕变,是有名的模范夫妻。
用武艺的话来说,李行亮与麦琳是童话的独苗,“我们这一届(快男)婚姻感情都不顺,唯一顺一点的就是行亮哥。”
模范夫妻上离综,互相撒娇、帮忙穿鞋、牵手走路……李行亮自己也给婚姻打出了85分。难道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在都市情感剧里,这样神仙眷侣般的组合遇到的挫折通常来自外部,比如双方家庭矛盾,婆媳矛盾;一方突然破产/失业,导致物质方面冲突;再狗血一点,一方车祸/癌症,没有什么比天人两隔更大的戏剧冲突了。
但李行亮与麦琳的矛盾恰恰来自内部。
表面上,李行亮对麦琳的不满都是性格方面的缺点,强势、抠门,比如用油桶当垃圾筒,一直用房东留下的十几年前的家具。
麦琳则说李行亮忙于工作,忽视了自己。
一般剧里点到这一层就结束了,处理方法可能是:夫妻绕了个圈子重归于好,共同努力实现财富跃升,丈夫回归家庭,妻子则改掉了强势抠门的毛病。
但用人性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强势、抠门是果,焦虑与控制才是因。
麦琳在李行亮面前“妈味”很重,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另一半的衣食起居,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对方身上,力求让对方在各个环节都很需要自己、离不开自己。
麦琳的自我价值由李行亮说了算,全部的人生意义都与家庭有关。爱李行亮,倾尽了她全部的心力,不会再有更爱的人了。
而这向李行亮传递一个信号:我为你付出了全部,所以你不能抛弃我。
不管麦琳是否有意,都将自己置于道德高地,让对方产生内疚。两个人在情感上牢牢绑定,形成了一种共生状态,即“共生绞杀”——李行亮处于道德低位,就可能会难以表达,自我压抑,进而产生痛苦。
所以观察室里沈奕斐教授才说,李行亮给婚姻打85分,恰恰是因为不能打低分。
这不比因为没钱分手有意思多了?很多时候,打败爱情的不一定是现实,而是暴力沟通、不健康的相爱模式。
编剧赵冬苓说,笔下的都应该是真实的,它是你对生活真实的观察和真实的体验,是你真情实感的表达。
我想,“对生活真实的观察”并不只是坐路边看行人,走马观花式旅游,或者跟采访对象侃大山,而是建立和经历各种深度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由此才能体验和观察到人性幽微之处的波澜。
势差一流动,戏剧张力就有了《东京爱情故事》《花束般的恋爱》编剧坂元裕二说,影视剧中情侣如果发展得太顺利,观众看了是会不开心的,所以写爱情剧的重点是“两个人的心灵如何维持不相通的状态”,编剧最需要琢磨的就是如何在推展故事中,把恋爱写得不够顺利。
日本创作者把让情侣过得不顺利的关卡称作“枷锁”,我愿称其为“势差”,情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势差,也包括角色与观众之间的势差。
刘爽与葛夕是能量上的势差。刘爽认为人生是L型曲线,曾经风光过,落地后躺平就好了,甚至再降一降也没关系。他就像是一朵枯萎的花,认命地等着被风吹落,烂在泥里。
但葛夕对未来仍抱有憧憬,她希望日子越过越好。她有心拉着刘爽去爬山,可刘爽只会说爬不动了,不去。
杨子与黄圣依是关系上的势差。曾经黄圣依是被呵护的长发公主,杨子是可以解决一切的全能老公,但黄圣依有所成长后,杨子的形象就从权威的“导师”滑落成爱说教的“爹”。
感情会流动,情绪会在关系里积攒,人也会变化和发展,婚姻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三角关系、车祸、癌症、阶层、财富这些“外部势差”写尽,情感模式、沟通方式、三观这些“内部势差”可以上桌了。
毕竟,大多数普通人生活没有狗血,却仍然处不好亲密关系。
原生家庭也是一种亲密关系虽然原生家庭这个议题已经被谈烂了,近年来每一部情感剧都能找出与原生家庭有关的话题,但大多数停留于典型性,重在挑起观众的神经,激起对角色的同情。
《再见爱人》里对原生家庭的呈现,则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人的内在关系模式在童年时期形成,并且会影响到成年后的人际关系。
换句话说,我们儿时习惯于什么样的关系,长大后就会继续陷入这种关系中;我们是如何被爱的,就会如何去爱别人。
这种一致性在第一季中就有所体现。典型如老王,漠视朱雅琼的情感需求,讨厌仪式感,是因为他从未在父母那里得到过任何情感支持,童年是在父亲的天才培养模式下长大的,两眼一睁就是学习,出去玩、过生日之类的想都不要想。
再比如第二季的宋宁峰和张婉婷。张婉婷严重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她总是找茬与丈夫争吵,咄咄逼人,另一方面她又总是尽力照顾所有人。
张母来到之后,就能明白张婉婷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父亲早逝,母亲缺乏关心,十几岁的张婉婷独自北漂,缺爱是她一辈子的难关。
当摸清人物的深层心理动机之后,家庭情感的描写就落地了,两代人的恩怨纠葛自动形成了。
结语最后,还想聊一聊这类离婚综艺受欢迎的原因。
比起纪录片,它更轻松欢快,戏剧冲突强,适合下饭解闷。
比起影视剧,它更真实,事件和冲突全部平移自原汁原味的生活,直击情感痛点。
更主要的是,它关心人的存在——他们的真实情绪,喜怒哀乐,每一瞬的想法,都鲜活地呈现在荧屏上。
在情感剧里,总是剧情大于情绪,话题先于个性。我们总是在寻找和接近一面合理化的旗帜,以求名正言顺地帮助主角完成价值升华。
这条道路的后果往往是,故事和角色越来越空泛,逐渐夸张化、肤浅化、同质化。只有聚焦在小切口、个体困境里,才能传达深入幽微的情感。
《再见爱人》里真正触动观众的时刻,不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吵架场面,而是杨子答不出对方朋友圈背景图时,黄圣依噙着泪的眼眸;
是李行亮在挚友一栏填妻子时,麦琳上扬的嘴角;
是刘爽想跟葛夕住帐篷被节目组拒绝后,呆呆盯妻。
我想,离综之所以让人上头,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情绪上的“感同身受”:我也曾困于某种关系,我也曾伤害过别人,我也曾这样受伤,我也曾深爱一个人。
影视创作要想让观众觉得“与我有关”,或许可以在这方面下下功夫。
【文/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