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要把“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鬼说天下 2024-02-07 19:02:14

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秦汉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然而汉朝的“三公九卿”其实一直在变化,就连名字都发生了变化,比如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前104年)将“郎中令”改为“光禄勋”。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把“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改为“光禄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西汉初年,朝廷的中央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以对外野战为主要职责的北军;第二是以保卫长安宫廷外围和诸陵园为主要职责的南军;第三是负责宫廷内部警卫和皇帝本人安全的“郎官”。而“郎官”的最高长官就是“三公九卿”之一的郎中令(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

因为郎官的职责就是守在皇帝身边,再加上西汉初年的选官制度不完善,所以西汉皇帝有时也会从郎官中挑人出任其他官职。不过西汉初年官员的主要来源还是宗室、功臣及其子弟门客,出身郎官的官员还是少数。西汉初年的郎官有预备官员性质,但本质依然是宫廷侍卫。

汉武帝继位后,董仲舒在有名的“天人三策”中提出:“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经过一番波折,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提议,命令地方郡国每年推荐两名人才出任郎官,供朝廷选官之用,察举制正式建立。

随着察举制的建立,郎官从皇帝的武装侍卫转变为朝廷的预备官员梯队。可是如此一来,负责管理全体郎官和宫中警卫的郎中令等于同时掌控了近卫和选官,当然会对皇帝形成威胁。正因如此,在察举制基本完善的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正式改“郎中令”为“光禄勋”。

“郎中令”改为“光禄勋”不是简单的改名,与郎中令相比,光禄勋不再负责对郎官的直接管理。从此以后,光禄勋逐渐从负责宫廷警卫的武官变成了负责宫廷礼仪的文官,实际政治影响大幅下降。从南北朝开始,光禄勋更是变成了负责“宴劳荐飨”的官员。

0 阅读:373
评论列表
  • 2024-02-14 22:12

    郎官多了,权力大了,内朝归郎中令管不合适。

鬼说天下

简介:余致力于胡侃中外诸般门类十余年,望与诸君共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