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升于东方,而落于西方,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细数古今中外各大朝代的更迭,亦是如此。
从建立之初的朝气蓬勃,到鼎盛时期的烈日当空,再到日暮西山时的落日余晖。每个朝代政权的更迭,都是由盛转衰。
可在中国古代史中,有这样一个朝代,明明国家实力非常的强悍,却依旧难逃覆灭的命运。
这究竟是哪个朝代?它又是如何在鼎盛时期走向覆灭的?
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外历史学者都非常感兴趣的。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最厉害的皇帝当数这两位。
第一位是秦始皇,实现了中华大地的首次大一统,第二位便是隋文帝杨坚。
英国人更是将秦始皇和隋文帝,列入到了《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100人》中,足以见得西方人对这两位帝王的肯定。
秦始皇的功绩自然不必多说,可隋文帝又干了些什么事,竟然让西方学者给出如此高的评价?甚至还在汉武唐宗宋祖之上?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的开国功臣,凭借卓越的军功被封为“随国公”。
在杨忠去世之后,杨坚便世袭了其父亲“随国公”的爵位,女儿杨丽华更是嫁给了太子宇文赟。
杨坚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其军事才能更是比他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因为军功实在是太大了,周武帝将杨坚封为“柱国”。等到宇文赟当上北周皇帝之后,册封杨坚之女杨丽华为皇后。
此时的杨坚,更是多了一层“国丈”的身份,其地位、威望已经达到了让所有臣子都望尘莫及的地步。
很显然,此时的杨坚就是“功高震主”的存在,这也让周宣帝宇文赟对他生起了杀心。
虽然有这种心思,可周宣帝更看重生活上的享受,并且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儿子宇文阐,令杨坚当辅政大臣。
在杨坚的治理之下,北周国力蒸蒸日上,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老百姓安居乐业,对杨坚是赞不绝口。
在周宣帝死后,杨坚心中生起了篡位的心思。虽然此时杨坚深得民心,可庙堂之上北周的宗亲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于是,杨坚通过打压、出兵讨伐等手段,将所有的政敌全部铲除掉之后,便篡位建立了“隋”。
在建立隋朝之后不久,杨坚厉兵秣马,先后攻破了陈国、西梁国,再次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一统。
杨坚在建立大一统王朝“隋”之后,开始了对国家的精心治理。他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体恤百姓。
这使得全国的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吃不饱饭的现象得到了彻底的消灭。
在国家管理上,杨坚采用了“三省六部制”,这项制度开辟了从中央到地方进行垂直管理的先河。
为了选拔国家治理人才,隋文帝制定了分科考试的制度,这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摆脱阶级束缚的希望。
隋文帝在位期间,除了开创很多先进的制度外,更是将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增加国家的经济收入作为首要目标。
用“富得流油”来形容当时的隋朝,一点都不过分,粮食一度多到什么程度?因为粮食太多吃不完,导致发霉坏掉。
最有说服力的,则是唐朝史料的记载。因为作为隋朝的继任者,应该不会替隋朝说好话。
唐朝史料记载,隋朝灭亡后的三十多年时间,当时生产出来的粮食、布匹竟然还没有使用完,可想而知隋朝能有多富裕!
隋文帝驾崩之后,隋炀帝杨广继位。隋炀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刚一上位就对亲兄弟痛下杀手。
这也为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直接导致发生叛乱之后,隋炀帝身边连个可用之人都没有。
虽然隋炀帝在位期间荒淫无道、好大喜功,更是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一度让国内的百姓民不聊生。
可对于隋炀帝的评价,也不能以偏概全。纵观他的一生,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隋朝建立之初,在平定陈国的战斗中,杨广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修建的大运河虽然劳民伤财,但极大促进了后世的经济发展。
在科举制的基础上,完善并开创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这项人才选拔制度也一直沿用至今。
对外战争上,杨广出兵平定了吐谷浑,扩大了隋朝的版图,加速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
杨广对于治理天下,有他自己的雄心壮志。可在这雄心壮志的背后,需要整个隋朝的百姓替他买单。
虽然隋朝的国力依旧在提升,可才过没几天好日子的百姓,面对杨广的这种暴政,纷纷揭竿而起。
每一项大型国家建设的背后,都需要从民间征集大量的壮丁劳力,家家户户都没办法幸免。
公元613年,隋朝的农民起义遍地开花,杨广则派出部队进行残暴镇压,可已经是为时已晚。
李渊攻入长安后,拥立杨侑为帝,尊杨广为太上皇。次年,宇文化及杀死杨广,王世充逼迫杨侗退位,隋朝覆灭。
明明是隋朝的国力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就是因为杨广在推行国策的时候,丝毫不关心百姓的死活,导致了隋朝的覆灭。
再次回望隋朝的37年国祚,在感叹隋朝强大、富裕的同时,又不仅替杨广感到唏嘘。
如果他能够像杨坚那样,不好大喜功,将收拢民心、注重百姓生活放在首位的话,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在细品这段历史的同时,更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其覆灭的原因。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信息来源:《隋书·帝纪》《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