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提拔

烟语法明 2024-08-24 16:56:33

最近一段时间,法院老王很郁闷,新上任的院长不知咋回事儿,盯上了老王及老王领导的民三庭。大会小会的,一把手动不动就拿民三庭说事儿,时不时的就叫过去训话,不是哪个项目的考核任务没完成,就是某个上访案件处理的不当,轻则定名批评,重则责令写报告,害的全院都知道,老王工作不力,一把手印象不好。

众所周知,民三庭处理的都是县城城关一带的案件,自古以来就是全院受理审理案件最多、上访案件最多、需要处理的关系最复杂的业务庭,论考核,论问题,这本就是一个“老大难”庭室,怎么能怪自己呢?

老王百思不得其解,上任两年多接手这个“老大难”部门,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用别人的话是,连头发都累白了。问题是,以前工作本就是拖后腿,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何以前不批评,现在屁大个事儿都要挨顿批,甚至是当着全院工作大会上批?

一把手如此的不满意,除了背后窃窃私语的,还自然冒出来一大把帮腔的,甚至有人疯传,老王这个位置干不长了。老王也曾想跟院长私下沟通一下,还多次跟分管院长诉苦,可依然看不到院长的好脸色。

老王年近五十,从高中毕业就到了法院,在这个基层单位已经摸打滚爬当了十几年的中层副职后,终于在两年前老院长临走前的竞争上岗中上位,被任命为任务最重辖区的一名中层正职。相比同龄人而言,人家早就是中层领导多年了,用他人的话是——“大器晚成”。

上任后,老王仔细分析了部门面临的问题,烂摊子一大堆,手下老弱病残一大帮。两个副职也是当了十几年的“老副职”,眼看晋升无望,早就学会了躺平策略,工作挑肥拣瘦,能推就推;能挑大梁的也就一两个年轻的法官和助理;剩下的,还有三四个五十多岁的“老油子”大头兵,上班也就是打工而已,油盐不进,软硬不吃。

基层法院,尤其是城关地带,案情其实没有多复杂的,主要困难的是处理各种关系。上任伊始,老王就向手下宣布,你们大胆的去工作,出了问题我顶着,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给你们处理各种后顾之忧。

秉持这一思路,为了充分内部挖潜发挥最大战斗力,老王把部门划成了两个小组,放权给两个副职,规定庭里的案子调解撤诉的,副庭长就可以签发,只有判决的才找自己,自己集中力量协调各方面关系。不是跑街道,就是参加各种协调会,忙起来几乎没有周六周天了。上任两年多,工作成绩虽没大的起色,名列单位前茅,但好歹也没出现大的问题。

这么被动挨批也不是办法,老王主动找一把手进行了汇报,提出要求调几个年轻法官或助理来。一把手双手一摊,现在哪个部门不缺人?自己想办法去。

半年后,老王终于在全单位众望所归、意料之中,被调到了一清闲部门养老去了。接替老王的,是一刚竞争上中层副职的小刘,三十出头,名曰负责人。

在基层法院,院里的中层正职副职对应的是公务员晋升体系中没有的股级副股级。虽然官方没有对应级别,但在法院内部,却是十足的领导岗位,只有在普通法官、副庭长、庭长等岗位上工作满三年,才能有资格竞争上一级领导岗位的。九成的基层法院人,三四十年的“奋斗终身”,到了退休,最多也就爬到中层正职的岗位,到不了公务员序列最低的领导级别——副科级。

小刘上任,尽管也就是刚刚任命的下面法庭的一个副庭长,尽管资历还没庭里的其他两个副庭长资历深,分管院长受一把手委托,亲自主持了庭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传达一把手的指示是,要求全庭人员服从安排,鼓励小刘大胆管理,保证全力支持。

小刘上来就是大刀阔斧,人员来个大换血,先是调走了大自己十几岁的两名副庭长和那几个老同志,调来了全院大学毕业的四名最年轻法官和两个助理。

这还不算完,小刘宣布,部门放弃休假,周末全员加班,完不成任务的调走。半年下来,原班人马仅剩下两个,清一色的是年轻主力。

期间,院长大会小会的表扬小刘,什么勇担重任,堪当大任,方法得当,成效显著......领导这么说了,下面自然也是拍马溜须的一大片,哪管工作是怎么干的,人员是如何充实的。

时间不长,全院都知道小刘能干,仅仅是个副庭长就能领导一个部门,比那些资深庭长们都工作出色。一年多后,小刘顺利的在竞争上岗中顺理成章的转正。

尾声

基层法院的工作基本大同小异,靠封官许愿、靠加班加点、靠充实人员取得的工作业绩,根本经不起长期的考验,终究还是要回归常态,甚至拔苗助长的贻害更大。

两年后,小刘领导的民三庭工作又恢复了老样子,各项工作依然是单位的老大难。不过,这时已经没人批评了,小刘已经在觊觎专委的空缺了。

多年后,江湖传言,小刘的老婆有亲戚在中央某部委工作。老王也豁然开朗:原来自己挡了别人的路了啊!(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8

烟语法明

简介:法治情怀,心怀大众,一个职业法律人的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