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给到上海!

国时社 2024-10-24 19:55:46

上海的社平工资,可能有上千万人在线等。往年6月底7月初就会公布的数据,今年却迟迟未发布,极为反常。这半个月来起码上千万人都等急了,平时发布什么CPI、PPI之类的数据你可以不用理他,爱谁谁,但社平工资是一定要关注的,尤其是在当地工作和交社保的人。因为一城的社平工资关系着这里的社保(医保+养老金)缴费基数!缴费基数的下限和上限一般是按照上年社平工资的60%和300%计算,就好比上海去年社平工资为12183/月,社保缴费基数最低就是60%*12183=7310,按照最低7310的基数,一个人员最低社保缴费金额就是2700多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灵活就业者和一些企业不想交社保的原因,非不愿,而是成本太高)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是2690元,也就是说哪怕你真的月工资只有2690块,在单位交社保最低也得按照7310的基数缴,公司和个人加起来要交2700多,比最低工资标准还高。‌所以,社平工资关系到缴费基数,关系到你在接下来这一年每个月的社保缴费又增加多少,甚至未来退休之后能领到多少钱。所以,重不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说三遍。

但等的花儿都快谢了,上海的社平数据和社保基数还是没有出炉。反常的事情总是不免印发猜想,推迟公布往往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次上海社平工资太过“惊喜”,已变成令人头痛,需要三思再定。理由很现实。很多企业都在面临降薪裁员,但不减反增的社平工资和社保基数导致用人成本高的离谱、个人缴纳社保费用越来越高、落户成本也越来越高,企业和个人压力太大。那边各行各业都在往死里卷,连退路网约车也被无人驾驶逼到悬崖边,而这边,社会平均工资还在不停往上涨,如果对应的社保基数再大涨,无疑等于再继续往企业和个人身上压稻草。这会导致什么?交不起就没法交,显然会导致“断保”增加的恶性循环。这个压力有多大呢,没有官方数据,但从侧面也可猜一猜,在今年3月份,上海罕见发了个通知,降社保缴费比例,给企业降成本,就好比上面最低的那个2700多元,降了几十块,变成2650元左右。这种操作极为罕见,但侧面反应社保这个事儿让企业和个人都压力山大。上海迟迟不公布最新的社平工资和社保基数,极可能就是在这里反复推敲。社平工资升高、社保基数按理也会升高,但很多打工人的收入却并没追上平均水平,就好比你跟老马平均,你赚一块,平均下来也是几百亿,看着没意义,但是,缴费却是按平均数勾稽的,压力可想而知。这里不得不疑问,为什么降本增效不绝于耳,平均工资却一直暴涨,很奇怪是不是?各行各业都在往死里卷,降薪裁员降本增效不绝于耳,平均工资不降反增。拿那些大厂来说,去年,阿里辟谣裁人2万五,但今年一季报发现其员工少了1.4万,近两年共少了5.4万。京东在2022年把裁员信称为“毕业须知”,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像理想,裁人裁的像砍瓜切菜,字节这个可能是国内最赚钱的企业之一,网传裁人裁到不让裁的地步。除了民企大厂,国企央企也没例外,虽然舆论上没啥声音,但降本增效的动作丝毫不比民企慢。要说受影响面积最大的,个人感觉有两大块,一是与房地产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囊括金融、运输、材料、建设施工,等等,另一个是与土地经济相关的各方各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众多金融机构的资金借贷扎堆领域是房企上下游和地方基建相关企业,这两大块进入下行周期,债务规模受到限制,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借,金融行业要么转型往产业类的中小制造企业,要么“降本增效”,而最常见的是二合一,尝试转型的同时降本增效,毕竟相比房地产和全国各地土地经济,其他板块的规模都太小了。一个附着在房地产和土地经济上的行业如此,更不用说因为房地产板块萎靡导致的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企业状态,被房企拖倒闭的公司都不绝于耳。但这种大环境下,工资总额除以人数的平均工资仍然在升高,搁谁都会感觉诡异。为什么会这样,仁者见仁,个人觉得最大的可能是收入在平均线以下的打工人在减少,换句话讲,就是分母里薪资水平权重偏小的群体数量变少了。就好比,如果一万个普通打工人和东方甄选小孙那种顶级打工人平均,普通打工人失业的越多平均工资越高,如果最后这1万人全失业或断保,那平均工资就约等于小孙自己的工资数。偏离度越大,数字的准确性往往不再距离真实情况越远,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个月收入“中位数”的概念,这里就不多展开了。北上深三城的社会平均工资已经出来快半个月了,上海的数据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简单猜一下吧,大概率社平工资会像北广深一样,呈现大幅上涨。但是,社保基数是不是会跟着继续上调,就不好说了,迟迟未公布的关键因素也就在这里。之前有消息说,有提案建议社保基数保持与2023年一致或适当下调。结合前面分析的现实状况来看,这种提案说不定会成为现实。如果成真,那这会是上海打工人2024听到的最好消息,甚至没有之一。

0 阅读:3

国时社

简介:理性不偏激,温和有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