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访华带来3个任务,中国会帮忙么?对美战略已发生3个转变

小年的政经 2023-07-11 06:35:13

一波一波美国官员访华,刚送走了布林肯,我们又迎来了美国财长耶伦。

耶伦来中国,想要干什么?

目的有三个:

一个是希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债;

第二是希望和中国协调货币政策。

目前中美两大国,一个加息、一个降息,一个压制通胀、一个鼓励通胀。

货币政策完全撞了车,向世界金融市场传递出混乱的信号。

第三个,就是希望中国降低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

在美元加息回流美国的同时,中国却在中东、拉美、东南亚投放人民币,抄了美元的老家。

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令美国人大吃一惊。

然而,耶伦、布林肯等美国官员不知道、或者不愿承认的是,中国对他们的态度已经出现重大转变。

耶伦访华,一样没有红毯

其实回顾历史,中美不是没有过合作。

就拿耶伦来说,2015年、2016年,当时还是美联储主席的耶伦,就和我们的央行行长见了3次面。

彼时,中国还处于“去产能”改革的关键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通过和美联储协调,美国人暂缓了当时的加息进程,给了我们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直到2017年中国经济复苏,中美才联手加息。

再比如,之前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早在2015年以美国副国务卿身份到访中国时,不仅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还被《中国新闻周刊》称为“中美关系机遇期的创造者。”

但是今天,形势已经完全变了。

这一波美国官员访华,美方在此之前是好说歹说、求爷爷告奶奶。

然而来了之后,不仅完全没有隆重的外交接待,会谈成果也是聊胜于无。

为什么?是我们的心气儿高了么?

这是因为,中国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对美交流方式。

对美战略的3个转变

相比之下,美国商界访华的热度和规格,就比美国政客要高得多。

例如,就在布林肯访华两天前,比尔盖茨高调来华访问,还被中国领导人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接见。

这种高规格接待,与美国政客的冷遇,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事实上不仅是比尔盖茨,从3月份开始,美国商人就开启了一轮访华潮:

先是苹果公司CEO库克,受到商务部部长的接见;

此后是特斯拉CEO马斯克,24小时内被外交部、工信部和商务部3位部长接见……

美国商界人士密集来华,而且都受到了高规格接待,背后透射出,新阶段中国对美有3个战略转变。

第一,就是我们基本放弃了对美国政界接触;

当前,美国政界完全被民粹绑架,不管是充满恶意的所谓反华意识形态民调,还是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亦或是通过媒体发起“流浪气球”舆论战。

各级美国政客,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妄想中,不能自拔。

这种类似被害妄想症的心态,使得美国政府朝令夕改。

刚刚谈好的事情,那怕你直接和美国总统谈,没过24小时他都能反悔。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去年8月份的佩洛西窜台事件,直接和拜登谈的事情,都不做数。

而最新的例子,就在布林肯访华一周后,接受美媒采访时他表示:

“要继续做中国不喜欢的事,说中方不喜欢的话”。

这一次,访华的耶伦也不例外。

就在耶伦一边寻求访华的同时,美国财政部还在酝酿最新的对华投资“黑名单”。

就这种态度,对美政界接触不就是浪费时间么?

我们的第二个战略转变,就是加强对美商界的接触和管理。

中美尽管在外交针锋相对,但对美国的商界,中国的大门永远敞开。

但是在接待方式上,我们也有层次的划分:

第一层,是热钱资本。

热钱向来追求高风险高收益,有极高的流动性,可以随时来、随时走,一旦规模庞大,甚至会冲击一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

比如,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热线就是始作俑者。

对于这类金融资本的到访,例如5月31日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访华,我们只安排地方官员接待。

摩根大通CEO

第二层是实业资本。

实体产业,能够直接拉动一方的经济和就业,国家对其重视程度高于一般的金融资本。

不过,对于“脚踏两只船”的产业资本,我们还是要留个心眼。

例如苹果公司,它既需要中国成熟的产业链,但也急于摆脱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仅如此,苹果还迫使中国供应商跟着它一起向外转移,比如富士康、蓝思科技等,都已经在印度、越南等国家布局。

这属于典型的脚踏两只船。

尽管如此,苹果依然对中国IT产业和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苹果在中国有1万员工,上游供应商解决500万就业,纳税520亿人民币,甚至都超过了美国本土的60亿美元。

所以对于这样的产业资本家来访,我们也尽量展示诚意。

例如苹果CEO库克在3月24日访华时,我们就安排了中央层级官员接待(商务部长)。

第三层,是坚定看好中国的产业资本。

坚定看好、投资中国市场,意味着外国资本和中国的未来发展荣辱与共。

这种资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国内发展,也能在国际上给中国站台。

某种程度上,特斯拉就是这样的一个企业。

其在上海投资办的超级工厂,不仅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也是特斯拉首个在海外的工厂,产品已经销往世界各地。

而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多种场合表达了对“一个中国”的支持、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赞赏。

所以,当特斯拉CEO马斯克在5月31日访华时,24小时内被外交部、工信部和商务部3位部长接见,接待规模拔高到国务委员级别。

最后,除了基于现实利益的合作,中国还超高规格欢迎与我们有共同价值观的国际主义人士。

例如比尔·盖茨。

这一次访华,比尔·盖茨用的是盖茨基金会的身份,他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慈善家。

作为国际主义人士,比尔盖茨对美国狭隘的反华舆论不感冒。

例如他曾在疫情期间,多次对中方抗疫举措表示支持,在公开场合纠正国外媒体“中国病毒”的表述。

其创办的基金会,在中国也有很多扶贫、医药研发项目落地。

甚至在非洲,比尔盖茨也和中国企业有合作,帮助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

所以,比尔盖茨是一个与中国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称得上一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和政客谈,不如和资本直接谈

看完了上面这套策略“组合拳”,我们发现中国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对美交流方式:

很多人都说,美国是一个“巨型企业式”的国家,这话有一定道理。

美国是流水的政客、永远的资本。

很多大企业的CEO、董事长,一当就是20年、30年……甚至更多。

比如,伯克希尔的巴菲特执掌公司50多年,黑石集团的苏世民执掌公司30余年。

相比之下,美国政客作为资本的“看门狗”,寿命就要短得多,2、3年一换是常事。

比如,美国众议院议员2年任期,参议院议员6年的任期,就连美国总统最长任期也不超过8年。

所以与政客谈,不如直接与他们背后的资本谈。

在资本主义的美国,只要稳住了这些大资本,中美关系就不会乱。

这才是正确的对美之道。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吧。

0 阅读:12
评论列表

小年的政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