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决定一个人能力上限的,是成长型思维

芒果飓风大世界孙虎彪 2023-08-17 21:32:16

全媒体首席记者:孙虎彪

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所以就有了“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关键在于作为当事人的你,如何选择”这样的说法。

我们可以将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这两种思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一一说明。

本文摘取了稻盛先生著作《京瓷哲学》、《干法》、《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中的精彩片段,希望阅读后能对您有所裨益:

一、固定型思维VS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是一种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思维;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天赋只是起点,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的更好。

那这两种思维模式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一次考试失利、输掉一场比赛、被拒绝等等,都意味着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不具有这方面天赋。

而且,他们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去修复自尊,不愿意面对挑战。

比如,从上小学起就经常忘带东西,甚至因为考试押题失败而得了零分,因此难以相信自己具有无限的能力。不少人形成了固定型思维方式。

图片出自: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认为,自身没有成长或者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才意味着失败。遇到挫折和挑战,会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机会,不断改善和进步。

成长型思维模式中,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

成长型思维的关键在于相信:“我具有无限的能力。它之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提升,是因为自己之前不具备努力提高能力的意识,所以要从现在开始努力。”

就是说,不管是成就大事业,还是磨炼自身能力,成长型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虽然不能保证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一定能成功,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也更容易取得非凡成就。

二、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能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关键在于作为当事人的你,如何选择。

我经常采用的一条就是表达我的人生观和工作观的一个“方程式”,叫做“人生·事业结果的方程式”。这就是“人生·事业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而“思维方式”是“人生成功方程式”中最关键的要素,它极大左右了方程式的结果。

选择什么思维方式的确是一个人的自由,但在自由选择思维方式的同时,也背负了巨大的责任,因为选择将直接决定自己的命运。

可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呢?

自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心灵、自由的思想和哲学,这一切当然是每个人的权利,但通过我的人生方程式就能知道,根据选择的不同,人生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变。

1.固定型思维——遗憾人生

如果你选择了固定型思维,那么无论工作、生活,还是学习,都逃不开一个魔咒:我只能如此。

“这个好像有点难”,只要这么一想,事情就做不成了。

“实现这个有点难,但努力一下也许可以实现”,稍有一点这种淡然的想法,事情也做不成。

只要头脑里有一丝怀疑,有一点不安的念头闪过,此后即使再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都无异于马后炮了。

一瞬的徘徊、犹豫、疑虑,都会让无限的可能性枯萎。

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来可以”。这也是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的遗憾。

把所缺乏的条件在自己面前“堆积成山”,当然会让人立刻想要放弃。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要相信人类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先试试看吧!万一成功了呢。”必须抱着这样的积极态度,追求自身的可能性。

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确实很难。即便如此,也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放弃——“这个太难了,我们不可能做到的”,而要硬着头皮想办法——“只要一步步努力,应该能行得通”。

这样一来,便能激发付诸实践的动力——“动手试试吧”。

一开始取得的成果可能微不足道,但这种类似“蜗牛上树”的努力精神,正是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2.成长型思维——成就人生

其实,在潜意识中,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努力打拼而过上更为精彩和美好的人生。这就是成长型思维的萌芽。

可一旦面对现实中的难题,却往往退缩不前、否定自我。

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即便遭遇艰难险阻,也要相信自己:“我应该能行”“只要好好努力,我应该能搞定”。

如果只以当前的能力来评价自己,那实在太妄自菲薄了。

我们不要再把自己限制在既有的能力水平之中,而应该相信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从而朝着目标努力迈进。

为此,首先要坚信自己的确“能力无限”。这种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下面,我再举两个真实的案例来证明成长型思维带给人生及事业的变化:

①别人不能做的业务,我们做

我们最早生产的产品,是提供给松下电子工业的绝缘零件,用在电视机显像管上的。

京瓷公司成立后,生产虽然很顺利,但如果只有单一的一种产品,经营就很不稳定。

因此我考虑,以已开发的技术及业绩为基础,将业务往横向进一步拓展。我们开始针对东芝、日立、NEC等大型电子企业展开促销推广活动。

首先,我们扩大宣传:“我们公司具备新技术,可以制造这种新型陶瓷绝缘产品。”想用这个办法接触客户。

然而,一开始并不成功,因为这些大企业已经将此类产品的订单发给了原先合作的陶瓷厂家。

不仅如此,大企业的工程师们还觉得,将订单发给京瓷这种没有名气的小企业很不放心。

要把已经发往有老关系的陶瓷企业的订单转发给刚开张的新企业京瓷,这根本就不可能。

于是,这些工程师们必然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你们有这种新型陶瓷技术,那么,这个产品你们能做吗?

他们拿出来的是被别的陶瓷厂家拒绝的、难度很高的产品,问我们能不能开发。

这时候,如果我回答:“我们做不了。”

那么,合作的事就彻底没希望了。虽然在事实上我们只具备制造显像管电子枪上绝缘材料的技术,但是,面对客户的这种要求,我只能立即回答:

行,我们能做。

如果不这么说,对方就再也不会搭理你了,企业的经营就难以维持。因此我没有选择的余地。

然而,一旦向客户承诺了“行,能做”,而结果却做不出来,那么客户就再也不会给你新的机会了。

所以也就是说,“能做”这种“大话”“谎言”,无论如何必须兑现。

将不会做的工作一个一个接下来,员工们个个都惊讶不已。“连设备也没有,如何做得了?”员工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反问我。

当然,他们的意见也有道理:因为要完成这样的工作,当时的京瓷既没有经验,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

我则激励大家:没有设备可以借,买二手设备也行。说技术上不能做,这不过是现在这个时点的话。

相信能做,然后加紧努力,不久的将来就一定能做成。瞄准这个将来的目的地,倾注全部的力量和热情,好好干吧!

将“不能做的工作”当作“能做的工作”,接下任务,然后发奋努力,达到实际上“能做”——从不可能中孕育出可能。

这似乎看起来很荒唐,好像“靠踮起脚尖来拔长身高”,但正是这种所谓“荒唐”的做法,有效地提升了京瓷的技术,扩大了京瓷的业绩,让京瓷走上了成功之路。

②KDDI的成功

在京瓷创立后的第25个年头,也就是1984年,我成立了第二电电(如今的KDDI)公司,向与工业陶瓷毫不相干的电信业进军。

对我而言,这是完全未知的全新领域。

从明治时代起,日本的电信业便被电电公社(如今的NTT)所垄断,它是一家当时员工超过30万人的巨头级国有企业,其电信网覆盖日本全国各地。

光是它旗下的研究所就拥有数万名技术人员,在从事着专业研发工作。所以我们当时好比门外汉挑战业内航母,所进行的完全是有勇无谋的战斗。

在普通人眼中,这无疑是飞蛾扑火,因此在面对这般强敌时,他们都会不战而退。分析情况,觉得行不通,然后放弃,这便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

但我这个“愣头儿青”不同,因此当年日本政府向民营企业开放电信业时,我们第二电电是第一个报名的。

在旁人看来,这实在是鲁莽之举,所以我当时受到诸多质疑。倘若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那么我的行为便无疑等于“堂吉诃德战风车”。

在旁人眼中或许是“鸡蛋碰石头”,但由于我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因此认为“只要坚持努力,必能拨云见日”。

我创建第二电电、进军电信业时,早已不年轻了,但依然取得了成功。

这也佐证了我的观点:只要追求人类无限的可能性,便能排除万难、实现目标。

因此大家也要相信自己蕴藏着了不起的能力,并将这种信念付诸实践。要时刻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勤于思考,踏实努力。

如此日积月累,便能磨炼自己,从而获得提升和进步。那么,何种人较易接受和实践这种模式呢?

在我看来,还是要数主观能动性强的人。人生在世,不以悲观之念判断事物,而是积极主动,乐观开朗,自动自觉地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

哪怕是因为子承父业而成为企业家,也不死守固有生意和业务,而是充满好奇心,不断浮现新点子并进行尝试,且乐在其中。

这样的人更容易“追求人类无限的可能性”。

而我亦是如此,在创立第二电电时,我并非一味抱有悲壮感,而是遵循自己的企业哲学,满怀信心,不断努力,因此奋斗过程中亦包含乐趣,或者说乐观主义色彩。

所以说,要成就新事业,就必须拥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和成长型的思维。

所以,对于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而言,改变是常态,是乐在其中;一成不变是危机,是不安。

三、如何成为成长型思维的人?

“如果我发现自己的确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那么我的人生是否还有改变的可能呢?”

“当然可以。”

1.不给自己设限,相信“相信的力量”

首先要相信自己“蕴藏着无限的能力”,但不可止于空想。因此需要每天踏实地努力,逐渐磨炼自己的能力。

为此,必须常怀好奇心,勤于思考新事物、新点子并付诸实践,且乐于实践。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许多人可能没有察觉这一点,但其真实不虚。换言之,我们每个个体都蕴藏着巨大的能力。

请大家一定要相信这一点。“无限的可能性”亦可理解为“无限的能力”。

可能有人会说,从小学到大学,自己的成绩一直欠佳,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因此认为“除了大傻瓜外,没人会轻信‘自己能力无限’”。

即便如此,我还是劝大家要相信我说的话。

我也知道,突然和一个人说“你有无限的可能性”,绝大多数人都会不以为然,但也正因如此,这世上成功者才只是极少数。

如果能打心底相信自己能力无限,则必能成功。

当然,相信也要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假如能力不足,却突然充满自信地认为“自己有无限的能力”,则只能说是缺乏稳重、行事轻率之人。

虽然我在这里强调“能力”,但能力并非只限于头脑方面。

我所指的“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优势,其涵盖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健康和体力。

在学校,或许老师只看重学生的头脑和成绩,但进入社会后,能力的概念就不止于此了。作为一个社会个体,身体健康亦是一种能力。

如果一个人从未得过大病,就连感冒都没得过,那么其与体弱多病的人相比,自然算是拥有一种优势、一种能力。

所以说,能力是多方面的,也包括身体方面。

光讲“能力无限”,可能很难让大多数人相信。所以我也可以换个说法,即“通过磨炼能力,人可以进步和提升”。

比如一个人如果早晚坚持运动并注重养生,自然会变得愈发健康;一个人如果坚持体能训练,则会变得愈发强壮。

而头脑亦不例外,智力也会在磨炼中提升。反之,如果不加以磨炼,则只能原地踏步。因此我希望大家相信自己能力无限,并从今天起努力磨炼它。

大家要认识到,自己之所以未能察觉自身无限的可能性,是因为缺乏磨炼能力的意志,是因为缺乏提升能力的努力,所以我强调应着手磨炼它。

2.坦然接受失败,从中学习

遭遇失败的时候,在固定思维的人眼里,一次事情没做到他自己的标准或者外界的标准,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眼中,失败是一记警钟,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可以给人无穷的动力。

他们会反省自己为何会失败,然后在心中发誓一定要避免同样的失败。

所以,不要再对已经发生的事烦恼不已,重要的是重新对失败作出反省,然后直接将崭新的想法付诸下一步的行动中。

事情不会因为你纠结,结果就会变好。

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就算你再纠结、遗憾,结果已成定局不会因为你的纠结而发生改变,你的能力也不会有丝毫提升。

所以,不要纠结,失败是成功之母,坦然接受命运,并着眼于往后的工作,人生就从逆风变成了顺风。

3、随时做好成长的准备

人往往乐于维持现状而不喜变革。但如果只安于现状,不向新的事物或困难的事情发起挑战,就意味着已经难以成长。

所以,真正的自信,来自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克服一切困难并不断努力的想法;真正的自信,来自能够把一切变化看作绝佳的成长机会的思维,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变化中不断成长。

已经做好成长的准备,是一种随时随地都意识到自己可以改变的信念。

四、结语

为什么有些人工作一年就能独当一面,而有些人哪怕工作十年,也还是第一年工作的自己?为什么有些人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差呢?

因为这些人总是选择与固定型思维相伴,并且拒绝成长型思维。

正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所认为的,一开始聪明的人不一定到最后还是聪明的。

看来,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本身拥有了固定型思维,而是始终不愿意拥抱成长型思维。

0 阅读:1

芒果飓风大世界孙虎彪

简介:传播正能量,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