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吃的上海人,都涌去了3.9分餐厅

润食评 2024-07-11 16:02:03

来源:三联生活实验室

过去,大家对上海饮食的印象是小资高端,坐在梧桐区吃brunch,主打一个有腔有调。

如今受够了欺骗式营销,被网红高分餐厅忽悠瘸了的上海年轻人,开始把“警惕新开高分餐厅”八字箴言烂熟于心,并试图在巷弄旮旯寻找一些老上海蒙尘的明珠。

据说,在上海,翻车率最高的餐厅是4.8及以上评分的餐厅,这些店多为商圈连锁,主打中规中矩,营销大过实际。4.5-4.7分则令人千般犹豫,不知被扣掉的零点几分到底缺在何处。

相比于3.0分左右犯了食物天条惹了众怒的商家,3.9分-4.2分的则是餐饮界的战斗力天花板。这些店面对一茬又一茬的网红经济,往往以一种叛逆的姿态屹立不倒,任风云变幻依旧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和对付一口就能满血复活的北漂比,沪漂似乎更注重形式上的精致。而和遍地是美食的广州比,上海的美食又混入了不少轻工业成分,于是精挑细选餐馆成了沪人的必备功课。为了抵抗网红餐厅为了算法数据做的障眼法,上海人开始把相信自己的味觉放在第一位,低分餐厅就此浮出水面。

在杨浦区吃了八年的老饕华华总结道,“不是所有评分低的店都好吃,但评分特别高的店一定不会太惊艳”。他发现,在一众雾里看花的评分档位里,3.9分就是一个很能打的分数,这个分数最容易出大隐隐于市的好馆子。

图源@皓朗爸爸

在连锁店遍地的上海,想要找到符合心意的苍蝇馆子并不容易。但即使是梅雨季,还有不少人顶着高温打着伞,去些又小又破又难找的店。

而这些店共同的品格,是多个小数点就跨入4分网红店,少零点几分则有味道过差的嫌疑。汇聚成3.9分这个数字,历练的是食客和老板双方的素养,构成的是“你慧眼识珠,我心无旁骛”的默契。是它们的存在,让上海偷偷接了地气。

长久以来,沪漂们能吃到什么样的饭,和付出的时间、金钱皆成正比。

在陆家嘴附近上班,住在黄浦江畔的艾迪,只要周末逛街,选餐厅的标准都是4.5分以下不考虑,“寸土寸金的上海,想要吃口好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分数代表着一种多数人的筛选,所以就算是排队俩小时、人均上三百也不心疼。”

彼时的4.5+分餐厅还有一定的说服力,代表着稳定的出品,良心的品质,更重要的是不用浪费时间去选。直到有一次逛街突然饿了,艾迪随机走进一家3.8分的江西菜馆点了两道菜,品尝到了味蕾震颤的灵魂味道之后,便对4分以下的馆子有了新的认识。一次街边偶遇,演变成了赤裸裸的叛逆。

艾迪复盘了这家餐厅所有自来水的评价,发现消费者觉得还不错的时候,通常会给出4分而不是5分,“大家的心理可能是,留一分让老板继续进步。”

这些3.5-4.2分的餐厅,往往对于维护数据毫不关心,绝不会在你用餐结束后递上一个二维码并提出赠送甜品。它们要么极有个性,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味蕾;要么就是在除了味道因素之外,有一些难以逾越的硬伤。

据有心人士观察,3.9分左右的餐馆大多都是社区里的老邻居开的家常饭店,驻扎在上海,多是本帮口味。但问题就是往往年久失修装修老土,空间还狭小,老板又是本地人,脾气暴躁。

一家坐落在一大会址附近,门面毫不起眼的上海餐厅,玻璃门上贴的是“家常小炒,欢迎光临”。但只有附近的居民才知道,这是家开了30年的本帮菜馆。

但当你兴致勃勃地过去探店,会发现附近没地方停车,店里没有卫生间,工作日赶时间,仅有的8张桌椅也会将你劝退。但是这里人均不过百,每道菜都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巧合的是,这样一家古董社区店,在点评软件上正是3.9分。

图源@JQKWorld

有人分析,这是因为社区附近的老客户客源,刚好和现炒现做的承载力达到平衡,老板自然就无需提供任何附赠的情绪价值,也懒得去做更多的营销宣传。因而当你在他们的点评页面写下苛责之语时,得到的往往不是一句道歉。老板会傲娇地暗示你咱们没有缘分,你不是最适合我家店的客人。

众所周知,上海总会成为海外新品和新奇品牌的试水首发阵地。一茬茬网红店看得年轻人眼花缭乱,不仅沪币越发不经花,排队等位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坐标普陀的Lucy每次和闺蜜约在环球港,都发现稍有点口碑的高分餐厅门口都坐满了人,至少要吹半小时冷风才能进门。相比之下3.9分店往往排队人数不多,因为其地理位置要么在不起眼的社区,要么在犄角旮旯的巷子里。

Lucy曾光顾一家3.9分餐厅,门口没排队,但进去等厨师做好却花了整整40分钟。大城市的白领都看重效率,原本不可能为了一道菜等这么久。但这样的餐厅,“锅气足得好像是跟着师傅边炒边吃的”。

刚落地上海的新晋沪漂雯雯,经常去问一些老年本地人推荐餐厅,最后发现自己的收藏夹都是3.9分上下。“大约在3.7-4.2这个范围浮动。”

这很难被看作是一种巧合,雯雯觉得,这个分数档的餐厅,大多是些完全不谄媚的老板,“有些是自己以前就做主厨,现在出来自己开店的。”

在上海,3.9分有时甚至是比米其林更有民间指导意义的指标。长宁区某舒芙蕾店,如果有人问能不能打包,只会得到老板的一个白眼。而由于味道实在过硬,顾客在等待了40分钟后,也只会评价一句“性价比太低”。

另一个案例是被誉为上海本帮菜泰斗的某本帮菜馆,据说,掌勺的是国宝级烹饪大师,手艺是浦东新区区级非遗,但人均消费不过90元。

图源@Vivid叶

当你点进他们家的点评,会发现食客人均老饕,“就算有惊艳的菜品,他们也只会给出一个端水级的分数,这是吃过看过之后的云淡风轻。”

甚至有一种颇为阴谋论的猜测是,一部分会吃的顾客在发现自己周围的宝藏馆子后,因为担心网红化,只会偷偷水个不高不低的分,仅作收藏标记。

如今,对一些年轻人来说,探索低分餐厅已经被玩成了消费盲盒。

有的店味道超绝,但是苍蝇馆子店如其名,是真的飞很多苍蝇,椅子上的腻子少说有二十年。有的老板因为和熟客过熟,经常会让第一次去的朋友有一种落差感,明明花的一样的钱,为何老是两幅面孔?

更有人,即便听闻老板的脾气臭,但仍要来现场体验一二,就是想看看自己会不会也被骂。

而新晋沪漂雯雯的低分冒险,起因是在互联网大厂高度密集的五角场一带,实在难以找到一家荤素搭配现炒现做的餐厅,于是叛逆选择就近寻找3.9分餐厅。最终捕获一家商场角落,从政云路搬迁至此的40年老餐厅。

餐厅风格比较老派,落座后有茶水,盘子和碗古朴老旧。雯雯发现,这家店的食客大多说的是沪语,谁是外地人一眼明了。

因为不知点什么,老板推荐了虾仁菜泡饭,上菜后,雯雯一阵恍惚,“汤盆和我家用的一模一样。”

跟这顿沪上家常饭相比,雯雯发现自己近期的外卖订单都是大鸡排炸货、贵州脆哨饭、爆辣云南小锅米线、重庆凉拌菜和频繁出现的气泡美式。

对她这样的沪漂来说,能吃到这样一顿家常味,无疑是疲惫生活里的小确幸。

ENDING:

有人说,沪漂对上海美味的开发程度不到百分之一,“大部分人习惯被网红包装的流水线食物蒙蔽了味蕾,殊不知真正好吃的东西,靠的不是平台打分,而是真正的口口相传。”

如果说陈晓卿曾总结的“好吃的餐厅,都在3.5-4.0分之间”已经被封为了一条金科玉律。那么3.9分,就是上海人综合考量环境承载力和味蕾享受后,衡量之下的一个微妙选择。

3.9分好餐厅,就像是上海的另一种映照,这里的趣味永远不是按图索骥,而是自由探索。

【今日话题】

你如何筛选靠谱的餐厅?

0 阅读: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