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代价
文/独醒狂人
一连好几日,李佳琦直播翻车事件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能在只有三天记忆的互联网保持许久热度不减,想来,是吃饭砸锅的操作刺痛了普通人敏锐的神经。一支眉笔几十元的价格,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嫌太贵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今却使矛头强行指向打工人的不努力工作,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言论了。
关于李佳琦,笔者平时接触的较少,也没有具体的了解,只知道他是个坐拥上千万粉丝的网红。此刻,想到一个问题:这位火起来就飘飘然的带货主播,当初凭借什么登顶了电商行业的巅峰?答案其实很简单,全部依靠了消费者疯狂的花钱购物。由此引发了第二个问题的讨论:那些因为明星效应,曾经心甘情愿付出真金白银的粉丝,又有多少真正看明白了偶像的各个方面?
有一种怪现象蔓延开了——百姓极少仔细思考,深入研究,不过是单纯的喜欢,或是长相俊美的缘故,或是话谈悦耳的缘故,或是外观强势的缘故,便随意的鼓掌夸奖,继而成群结队的追捧,甚至走火入魔的刷礼品,终于将其抬上神坛。待到某日突然犯错,才认清了该人物的真实嘴脸,立马出现人设崩塌的趋势。被群众骂臭了之后,抛弃到无人问津的角落,总是最寻常的结果。
所以,第三个问题来了,既然有的人不值得耗费心血,大家又不愿意留下丝毫的容错空间,一开始何必拼命地把他们捧红呢?稍微归纳一下,不仅赞扬十分盲目,批评同样非常盲目,火炉与冰窖转瞬之间的巨大落差,早已将各领域搞得乌烟瘴气。虽然偶尔的激起众怒,说明质疑的想法产生了,总比一直蒙在鼓里要好许多。但是,每一次吃亏,每一次上当,每一次受伤,都在用盲目的教训换取理性的开端,我以为,亡羊补牢的代价倒是沉重的。
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希望每个人做出每一次选择之前,首先再三考虑,一般的表态会带给未来怎样的影响。遇见了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活动,闲暇之余关注即可,不必专门堵住机场门口守候迎接,也无需经常打赏辛苦挣来的人民币传达心意;遇见了自己厌恶的人和事,不必义愤填膺、咬牙切齿,也无需恶语相加、侮辱谩骂。倘若抛弃了一连串极端的执念,任何行动能够掌握一个合适的程度,自然可以避免盲目的代价。
2023年9月14日
他哪李卖贵了?[呲牙笑]
有没有可能追捧的和声讨的不是同一批人?至少大部分不是?在李佳琦受追捧时其他人无法发声,否则就将受到“粉丝”的攻击,累积怨言,等他崩塌以后轮到粉丝噤声,开始声讨
哪李盲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