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视频,一位外国友人到中国来,每当她一不舒服,同事就让她喝热水。
她姨妈疼,闺蜜也让她喝热水。
当时她还觉得中国的热水挺神奇的,是不是有什么包治百病的作用。
后来才知道,这在中国不过是一个沟通中的烂梗。
“多喝热水”这句话,在沟通中,不过是因为不愿和对方共情,或者是不懂共情的人,说的通用句式而已。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被别人安慰,或安慰别人的时候,但有些安慰人的话,听了反而更难受。
我们一起来避坑这六种错误安慰人的方式:
第一种句式:比惨型安慰
当人们遭遇困境或痛苦时,有些人会用“比起XX,你的痛苦不值一提”来安慰他们。
例如,“比你惨的人还有那么多,你怎么就不能快乐一点呢”或者“你这其实不算什么,XX之前比你更惨”。
记得有位同事刚怀孕的时候,因身体反应较大,于是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结果学校一位年长的同事看见了,对这位同事说:“你就是缺乏锻炼,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呀,身体就是娇贵,以前我老婆怀我孩子的时候,还要上山背柴、割猪草喂猪呢。”
这种安慰的潜台词就是:你的痛苦不值一提。
听到的人没有被安慰到,反而觉得你是在炫耀,内心非常无语,就想翻个白眼。
这种比较型的安慰话语会让人感到被轻视和误解,她觉得自己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而别人的回应却像是在贬低她的感受。
每个人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无法直接比较。
第二种句式:人生导师型安慰
人生导师型安慰的表现为:用命令或建议的方式告诉对方应该如何行动,说白了就是教你如何做事。
看过一个综艺,一个中年男子不愿意赡养他年迈的父亲。
听完故事才知道:
他的父亲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跟着别的女人私奔而离家,走的时候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一并带走。
他的妈妈为了抚养他长大成人做了很多工作。
在他找到工作本该让妈妈安享晚年的时候,结果妈妈得了疾病离他而去。
而他的父亲和一起私奔的女人最终也没有修成正果,自己在外面晃荡多年,年老了,突然想起自己还有儿子可以养老送终,于是便找到了他的儿子。
哪知他的儿子并不认他。
于是,这位老人找到了媒体求助。
接到求助的这位主持人站在人生导师的角度一直不断地暗示这位中年男子:
“再怎么说他也是你的父亲”,
“现在年老了,也挺可怜的”,
“赡养他也是你的义务”……
这位中年男子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就是直接摇头表示不愿意赡养自己的父亲。
记得有句话: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没有经历过别人所遭受的痛苦,请不要勉强(或要求)他人践行你所认为的善。
每个人的情况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不能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
在痛苦时,人们需要的是情感支持,而不是被指责或教导。
第三种句式:补刀型安慰
补刀型安慰表现为在对方已经感到痛苦时,再加以指责或质问。
朋友A打电话来诉苦,说她心情烦躁得很。
原因是,因为路上堵车而错过了预订的高铁。
她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她如是说。
结果,她妈妈电话里面劈头盖脸的就直接说:“我不是早就教过你,让你提前走,你本来动作就慢,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的,还喜欢掐着时间出门,如果你早一点出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也不至于赶不上回去上班……”
这种话语并不是安慰,实际上是在指责和质问对方, 潜台词就是:痛苦都是你的错,这样的局面也是你造成的。
这种补刀型安慰会让对方感到更加沮丧和无助,甚至可能加重他们的痛苦。
在安慰他人时,用爱和理解替代指责和攻击。
第四种句式:打鸡血型安慰
打鸡血型安慰表现为:简单地告诉对方要坚强或忍耐。
例如,“你忍一忍就好啦”或者“坚强一点,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看过一部台剧,剧中的女主A是一名宝妈,她为了要多挣钱补贴家用,于是参加了一个炒股“导师”的掘金营。
显而易见,遇上的都是骗子,钱没赚到不说,还让自己损失了很多钱,丈夫甚至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
她的闺蜜B在一旁用着嗲嗲的语气安慰她:
“你坚强一点啦,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钱还可以再赚的”
“这种事情你忍一忍就好了啦……”
这种安慰的潜台词就是:坚强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简单地告诉某人要坚强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更有效的安慰方式是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第五种句式:提建议式安慰
小明因为和女朋友分手感到难过,他的朋友却指责小明在恋爱中的错误行为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不要对她太好,现在知道错了吧。”
不仅如此,还123的分析小明在恋爱中分手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还找到小明对女朋友太好的证据,最后得出结论:不能对女朋友太好,要不然她就飞上天了。
这种没听完你的倾诉,就迫切给你提各种建议的方式,会直接阻断你表达情绪的出口,即便心中有万般痛苦,都被活生生堵了回去。
这种提建议式安慰的问题在于,它过早地打断了对方的情感宣泄,试图通过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人们需要的是情感支持和倾听,而不是立刻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如果对方需要我们的建议和帮助,我们也应该谨慎地提出建议。
第六种句式:敷衍式安慰
闺蜜因为工作压力大,感到特别的焦虑,而且又处在她和丈夫的备孕期,于是她和老公商量,想先辞职在家备孕再说。
但她的老公却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上班的女性这么多,人家一样要生孩子、带孩子,你这点压力也算不上什么。”
然而,这种敷衍式安慰并没有真正起到安慰的作用。
闺蜜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无助,甚至可能因为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支持而感到更加沮丧和难过。
她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痛苦没有得到重视和认可,从而导致情感上的进一步伤害。
我们应该认真倾听对方的倾诉,表达我们的理解和同情,并尽可能提供实际帮助和支持。
第七种句式:统一战线式安慰
同事A的老婆,因为得了胃癌,仅29岁年纪轻轻就离世。
同事A哭得死去活来,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安慰才好,同事B走过去,对同事A说,他父亲去世,他的心情怎么怎么样。后来是如何度过那段至暗时间的。
这种统一战线式安慰的目的是:通过共鸣和理解来减轻对方的痛苦。
然而,有时候这种安慰方式可能会让对方感到被忽视和轻视。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是独特的,即使两个人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他们的感受也可能存在差异。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我完全懂你”,过早说这类话语,可能会让人觉得:你都完全懂我了,那我的感受也没什么特别的,没什么好说的了。
相比过早表达 “我完全懂你”,不如先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再试着认真倾听对方。
结语:
当一个人受了伤,他内心有很多委屈、愤怒、悲伤等等情绪,这时候如果有人来安慰他,他会因为对方的“安慰”而开心吗?
也许不一定。
常言道: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可见,说话也是讲究技巧的。
安慰沟通,是一种艺术,需要细心、耐心和共情。
然而,很多人在尝试安慰他人时,常常陷入误区,让善意的话语成为伤害。
所以在安慰别人时,先开始和他共情,再想如何安慰她。
点个【关注】,明天我们继续聊哪些安慰方式能走进别人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