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崑”品牌和超充联盟正式启动,华为再出手

节碳知事说 2024-05-02 10:18:48

四年一度的北京国际车展开展前一天,华为在北京高调举办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和2024华为智能电动&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

01

乾崑品牌

4 月 24 日,北京车展前,华为召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乾崑,包括乾崑智驾、乾崑车控、乾崑车云、鸿蒙座舱四方面,是华为一系列汽车技术的统称,包括了目前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全部技术。

这次发布的十大新品,包括乾坤支架、乾坤车云、乾坤车控、鸿蒙座舱、乾坤云雀、故障检测大模型、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车身运动控制、车控模组、数字平台、乾坤云服务、乾坤操作系统和智能大灯等等。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发布会上提到,华为发布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旨在把智能带入每一辆车,引领全球汽车第二个百年变革。

关于这点,可以这么理解,未来路上跑的车,大部分都将搭载华为智驾系统,也就是乾崑。这是一种强大的自信,对于相应车企,以及众多智驾行业的厂商们来说,或许都该有些紧张了。因为在智驾领域,将会面临一个拥有重大志向的华为。

为什么要给智驾推出一个新的品牌?其实好处有很多。

一方面是辨识度更高,朗朗上口,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太长了,用乾崑,不仅好听,而在交流沟通的时候效率更高,也更容易传播。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华为智驾业务的全面升级。

目前,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上市车型有7款,按照计划,2024年将会陆续推出10款搭载乾崑的合作车型,包括东风、长安、广汽、北汽、赛力斯、奇瑞、江淮等厂商。并且华为还预计,截止到今年年末,采用华为智驾系统的车辆将会超过50万。

同时,华为认为电动化的下半场是智能化。目前,鸿蒙智行用户中,70%选择高阶智驾,这说明大家对其有着强烈的需求,智能化将会是接下来竞争的重点。同时,还提出了油电同智的观点。也就是说,华为智驾系统的目标车型,不仅仅是新能源车,还将赋能到燃油车领域,这对于广大传统厂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所以,华为也给出了自己的结论,2024年将会是智驾规模商业的元年,当然,这是基于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大面积应用。我们可以看到乾坤智能解决方案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更新,而是一个全方位、多维度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02

超充联盟

同日,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在大会上,发布了“一体三面”的电动化战略“让新能源汽车用新能源电”、“让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让新能源汽车拥有卓越的动力体验”,通过智能电动和智能充电网络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加速汽车电动化进程。

基于此,华为数字能源携手车企、充电运营商及产业伙伴成立“超充联盟”,当前超充联盟已有11家首批车企加入,分别是阿维塔、北汽、比亚迪、长城、广汽、合众、江淮、理想汽车、奇瑞、赛力斯、小鹏,一起加入的还有全国多家充电运营商,华为数字能源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生态合作伙伴加入,共建超充联盟生态。

超充联盟的背后,是华为与11家汽车企业的紧密合作。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知名企业的加入,为联盟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资源。联盟的目标是明确的:统一标准化运营,提供最优质的充电服务。

发布会上,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非常绝妙的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增长与通信基站建设来对比现在的新能源车的发展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电车就是智能手机,超充补能设施就是通信基站。

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发布的4月1日至14日车市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零售渗透率双双突破50%——这是一个历史性拐点,新能源车超过了传统燃油车。

一面是飞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另一面则是与之不匹配的充电基础设施。“如果用通信网络来类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3G、4G 的水平,而充电基础设施只有2G水平。” 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表示。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充电桩作为关键的配套设施,其建设和运营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据行业分析师表示,国内快充桩市场将是个800亿以上的规模,但是 ,因为各家标准不同,推动较为困难,所以全面推动超充,需要行业中领导企业通过更优异的技术支持,来带动行业标准。

通过联合车企、运营商、电网等多方力量,加速推进超充基础设施的统一标准制定和建设布局,有助于尽快形成规模效应,推动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

03

任重道远

回顾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其取得的长足进步。

2013年,华为开始布局车联网,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云、智能电动四大板块拓展。2019年正式宣布入局汽车领域。从宣布进入汽车行业到现在,华为不断探索创新,在汽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通过其擅长的电子通信技术,华为为汽车行业提供了多项技术解决方案,成为了行业中的重要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除了在技术领域的布局外,华为还在全产业链上不断扩大影响力。从智能驾驶到充电网络,华为的身影无处不在。

但当下的华为,并不敢说自己胜券在握。比亚迪与特斯拉的领先优势,依然在加大;包括小米、理想、蔚来、小鹏等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也将在各个细分市场发起冲击;传统车企,尤其是合资车企正发生分化,有些正积极拥抱新能源与智能化。总之,没有哪一家车企会坐以待毙。

对于华为来说,面临的挑战,可简单概括为三点,一是没有合作的如何合作起来,二是已合作的如何继续合作好,三是如何面临汽车市场内卷之争。

到目前为止,传统车企与华为的信任并不牢靠,那句“灵魂论”,还萦绕在各家车企掌门人的心头。同时,已经合作的车企,华为如何分配资源,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

从这个角度而言,不断用实力和事实,给其他车企安全感,合理细分资源,平衡各个合作伙伴的心态,将是华为接下来的战略重点。

未来,淘汰赛将会更加猛烈,挑战与危机四伏。不可否认的是,华为从一个学习者到领先者的成长步伐,让整个行业看到了华为“金字招牌”的价值。破局不易,转型很难,华为仍需迈过道道难关。

0 阅读:0

节碳知事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