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枕头竟是国家一级文物,专家说你看看上面画的是什么

扶摇天下人文 2022-07-18 14:08:06

1976年河南省林州市一个单位在进行基建施工的时候从土里挖出了一个瓷枕,当时的施工单位将瓷枕被送到当地文物部门的时候,专家推测它是北宋时期的器物,应该出土于一座宋代墓葬中。

可是文物部门派人赶到现场勘察的时候发现出土瓷枕的墓葬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了这一个瓷枕。据考证这件瓷枕是宋代磁州窑烧造的,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瓷枕制作的最高水平。虽说这只是一件民窑的器物,但是在上个世纪末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件宋代磁州窑的精品,而且瓷枕上面的图案讲述的是中国古代一位勇将兰陵王的传奇故事,文物价值极高。

瓷枕是中国古人夏天睡觉时用的枕头。虽然瓷枕是古人的日用品,但其文物价值却一点也不低。“兰陵王入阵图”瓷枕长43.5厘米,高16.7厘米。收藏于河南省林州市文物局。

瓷枕四周有凸起的棱角,上面的图案为白底黑彩瓷枕,瓷枕上的图案是古人正在演出有关兰陵王克敌制胜的杂剧。画面上有人在伴奏,有的人头戴面具,做出追逐武打等各种动作。

兰陵王入阵图与中国古代的一次著名战役有关,而指挥这场战役的将领之一就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名将兰陵王高肃。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他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侄子。高肃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从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由汉族人统治的南方政权和主要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政权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到了北朝末期,北方的战争主要发生在北齐和北周两个国家之间,前后历经数十年。公元564年的冬天,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守城部队已经断绝粮草,形势十分危急。如果洛阳城陷落的话将直接威胁到北齐政权的生存。

北齐的军队星夜兼程赶到洛阳城外冲向围城的北周军队。将士们突破了北周军队的第一道防线后再也无力向前挺进了,眼看着北周攻城的部队加强了攻势,洛阳城的守军已经开始绝望。

就在危急的关口,北齐军队的一位将领率领500名士兵冲向北周军队。这位将领身穿铠甲手握兵器,在人群中格外醒目。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脸上带着一个面目狰狞的面具,叫人看了不寒而栗。

这位将领骁勇异常,加上他脸上狰狞的面具给敌人带来的心理震撼,北周的军队竟然拦不住他。这位勇将率领500名士兵在北周军队中杀出一条血路冲到洛阳城下。此时城内的守军已成惊弓之鸟,见此情景,怀疑有诈,不敢贸然打开城门。他们要求带兵的将军摘下面具,露出他本来的面目。这位勇将当即把面具摘下,顿时城内守军欢声四起。因为戴面具的将领正是北齐大将兰陵王高肃。

高肃因为面容长得俊美,在战斗中往往被敌人轻视。为了震慑敌人,高肃让人打造了一副面目狰狞的面具。以后每次出战他都戴上这副面具。

当守城的士兵们知道戴面具的将领是兰陵王以后,他们打开城门和兰陵王的人马一起杀向敌阵。北周军队阵脚大乱,败退而去。这一场战役史称芒山之战。

战役结束后,为庆祝胜利,赞颂兰陵王的勇猛。北齐将士们根据芒山之战的场景编成歌舞,取名《兰陵王入阵曲》。

后来这一歌舞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隋朝《兰陵王入阵曲》进入隋朝宫廷。在唐代,以兰陵王传奇故事为题材的演出形式有很多,他们大多有曲有舞有戏。《兰陵王入阵曲》甚至东传日本,唐玄宗后此曲逐渐散佚,反而在东瀛却得到了发扬光大,在日本雅乐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直至1986年,我国才从日本重新迎回《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在许多中国古代文献中都有有关记载,但是实物资料却很少。《兰陵王入阵图》瓷枕却再现了古人演出芒山之战杂剧时的场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件《兰陵王入阵图》瓷枕让人们在千年之后仍然能感受到中国宋代杂剧的艺术魅力。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