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出海,怎么才能把产品卖给“本地人”?

东哥解读电商 2022-07-27 10:47:05

文:haitun1088(有嘉宾分享ppt)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2022年的海外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对于过去依靠价格优势或线上买量的出海品牌和跨境商家来说,一招鲜吃遍天的方式显然走不通了。想要融入海外商业大环境和营销生态,就要付出更多精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我们看到,一些新锐品牌进东南亚门店,要花大力气了解当地顾客口味,调整产品;某气泡水取得美国亚马逊气泡水榜单前十佳绩的情况下,主力消费者仍然是当地华人群体,产品和供应链依旧面临考验。新消费品牌出海如何找到突破口?是我们关注的难题。

7月24日,海豚社举办的“中国好产品·2022新茅新消费新国货”大会上,韩国电商Coupang中国跨境业务采销负责人高尚、 大华股份华橙网络市场营销总经理李小庆、小乔科技创始人兼CEO潘忠剑、Zendure征拓创始人兼CEO刘兵斌齐聚圆桌互动环节,展开了以“新消费品牌出海如何破局”为主题的讨论。

高尚:请问潘总,对于品牌类的产品,你们海外市场拓展的定位如何?

潘忠剑:我觉得未来的消费品牌,辅一出生就必定是全球品牌,只是定义有所不同。全球化的核心能力是本土化,即需要解决用户需求和洞察全局。我们要看行业规模和竞品的情况,想清楚才能够出海。不管卖到美国还是非洲,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要想清楚用户的需求,而不是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用户想要什么、市场怎么样、竞品好不好,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以后,我们接下来就要解决三个问题:我们做什么样的产品?卖什么样的渠道?整个场景的拓展是什么定位?

我觉得出海定位就是两种,今天消费品两极分化很严重,像特斯拉、苹果、戴森其实是属于产品创新和文化属性结合;小米、OPPO这类品牌则更偏向于“平替”。我觉得,这个社会上只有提供社交属性的商品和提供用户刚需的商品。到底是在卖文化还是在卖工具,这是创业者需要想清楚的。只是在美国我们用了亚马逊的渠道,在韩国用了Coupang的渠道,俄罗斯和东南亚可能重视线下的渠道。

高尚:小乔科技的产品在韩国是怎样做本地化建设的?如何通过本地调研来驱动产品?

潘忠剑:我刚刚说到了三个点,第一,韩国最大的渠道是怎么布局的?我们知道韩国有17家电视购物频道;第二,在线平台,韩国由很多在线渠道,包括很多地面渠道,这时候我们想清楚它的海军、空军、陆军,渠道维度在哪里;第三,产品策略,就是在想清楚用户和产品之后,找一个战略伙伴。

基于以上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在韩国有积累,有一些好的战略伙伴,本质上来讲就是在渠道和产品上能不能有沉淀。我们在韩国的打法也是通过在线平台、通过设仓库等等,这都是基于能力边界,我有这个能力就做,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无法驾驭。

高尚:潘总的陆海空的路径决定了他在韩国市场的成功。接下来的问题请问李总,大家知道大华的整个生态系统在海外有很好的市场,我想请问中国产品出海时对卖货和做品牌的不同能力要求,或者说在两者之间不同的收益是什么样的?

李小庆:品牌本身就是产品和服务,卖货本身是品牌的一个基本过程,最终目的是实现品牌触达消费者。刚才的问题本质上其实是想问:我们出海时到底选择做白牌还是做品牌?

白牌通常的做法就是不太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客户的服务,而要做品牌,首先要把产品做好,其次要把服务做好。从去年整个大的市场环境,或者大的世界格局可以看到,这几年要想通过白牌的方式去把生意做大,可行性越来越小了。

回到品牌来看,我觉得很多国内的一线品牌想要出海,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到底要从哪里开始、往哪里做。我在公司内部经常说一句话:海外市场和国内的市场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需要在竞争环境和人文方面做充分的分析。本地化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做品牌要首先思考如何在本地打造像国内一样的、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的品牌力。

品牌力就是前面说的,一个是产品,一个是服务,如果你只是去卖货,本地化做的不太好,那么你的产品不太符合本地的消费者习惯,就不可能做好。

再回到第二个问题,收益问题,我前面讲白牌已经不太具备新的机会,所以说从收益的角度来看,白牌大部分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当前来看,无论是亚马逊还是国内平台,这种方式都不长久,只能做成小作坊。

回到品牌,还是前面说的快与慢,如果你能思考我刚才讲的这几个点,如何基于本地的老百姓需求去做你的产品、服务,让你的品牌真正有溢价,能够服务好本地化人群。从短期来看,做一个白牌可能会有一定的收益,但是如果从长期看,一定是品牌能活下来,活的久。

高尚:分享一下,您做了什么样的事能让业绩这么好?

李小庆:我们之前的布局忽略了一点,因为原先整个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布局是比较完善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有团队擅长的基本上是在本地化的渠道和供应链里。原先整个电商市场,特别是跨境电商这个市场,我们的重视度是不够的,基本上是以本地化的卖家、本地化的经销商体系去做,从去年开始我们也是比较重视本地化的增长,因此专门搭建了团队。

我们有新出的一款消费者机器人产品,刚开始做的时候没有先在平台上铺货,也是专门针对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平台之间不同的特性,做了分析,最终选择了德国这个国家,它可能会有更大的需求。总结起来,第一,标准化。第二,要基于各个不同国家的实际,做产品和做服务。

高尚:接下来的问题抛给刘总,对于一些新的消费品牌来说,如何选取自己适合的出海市场?是传统的欧美市场,还是新兴市场?

刘兵斌: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这个公司的基因,它擅长的是什么。比如说征拓(ZENDURE),最开始是在美国注册的,中国成立公司之后把它收购回来了,本身还是一个欧美品牌,所以有一个欧美的经验和资源。像刚刚李总说的一样,也是有当地化的资源,所以优先选择欧美市场,然后是选择日本市场。

产品的研发资源也是要匹配的,刚才提到了团队的匹配以及产品的匹配、研发的匹配、供应链的匹配,因为每个市场对这些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有机分配公司资源,去匹配不同市场的需求,所以目前会重点投入研发适合欧美市场的产品。任何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研发适合全球所有地区的产品,所以我们结合自己的基因和优势、资源出发,选择了欧美市场。

但是低头做事,也要抬头看天,我们做的是家庭储能,未来亚非拉市场也是非常大的。虽然现在还是以欧美市场为主,但是三年之后,随着整个新能源锂电池成本的下降,那时候亚非拉市场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因此现在我们也开始布局亚太市场,在南非、东南亚也有代理商。我们希望通过那里的合作伙伴,种下种子,给用户带了初步的认知,过几年等产品性价比更高,有更大的竞争力以后,再进行更多的投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自己的优势市场,再拓展到其他地区。

高尚:从您的角度来说,循序渐进,然后根据自己的资源配置去做新兴市场的选择。对于您来讲,今年整个欧美市场可能是一个重点,那您觉得像储能类的这种产品,在欧美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刘兵斌:储能市场很有意思,原有的家庭储能市场是被太阳能安装商垄断的,所以你现在去看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占了全球总市场的将近75%,是非常集中的。但是具体看某个国家就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说美国和德国的头部公司,基本上都垄断了当地80%的市场,是属于一个当地安装商垄断的市场。

我们要做的是破这个局,跳过安装商,做的是家电式的储能产品,我们的理念把未来储能产品做成一个家电,它脱离了传统复杂的工程类安装,而成为一种便捷的、唾手可得的新能源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以前的格局,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高效的体验。通过亚马逊渠道、国际站、当地的经销商,让消费者可以轻易的获取到这些产品和服务。欧美的市场是有这么一个变革的过程,而我们要成为挑战者和变革者。

高尚:今天三位嘉宾分别从组织架构、产品升级、类目突破进行了一些分享。最后一个问题,请三位嘉宾给新出海的消费品牌一些建议和忠告。

李小庆:从我个人角度去看,出海本身是一个谈起来非常有诱惑,但实际上你要去做的话,对目前大部分新品牌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它的问题非常多,从你的供应链的缺乏,以及到海外以后各种各样的因素,再到你的运营能力。

原来在天猫、京东的这种运营能力到亚马逊上,它会让你回归到生意的基本本质上。服务端也是如此,原来国内快速的服务,到海外你要适应新的方式。所以总结起来,慢就是快,欲速则不达,大家要想清楚了再去做这件事情。

潘忠剑:说到底,出海市场就是一个海大、风大、浪大的市场,海外的市场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类,欧美为代表的基本上占了全球40%的生意,是全球最大的存量市场和确定性市场;而比如说今天非洲、印度以及再加上整个东南亚,再加南美的这些发展中国家,则是另一个市场。所以出海我们首先要想清楚,你到底是出到发达国家,还是出到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市场目标要先想清楚,到底是去美国,还是去非洲。

第二,你的产品线一定要理清楚。出海做得好的公司有一个基因,要么像刚刚提到的从美国回来的团队,还有一部分团队就是属于原来是从ODB开始,帮一些大厂代工做了30年的公司。出海今天有一个现象:数据化运营公司以深圳为代表,产业带的公司以宁波为代表,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你可以看到出海背后从市场的维度做拆分,从产业带的基础做拆分,从整个用户的需求做拆分,这几个维度我们一定要想清楚。

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美国的战略伙伴或者非洲的资源,我是不建议大家一个以消费品姿态出海,一定会死。出海有的时候你或者可以先找经销商帮他做代购,或者以另外一种形式先提升对目的地市场和产品的积累,比如说在欧美是亚马逊,印度可能是其他的平台。

最终我们能确定出海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亚马逊上4.5分以上的评分,这个时候其实就是用户对你的产品是认可的,你这个品牌是有持续性的。我分享一个我们实际的案例,我们当年有一款产品,做剃须刀,在印度市场一上去卖了10万个。当时的剃须刀并没有做很深的研究,飞利浦可能是4.2分,那如果我们只有3.6分就不行。

这个时候我认为每个出海品牌创始人背后要思考的就是产品,你这个产品是否符合当地的用户定位,因为坦率地讲,亚马逊是一个产品平台,国内一些平台可能是运营型或者技术型的,但是海外的平台要穿越周期一定是靠产品。

刘兵斌:刚刚两位嘉宾都提到了,我对他们的观点是非常认同的,一个是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非常注意文化的适应性,第二个就是产品是核心。我觉得任何出海的品牌都应该注意这几点,说白了还是回到今天这个主题,做“好产品”,我们在产品打造上的时间也是花费最多的。

最后总结,在出海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就是时间和时事的问题。前十年,2000年到2010年是白色家电,到后来的十年是手机,3C数码,所以诞生了很多这类的品牌。最近的十年是新能源汽车,储能,未来可能出现奢侈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每个创业者要把握好时间段,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资源、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如果你在错误的时间选择出错误的产品,可能就成为了先烈。

高尚:出海第一个重要的是产品,其次是大家的定位,还有就是你是否在风口,最后一个就是出海切记要合规。

如果让我选择最后一句话做论坛的结尾,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希望新消费品牌出海一切顺利,大卖大卖。

0 阅读:2

东哥解读电商

简介:李成东,前腾讯京东战略分析师、海豚智库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