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破墓》更刺激的猛片,可能是今年最佳恐怖片

翠丫看电影 2024-05-02 13:58:30

这段时间最火的恐怖片,无疑是由崔岷植、金高银主演的韩国电影《破墓》。

然而其火爆程度并没有和惊吓值形成正比,口碑有所滑落。

相比之下,另一部有点冷门的美国恐怖片,反倒因为过硬的质量,备受影迷推崇。毕竟,它玩得更大,玩得更狠,结局更惨。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围观——《魔鬼深夜秀》。

IMDb评分7.1,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7%,对于一部小成本恐怖片来说,足见看点不少。

尤其在于本片伪纪录风格的调性,以及杂糅了真人秀、邪教、鬼上身和驱魔等混搭元素,相当值得一看。

和绝大多数恐怖片不同,《魔鬼深夜秀》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进入正题,而是用一段七分钟的片头,交待了美国七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和电视台概况,尤其是男主角杰克·德洛伊的人生际遇。

起初,他的节目《夜猫子》做得风生水起,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在外界看来,他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唯一的遗憾,就是节目收视率千年老二。

随着妻子米妮因病去世,杰克意志消沉,节目收视率断崖式下跌,逐渐走出丧妻之痛的他,决定东山再起。

他不甘节目失败,更不甘只做第二,于是,他策划了一场万圣节夜的通灵秀。

这期史无前例的深夜秀,将成为他的翻身仗。

第一个上场的,是一位印度灵媒,这位名气不小的灵媒,自称能听到灵魂低语,说白了,就是会读心术。

一上场,他就开始了表演,一通操作,说出现场一位观众的名字,但是细节上又不全对。

气氛有些尴尬,灵媒好像有些翻车,杰克见气氛不对,便想插个广告打圆场。

没想到,灵媒第二次却命中了另一位观众去世儿子的名字。

一通操作,激发出了观众的真情实感,场面一度感人肺腑,节目效果几近满分。

正当这个节目准备告一段落时,灵媒突然又「发功」了。

只见他双手抱头,面色痛苦地喊道:「我听到一个名字米妮,如此悲伤。」

话音刚落,舞台一片漆黑,灵媒倒在了地上,在场观众一片哗然。

就连杰克也表现得很吃惊的样子。

实际上,在此之前都是策划好的剧本,包括一开始的失误,先给人一种看笑话的观感,再制造反转,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但最后一次通灵,却让杰克没料到,他以为是灵媒为了吸睛,表现得过于夸张。

广告后,第二位嘉宾登场,他是个魔术大师,他还擅长揭穿那些装神弄鬼的江湖骗子。

请这样的嘉宾上台,自然也是节目组目的所在,为的就是制造冲突。

魔术师一上来,就对灵媒各种嘲弄,一口咬定那些通灵都是作假的。

灵媒顿时感到被侮辱,一怒之下,转身就要离场。

那边杰克还在解释灵媒刚才说的「米妮」就是自己的妻子。

这边更诡异的一幕发生了,灵媒突然倒地,满脸痛苦,甚至还口吐黑水,然后领盒饭了。

杰克见状,立即插播广告。

此时,制作人告诉杰克「电话总台被打爆了」,杰克疑惑的心情这才平复。

他觉得,只要节目收视率上去,不管发生什么都可以。

后来,杰克请上了第三位嘉宾,一个小女孩——莉莉。

莉莉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她在一场邪教徒自焚事件的现场被人发现,而且经过心理学家的招魂后,恶魔将会借由女孩的身体显现。

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便是当我们和现场观众都以为这不过是场秀时,失控的恐怖事件就此发生。

《魔鬼深夜秀》之所以能让恐怖片影迷颅内高潮,在于它深谙美国七十年代的恐怖氛围,将真实的邪教事件,通过伪纪录片形式,散播到影迷们的内心深处。

很多恐怖片影迷都知道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罗斯玛丽的婴儿》,该片的经典地位,不仅在于影片本身的出色,更在于由此引发的血腥屠戮。

1969年,一桩骇人听闻的杀人案发生在波兰斯基的家中。

彼时,波兰斯基的妻子——身怀六甲的莎朗·塔特,连同另外三人,被邪教头头查尔斯·曼森率领的团伙残忍屠杀。这一事件闹得整个好莱坞人心惶惶,成为七十年代初期,轰动一时的邪教凶杀案件。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魔鬼深夜秀》一开始,就用了一段查尔斯·曼森被警方逮捕的录像。

而在随后的剧情里,不管是男主角杰克和邪教组织的传闻,还是邪教“阿布拉克萨斯”的兴起和自焚,都折射出美国社会弥漫的死亡气息:人人都在担忧邪教入侵,可邪教又无处不在。

于是乎,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成为这类题材大行其道的场所。资本方和主持人想利用这类耸动的话题夺人眼球,而大众又渴望借此释放内心的恐惧。影片中,既通过画幅比例的改变、画面色彩的差异,来表现叙事视角的区别。比如,复古的电视画面,是公开播出的节目;而黑白色调的宽幕,是幕后人员的交流。

这不仅让电影的故事清晰明了,同样增强了恐怖事件的真实效果,复古画风不再只是一种怀旧情调,更是让我们临场感受邪教事件的手段。除了将真实历史牵扯进来,《魔鬼深夜秀》吓人的手法,也不再是烂俗的“跳吓”,用一惊一乍的鬼怪画面,让观众忑忐不安。而是换成了氛围感十足的悬念铺垫,让我们始终处于演播现场的那一亩三分地。

比如,制作人在后台告诉他,第一位灵媒在救护车上大出血死了。

杰克不禁感到恐惧:难道之前那些怪异举动并不是灵媒「表演卖力」,而是他真的感应到什么?

另一个来自小女孩莉莉的监护人,她告诉杰克,最近莉莉表现很不正常。

同时希望杰克不要在节目上召唤恶魔,但杰克一意孤行,此时叫停,无疑砸自己饭碗,无论如何,都要把恶魔召唤出来试试。

在所有人的期待下,监护人开始了召唤恶魔。

只见刚刚还青春明媚的女孩,瞬间变得面目狰狞,脸上多出了诡异的疤痕,笑声变得怪异,眼神也变得邪恶。

当监护人试图压制恶魔时,更炸裂的一幕出现了,恶魔悬浮在了半空中。

而此时,收视率也飙上了高峰,现场几乎所有人都被眼前所见惊住了。

本以为又是江湖骗子,没想到竟是真实的恶魔。

这样的反转让所有观众都很满意。

当你跟随主持人杰克的视角,被收视率的业绩重重压迫,在将信将疑中,目睹一场场灵异事件,且在魔术师证明这一切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后,旋即却见证了录像带中,鬼上身的实锤现象。

这就让我们很难不被这种直戳人心的“真实”影像,而感到毛骨悚然。进一步来说,《魔鬼深夜秀》突出之处,在于它借由一切手段,让观众沉浸其中,让你相信恐怖事件的存在,而非刺激你的生理反应。于是,恐怖成了一种无法逃离的空间,我们只要身处这个故事,便如梦魇一般挣脱不开。

影片摒弃了常见的jump scare套路,转而采用细腻的心理刻画与层层递进的悬念设置,引导观众一步步踏入恐怖的深渊。

从看似寻常的嘉宾访谈,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灵异事件,再到突如其来的邪灵降临,每一个环节都精心铺陈,让恐怖情绪如同暗潮般逐渐涌起,直至最后的高潮爆发。

这种对恐怖氛围的细腻营造与对观众心理的精准把控,无疑为影片赢得了“恐怖片迷深感熟悉、温馨、美好”的高度评价。

《魔鬼深夜秀》并未满足于单纯的感官刺激,而是深入挖掘电视媒介在传播恐怖与迷信中的角色,对消费主义、大众文化与邪教主义等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在评价方面,《魔鬼深夜秀》收获了大量积极反馈。很多人对其复古风格、紧凑节奏、视觉效果以及演员表演赞不绝口

认为它成功唤起了对70年代恐怖片黄金时代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现代恐怖片创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通灵,也是一直以来电视节目的收视密码。

现实中,前有俄罗斯的《通灵之战》,拍了23季,口碑始终居高不下。

后有香港的《通灵之王》,不光拍法术灵异,还狠狠传播了传统的道法文化。

通灵的节目之所以能吸引眼球,正是因为它营造出的神秘莫测、亦真亦玄的氛围。

而本片的背景时代,更是这类灵异话题盛行的高峰。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仰成了一件力量巨大的武器,社会的动荡让许多人失去信仰,从而让邪教有了可乘之机,继而将其变成为之所用的犯罪工具。

也正是那个年代,不少凶杀事件都被冠以邪教的名头。

而《魔鬼深夜秀》中的杰克,也是相似的想法,因为节目收视率止步不前,他才将自己的信仰寄托给了邪教。

他与魔鬼达成交易,要实现收视率暴涨的愿景,但代价,就是他妻子米妮的生命。

也就是说,是杰克将自己妻子作为祭品献祭给了魔鬼。

一个擅长设计反转的人,最终竟也陷入反转而自食恶果。

在《魔鬼深夜秀》里,通过真人秀节目,恶魔最终来到人间,最后的字幕显示:达成降临。

即便几十年过去,这类题材还是不会过时,表面是魔鬼作祟的恐怖故事,实则是对人性本质的精准投射。

确实,有什么样的恐怖效果,能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心里泛起嘀咕“恶魔该不会真的来了吧?”更为穿透人心呢?

1 阅读:1135

翠丫看电影

简介:一种“真情实感”倾诉,更是一种“点到为止”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