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第78集团军

景天来看过去 2024-11-10 12:55:23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按照最新的架构,陆军的编制一共是13个集团军,隶属于5大战区。

这13个集团军从第71集团军开始,一直到第83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都是久经沙场的百战雄师,追根溯源的话,每个集团军都有一部曲折辉煌的历史。

这本小集子尝试去挖掘追溯一下各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看一看那些已经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来龙去脉。。。

至于为什么最新的集团军编制从第71开始,这是大有深意的,并不是随意安排。

根据周恩来总理1947年起草的《解放战争第三年年军事计划》,其中明确提出:

“要以建军500万为目标,三年时间内将51个步兵纵队发展至70个。”

这里的“纵队”,后来都改编为“军”,也就是说1到70军的番号早在1947年就有所规划,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这些番号基本都被或长或短地使用过。所以最新的番号从第71开始。

好,言归正传,来看一下第78集团军的前世今生。

78集团军隶属于北部战区。北部战区辖东三省加内蒙古、山东及所辖的北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领导和指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山东的所属武装力量。 北部战区陆军下辖第78、79、80集团军 ,以及拥有3个导弹旅的火箭军第51基地。北部战区机关驻沈阳,陆军机关驻济南。

第78集团军下辖6个合成旅:合成8旅、合成48旅、合成68旅、合成115旅、合成202旅、合成204旅、以及特战78旅、炮兵78旅、防空78旅、陆航78旅、工化78旅、勤务支援78旅。

第78集团军可以说是以原16集团军大部和第39集团军一部为基础组建而成,也包括了原23集团军的一部,还有26集团军的一部。

看一下78集团军中各个旅的情况,就可以对集团军的组成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

合成8旅,前身是第26集团军装甲第8旅。

2017年军改,集团军层面的变化很大,但是各个荣誉团队基本全数保留,大的如临汾旅,小的如各个连级荣誉部队。

在合成8旅中,就有这样一支英雄连队’白老虎连‘。

看一下这个连的沿革,基本可以了解整个旅的历史。

白老虎连前身是1940年成立于热河省兴隆县五龙山区的抗日大刀队,后成为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十三团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游击队;

1942年11月,抗日游击队并入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十三团的战斗行列,编为第三营第九连;

1943年6月,九连调入晋察冀军区十三军分区六区队,编为第一连;

1945年1月,改编为冀热辽军区十五军分区十七团第一营第一连;

1945年11月,改编为冀东军区独立十二旅十七团第一营第一连;

1946年8月,改编为冀东军区独立十旅二十九团第一营第一连;

1947年8月,随独立十旅挺进东北,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25师74团第一营第一连;

1948年9月,在辽沈战役解放锦州的外围战斗中被第九纵队授予“白老虎连”荣誉称号;

1948年11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46军步兵第136师407团第一营第一连;

1952年8月,赴朝作战,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6师407团第一营第一连;

1955年10月,由朝鲜回国,改编为沈阳军区陆军第46军第136师407团第一营第一连,驻防吉林敦化;

1975年7月,改编为济南军区陆军第46军第136师407团第一营第一连,驻防山东临沂;

1985年9月,改编为济南军区陆军第67集团军第136师407团第一营第一连;

1998年9月,改编为济南军区陆军第26集团军装甲八师第二十九团装甲步兵营一连(驻防山东潍坊);

2011年12月,改编为济南军区陆军第26集团军装甲第八旅装甲步兵一营一连。

2017年4月,改编为北部战区陆军某集团军合成第8旅合成一营装步一连,驻防黑龙江哈尔滨。

合成48旅,源自第16集团军48师。

1945年10月,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第8旅成立,马忠全任旅长、鲍先志任政委,下辖三个团。

第22团,第3支队第14团,该团前身是八路军第129师汪乃贵支队,即385旅独立2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晋东南地区冠军团。

第23团,第4支队第34团,该团前身是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首任团长是皮定均。

第24团,原第2支队第30团,也是一个战功赫赫的英模部队,其所属“马定夫爱民模范连”历经多轮军改,始终保留。

抗日战争时期,第8旅所辖各团前身部队历经挺进冀中、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百团大战等大小400多次战斗,歼灭日、伪、顽近2万人,成长为一支能攻善守的“太行劲旅”。

1946年7月,第8旅随3纵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9年3月,中野3纵8旅改称第11军32师,何正文、卢南樵分任师长及政委。

解放战争期间,第32师先后参加了上党、平汉、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北、川东剿匪等战役战斗,歼敌达12万。

1950年7月,第11军撤编,军部及直属队转隶海军。

1951年3月,以留守四川的第32、33师为基础,加上调入的第61军182师,重建第11军。

1951年9月,第32师进行换装,成为全军最早进行改装的苏式装备步兵师之一。3个步兵团换装苏式装备;增设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237团);增设炮兵团。

1951年10月,第11军再度撤编,军部及直属队转隶空军,奉命组建空军第5军。第32师转隶第16军。

1951年12月,第32师随16军入朝参加轮战。

1958年4月,第48师随16军回国,驻防吉林四平。

1969年4月,第32师坦克自行火炮237团调归坦克4师。

1969年12月,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番号,第32师改称第48师,原辖各团亦依次改为第142团、143团、144团和炮兵团。

1985年9月,第16军进行合成集团军整编。第48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第142团执行步兵团编制;第143团和144团执行教导团编制,后恢复步兵团编制。

1987年4月,第48师侦察连赴滇执行侦察作战任务,作战勇敢表现优异,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

1998年10月,第48师改建为摩步第48旅。

2012年,摩步第48旅升级为轻型机步旅。

2016年2月,沈阳军区撤编,机步第48旅随军转隶北部战区陆军。

2017年,机步第48旅转隶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建制,并改称合成第48旅。

合成68旅,源自原第23集团军第68师。

1938年2月,新四军第2支队成立,时辖第3、4团。其中,第4团后与挺进纵队第3团等部合编为新四军苏皖支队,陶勇任司令员,卢胜任政委。

1940年7月,苏皖支队扩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由陶勇任司令员兼政委。

1941年2月,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3旅,陶勇任旅长,刘先胜任政委。

1945年1月,该旅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3纵队,下辖第7、8、9支队。

1945年11月,第3纵队改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陶勇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所辖各支队改称第64、66、68团,另组建第70团、第72团。

1946年5月,第8纵队改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1师,下辖第1、3旅,1师由粟裕任师长兼政委,第1师后组建第2旅。

1947年1月,第1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陶勇任司令员,王集成任政委,原辖各旅依次改为第10、11、12师。

1949年1月,华野4纵改为第23军,陶勇任军长、卢胜任政委,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全军3.5万余人。

第23军后调归第10兵团建制,在渡江战役中,果断炮击并重创前来挑衅的英军巡洋舰紫石英号。

1952年8月,第23军改称志愿军第23军,入朝作战。

1958年3月,第23军从朝鲜回国,驻防黑龙江省,隶属于沈阳军区。

1965年4月,第73师改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辖第1、2、3、4团,炮兵349团改归23军直属。

1968年2月,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调归建23军,恢复第73师及各团番号。

1968年3月,苏军第57边防总队悍然入侵我国珍宝岛,第73师217团奋起反击。第217团1营营长冷鹏飞统一指挥登岛分队的作战行动,并打响了珍宝岛反击战的第一枪。战后,冷鹏飞、王庆荣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冷鹏飞后在23军服役多年,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17年荣获八一勋章。

1968年12月,第73师改番号为第68师,下辖第202团、第203团、第204团、炮兵团。

1985年6月,第23军改番号为第23集团军,其中第67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第68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第69师执行北方甲种师编制;另增编坦克旅、炮兵旅、高炮旅;还有守备第5、7师,后陆续撤编。

1998年,第23集团军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第67师改建为摩步第67旅;第68师改建为摩步第68旅;第69师执行摩步师建制;坦克旅改编为装甲旅。

2003年9月,第23集团军列入裁军名单。所属各部中,摩步第67旅撤编,压缩为第207团,编入摩步第69师(辖内原第207团撤编);摩步第68旅、摩步第69师转隶第16集团军;炮兵旅撤编。

2013年12月,摩步第69师拆分为两个旅,特种作战第67旅(原摩步第69师207团)和机步第69旅(原摩步第69师205团)。

摩步第68旅番号变更为机步第68旅。

2016年2月,沈阳军区撤编,第16集团军转隶北部战区陆军。

2017年4月,第16集团军番号撤销,从原第23集团军来的部队,基本上留在了北部战区陆军:

特种作战第67旅,改编为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特战第78旅;

机步第68旅,改编为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合成第68旅;

机步第69旅,改编为北部战区陆军第80集团军合成第69旅。

合成115旅,合成202旅,这两个旅系出同门,都是源自原第39集团军。

第39集团军,可以追溯到红25军,也就是徐海东,程子华所带领的鄂豫皖红军的一部。

长征到达陕北后,红25军和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

抗战开始后,红15军团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

1941年2月,第344旅大部被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

1945年10月,新四军第3师在时任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带领下挺进东北,3师下辖第8、10、19、20、21旅和独立旅,全师3.7万余人。

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

1946年9月,第3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下辖3个师。

第4师(原第8旅);第5师(原第10旅);第6师(原独立旅)。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

1948年11月,东野2纵改称第39军,首任军长是刘震,原辖各师依次启用新番号第115、116、117师,另增编独立第2师,并改称第152师。

解放战争期间,第39军及其前身部队是东野的头等主力,参加了东北、华北、中南三大战场的历次重大战役,歼敌近20万人。

相比我军其他部队,第39军非常特殊,自红15军团成立后,历经多次调整,主力部分基本保持完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39军是全军唯一的一个成建制保留下来的“红军军”。

1950年10月,第39军入朝参战。入朝第一仗就和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在云山正面交手,取得歼敌2046人的战绩,取得志愿军出国作战的首胜。随后,第39军先后参加第二、三、四、五次战役,歼敌达4万人,其中美军近3万人。

1953年,第39军奉命归国,先属东北军区,后转隶沈阳军区,长期镇守辽东半岛。

1982年9月,第39军与北京军区第38军进行合成集团军的试点任务。

1984年,第39军完成合成集团军的试点工作,下辖第115、116、117师,增编坦克第3师、炮兵旅(原炮兵第7师)和高炮旅。

当时全军一共就两个机步师,一个是第39集团军第116师,另一个是第38集团军第112师。

1988年3月,第39集团军组建直升机大队,此为全军第二支直升机大队。

第39集团军与第38集团军,第54集团军并称为我军三大王牌集团军。

1994年5月,第40集团军120师358团转隶第39集团军,并改建为特种作战团。

1996年10月,第117师转隶武警部队,改建为武警机动第117师。

1998年,第39集团军编制调整,坦克第3师改编为装甲第3师;高炮旅改编为防空旅;直升机大队升格为陆航团(后升格为陆航旅);调入原第64集团军190师。

2003年,第190师改编为机步第190旅。

2011年,装甲第3师进行“师改旅”,拆分为装甲第3旅、机步第202旅。

2013年,摩步第115师也进行了“师改旅”,拆分为机步第115旅、摩步第203旅。

2016年2月,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山东)、北京军区(内蒙)合编为北部战区,第39集团军转隶北部战区陆军。

2017年4月,第39集团军番号停用。组建13个集团军。

原39集团军机步第115旅,改编为北部战区第78集团军中型合成第115旅;

原39集团军机步第116师,改编为北部战区第79集团军重型合成第116旅;

原39集团军机步第190旅,改编为北部战区第79集团军重型合成第190旅;

原39集团军机步第202旅,改编为北部战区第78集团军重型合成第202旅;

原39集团军摩步第203旅,改编为北部战区第79集团军特战第79旅。

原39集团军装甲第3旅撤编,人员分流至第78集团军重型合成第202旅。

204合成旅,源自原16集团军坦克4师。

我军装甲部队起步较晚,最早由自行火炮部队发展而来。

1953年至1955年,坦克自行火炮237团、252团、253团组建,每个团辖1个坦克营(3个连)、1个自行火炮营(3个连)及指挥连、修理连。全团494人,中型坦克24辆(每连7辆,营指挥车1辆、团指挥车2辆),76自行火炮16辆(每连5辆、营指挥车1辆)。64军192师坦克自行火炮397团1954年并入。

1969年8月,坦克自行火炮237、252、253、397团依次改称坦克第13、14、15、16团。

1970年1月,由长春市调防龙山,1971年移防辽宁清源县柴家店北沟。

1976年2月坦克第14团调归陆军第16军,改称16军坦克团;同时军区装甲兵独立1团调归坦克第4师,改称坦克第14团。

1976年2月坦克第16团转隶陆军第68军,改称68军坦克团。

1976年2月坦克15团7连调沈阳军区装甲兵训练基地。重新组建坦克7连。

1983年1月坦克4师转隶16军。

1985年11月,移驻吉林省梅河口市。

1985年10月1日归建第16集团军。

1998年8月编制调整,改称装甲第4师,,坦克13、14、15团改称装甲第13、14、15团,撤消装甲步兵团,各装甲团增编1个坦克营、1个装甲步兵营、1个炮兵营。

2011年10月,装甲第四师改编成装甲第4旅和机步第67旅。

2013年11月,机步67旅改为机步204旅。

2017年4月,机步204旅与装甲4旅合编为第78集团军第204合成旅。

78集团军的六个合成旅中,有两个来自于第16集团军,有两个来自于第39集团军,来自第23集团军和第26集团军的,各有一个。其余的六个旅信息不完整,来自16集团军的较多。

所以如果把78集团军比作一个股份公司的话,16集团军所占股份最大,大约45%,39集团军大约30%,其他部队大约25%。

39集团军不用说,大名鼎鼎的王牌军。16集团军其实也相当强,只是比较低调。

第16军历经多次军改,都给保留了下来,是有原因的。

1,第16军是二野的头等主力;

2,第16军最早的部队,是平江起义的老底子,加上红一军团的一个主力团,绝对的根正苗红;

3,无论在解放战争,还是朝鲜战场,第16军战功赫赫;

第16军源自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一般来说,每个军区的一纵都是该区的头等主力,比如华东野战军一纵,西北野战军一纵,晋冀鲁豫一纵也不例外,1945年10月编成时,就是晋冀鲁豫军区最强悍的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曾思玉任副司令员,张国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赵东寰任参谋长。下辖第1、第2、第3旅及直属新基干第6团、特务营、炮兵连,共1.5万余人。

1纵的起家部队,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杨勇带领的八路军115师的686团一部,以及挺进渤海冀鲁边平原的八路军东进支队主力一部。;另一部分,就是曾国华所率领的八路军东进支队。

杨勇所带领的部队,前身是红三军团4师10团,杨勇曾是这个团的政委。4师可以说是平江起义的核心部队,是彭老压箱底的王牌,在红三军团中的战力首屈一指。

曾国华所率领的八路军东进支队,前身是红一军团2师5团,是红一军团中最强悍的三个老虎团之一。曾国华曾是第五团的团长。该部是林彪元帅的老部队,平型关大战时,是115师的一个营。

杨勇的老部队,战士以湖南籍为主,此时大约有不到1千人。后来在鲁西北坚持游击战时,在冀鲁豫平原的聊城、临清、梁山一带招收了大量的山东籍的新兵,后来成为了这支部队的骨干力量。

曾国华支队在经略山东时,主要是活动在河北和山东之间的冀鲁边,在盐山、海兴、无棣、乐陵、宁津一带两省交界处招募了大量的新兵,所以这支支队除了一部分江西福建的老红军外,大部分是冀鲁籍的八路军战士。

所以,1纵虽说是晋冀鲁豫的部队,其实是从115师的部队发展而来,这个和晋冀鲁豫的其他纵队很不相同,其他纵队都是由129师,也就是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发展而来。

1纵的干部构成也和其他纵队差异很大,一纵中上层的干部,除了尹先炳是四方面军出身以外,其余大多是红一方面军出身。

成立刚一个月,第1纵队奉命开赴东北。当时各地最精锐的部队都往东北调,在华东解放区,除了新四军三师,叶飞所带领的华野一纵也受命赶赴东北。

晋冀鲁豫一纵进至热河时,因张家口被傅作义占领,赴东北的道路中断,遂改变计划,就地归晋察冀军区建制。

叶飞的一纵也同样因为山东战区被阻,只能就地加入山东野战军。

晋冀鲁豫一纵1946年编入晋察冀野战军,仍称第1纵队。纵队由原来的11个团缩编为6个团,共1.3万余人。

1946年12月,第1纵队在政委苏振华率领下南下回归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杨得志、曾思玉、卢绍武等将领则留在晋察冀军区工作。

1947年3月,第1纵队与第7纵队在山东省濮县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赵基梅任副司令员,潘焱任参谋长,王辉球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第2、第19、第20旅及骑兵团、炮兵营、特务营,共2.5万余人。

1947年3月下旬参加豫北攻势。6月随野战军南渡黄河,转入外线作战。在鲁西南战役中首克郓城,创造了晋冀鲁豫野战军1个纵队单独歼敌2个旅的先例。8月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原军区独立旅归第1纵队指挥。因战绩突出,受到野战军记大功奖励。

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尹先炳任副司令员,其他领导无变动。随后参加宛东战役,豫东战役,郑州战役,淮海战役等。

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1、第2旅依次改称第46、第47师,连同由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改编的第48师,以及随营学校,共2.5万余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尹先炳任军长,王辉球任政委,戴润生任副政委,杨俊生任参谋长,吴实任政治部主任。第20旅编入第18军改称第52师。

1950年1月,第16军第48师调归川南军区,军部率第46、第47师回师贵州。军部兼遵义军分区,第46师兼铜仁军分区,第47师兼毕节军分区。

1951年9月,第62军第186师归第16军建制,第11军第32师改为第48师调归第16军建制。

1953年1月,第16军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6军入朝很晚,不过入朝时已经完成了全苏械的换装,是我军中第一支完成换装的部队。

按照当时的记录,16军在当时解放军的序列里属于是重装军,一个师包含五个团,有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和一个坦克自行火炮团。此外还有师直属的高炮营、战防炮营、卫生营、运输营、教导营,侦察连、汽车连、防化连、炮指连等。

每个步兵团有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每个步兵营有六个连,其中四个步兵连、一个82迫击炮连和一个重机枪连,还有一个无后坐力炮排。

每个步兵连有五个排,三个步兵排、一个重机枪排和一个90火箭筒排,每个步兵排分四个班。

炮兵团有122榴弹炮营、120迫击炮营、76野炮营各一个,每个营都是12门炮。坦克自行火炮团有一个中型坦克营(24辆T34坦克)、一个自行火炮营(16门76自行火炮)。

16军一个师的兵力为1.6万。武器装备包括:T34坦克24辆,76自行火炮16门,122榴弹炮12门,76山炮12门,37高炮12门,76野炮12门,120迫击炮24门,57战防炮24门,57无后坐力炮27门,82迫击炮81门,60迫击炮72门,高射机枪30挺,重机枪160挺,轻机枪470挺,冲锋枪2600支,步枪8200支,汽车300多辆,马车600多辆。在志愿军部队里,这个装备水平算是相当高了。

可惜入朝太晚,已经在停战前夕,16军只是打了几个小仗,没机会大展身手。

1958年4月,第16军作为最后一批回国的志愿军部队,驻防长春,属沈阳军区指挥。

另外要提一下16军首任军长尹先炳,他在军中资历深厚,战功赫赫,在二野的军长当中,战力是可以和王近山相提并论的将领,结果在1955年授衔时仅仅被授予大校军衔。

尹先炳,1915年出生于湖北汉川县,1930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排长、连长、营长。

1938年,尹先炳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参谋长。

1940年,尹先炳由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调任冀西游击总队副司令员,总队司令员是杨秀峰。

1940年6月,冀西游击总队与晋冀豫边游击纵队第二团、赞皇独立团等部队合编为新编第十一旅,简称新十一旅。尹先炳升任旅长,黄振棠任政委,秦基伟任副旅长,下辖3个团,归129师指挥。

1942年12月,活动在湖西地区的教导第四旅和湖西军分区拨归冀鲁豫军区建制,尹先炳调任湖西军分区司令员。

1945年10月7日,晋冀鲁豫军区抽调冀鲁豫军区的第九、第十、第十一军分区的部队,合编成第一纵队,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副司令员曾思玉。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旅。尹先炳任第二旅旅长,二旅政委是戴润生。

1947年3月,第一纵队和第七纵队合并为第一纵队,第七纵队番号撤销。合并后的一纵司令员由原七纵司令员杨勇担任,一纵政委仍为苏振华。尹先炳和戴润生继续任第二旅旅长、政委。一纵归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纵队司令员、政委未换人,尹先炳由二旅旅长升任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2月19日,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和豫皖军区独立旅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原一纵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分别升任第五兵团司令员、政委,16军军长由原一纵副司令员尹先炳担任,军政委由王辉球担任。16军下辖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师,归第五兵团建制。

尹先炳首任16军军长后,带领16军参加了渡江战役,进逼浙江福建,后随二野进军大西南,16军攻城略地,战功显赫,歼敌近2万人。

1950年1月,16军奉命回师贵州,进驻遵义市。第五兵团兼贵州军区,尹先炳任第五兵团兼贵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是杨勇,政委是苏振华,参谋长是潘焱,政治部主任是王辉球。16军军长由尹先炳兼任,军政委由陈云开担任。

1950年11月底,尹先炳奉命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1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再次在国内组建新的志愿军兵团入朝作战。按照西南军区的方案,第16军留两个团驻铜仁、毕节,调第17军两个团补入16军,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入朝作战。

对于16军入朝作战,毛主席极为重视。因为16军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唯一的一支全苏械的合成军,两个主力师都增编配有一个炮兵团和一个坦克自行火炮团。这在当时的解放军中绝对是头一份。

1951年9月,毛主席第二次接见16军军长尹先炳和政委陈云开,对16军入朝作战做出指示。

1952年12月,已经完成换装,齐装满员的16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入朝作战。未改装的16军186师归沈阳军区建制,将改装后的第11军32师,从山东益都拨入16军建制。

16军进入朝鲜之后,停战谈判已经开始,临近战争尾声,16军只捞到几次连级的小战斗,没有什么机会和美军大战,令尹先炳颇为遗憾。

1954年3月,尹先炳离开朝鲜回国。

1955年10月,尹先炳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

1958年5月,尹先炳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务部副部长,被授予大校军衔。

1983年2月10日,尹先炳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

二野有十个军长,除了尹先炳之外,全部都是中将。作为二野的主力军长,以尹先炳的资历和战功,中将是应有之义。

可惜尹先炳在朝鲜犯了严重的错误,被授衔大校,包括后面的任职,都是受此影响。

他的老战友王近山,虽然授了中将,后面也因为个人作风问题影响,由大军区副职调任河南一个农场当副场长,直到1970年左右,才在老战友许世友,肖永银的帮助下调回南京军区任副参谋长。。。

尹先炳对于军衔一事非常在意,在非正式场合基本不穿军装,1965年6月,解放军废止了军衔制度,尹先炳才又开始穿军装。

80年代,经老领导和老战友杨勇、苏振华等推荐,上级已基本同意让尹先炳出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结果,1983年1月6日,杨勇和徐立清两位将军同日去世。老首长去世的噩耗传来,尹先炳悲伤过度,受到很大的刺激,当晚脑溢血发作住院,2月10日抢救无效去世。

关于78集团军的另一个重要组成,39军,可以说的也很多。

虽说38军和39军在后来一度并驾齐驱,其实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39军的表现更加突出。

篇幅关系,关于39军的情况放在第79集团军中详细介绍。

0 阅读:32

景天来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