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秦淮千年史:一条河与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微格尔 2024-11-20 06:54:31

六朝古都南京,是一座有历史有故事的城,而蜿蜒流淌过南京城的秦淮河,则是古都故事中的重要一角。

说到秦淮河,总会想起“十里秦淮”,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那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绝妙的诗句描绘出古代歌女浅吟低唱、江南小调靡靡之音飘荡在古城河畔桨声灯影中的迷人画面。

但也正因为许多描写夜游秦淮的诗句和种种风流轶事,如“秦淮八艳”,让人们对秦淮河产生一种印象:秦淮河是古代南京城里的风花雪月娱乐之地,有何可说?

这便是对秦淮河的极大误解了。

看完这本由文化学者薛冰所著的《秦淮河传》,大概就会扭转我们对秦淮河的看法和评价。

书中分为流域篇和文脉篇两部分,对史料、古地图、考古研究等资料进行梳理,从华东地区文明起源到河水流域地理环境变化、朝代更迭和社会文化变迁、南京城营建历史对水系河道的塑造与影响等多角度进行论述,对秦淮河水系的历史演变进行溯源,讲述秦淮河与南京城前世今生的故事。

属于长江水系的秦淮河虽然长度只有约一百一十公里,流域面积约2630平方公里,不算一条大河,但它却是南京城的母亲河,自两千五百多年前南京开始建城以来,就与这个古老城市的建设发展、经济繁华、文脉鼎盛都息息相关。

以秦淮河流域为中心的湖熟文化出现于三千多年前,再向前推移,还沉积有距今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文化。因此可以说,南京地区有着六千年文明历史。而自春秋时期越国在秦淮河入江口修建军事据点越城伊始,南京城也开始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

东吴政权定都南京后,为了方便运输和进行军事围护,依据秦淮河水系修建运河,将军事据点、河畔商业区、宫城等区域连接起来,打造了庞大而便捷的运渎水道网络,都城的营建也依照这个水道网络来打造。随后几个定都于此的朝代的都城格局也都延用下去。

明朝定都南京后,朱元璋大力建造都城,南京城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城”,但因为要迁就秦淮河水道并且不影响老城区居民生活的出发点来营建,因此从古地图可以看到,明都城的格局并不方正规则。而明都城的建设,也使城内外的秦淮河水系发生了一些变化。

纵横交错的秦淮河水道,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开凿,构成了南京城重要的交通和商业贸易巷道,为城市的营建和发展提供了生活和生产原料,犹如这座城市不断跳动的脉搏,在漫长的岁月中,在多个朝代的更迭中,默默支撑着南京城的建设发展。

与其说秦淮河蜿蜒流淌过南京城,不如说位于秦淮河下游的南京城自古便是围绕着秦淮河水系营建而成,秦淮河是南京城的发祥地,塑造了南京的城市形态和都城格局。

围绕着秦淮河,南京的经济文化发展蓬勃,沿河区域形成了多个繁华的商业区。如长干里在东吴时期就成为盛极一时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有众多的名人文人都游历过这里并留下大量诗文,如唐朝诗人李白、张潮、崔颢等人都写过古诗《长干行》。

繁华的南京城在历史上文脉鼎盛,特别是自六朝以来,至唐宋明清,这里得到许多文人学士的青睐,在诗词歌赋小说史学等方面都有丰富的产出和极高的成就,影响了江南乃至全国的文风,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品就创作于此地。还有久居而不舍得离开的人,如王安石便是在南京求学、任职,直到晚年定居。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在这里创办了国子学,即后来易名的国子监,培养了大量人才。国子监迁移后,原址改为应天府学,聚集了当时参加科举的芸芸学子。加上贡院、钟山书院,这里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科举中心。即使后来迁都,仍有半数状元和官员出自南京的江南贡院。真可谓人才济济,文化气息浓郁,文化艺术繁荣鼎盛。

在秦淮河畔,建于东晋时期的夫子庙前有一座气派的牌坊,上书“天下文枢”四个大字,意即“天下文化的中心”,这正是来自于南京深厚蓬勃的文化历史底气。作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也担得起“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的赞誉。

0 阅读:3

微格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