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有感:古人剁手也疯狂

青林知青 2023-11-15 09:52:10

古人剁手也疯狂

热热闹闹的双十一过去了,这几天小区内快递小哥忙碌的身影是随处可见,自取快递箱前也难得地有了排队的现象,正是:年年此日此样景,今年此景更不同,剁手一族更壮大,家家享乐淘宝中。

今年的双十一淘宝可谓是赚了个盆丰钵满,开场三分钟天猫交易额就突破百亿,九小时内破千亿。这也充分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提高,在全国一片买买买的热潮中,剁手党们又过了一个欢乐的节日。

要说这剁手党的形成可不是始自现代,古代早已有之,不知道是古人有先见之明还是神灵的启示,这“买”字在小篆中的字形就从网从贝,当然,古意的网倒并不是指现代的网络,指的是收进,贝当然指的是财货,合起来就表示把财货购进来。

而在形象的展现剁手党的实物中,南京六朝博物馆中的那尊剁手俑无疑是最好的代表作,其实他原来是有木手的,因年代久远而损坏了,但这丝毫不影响购物狂们对其如同图腾般的敬仰。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这双十一的促销节日,但它并非是专门的购物节,而是利用原有的节日加以利用,合二为一。如“重日节”时间是元旦;二月二春耕节;三月三上巳节;四月四夏凤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等等。

这种用各种方式来集中促销商品的日子叫“集期”,在这日子中去购物就叫“赶集”,这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说穿了就是利用节日来卖东西,这是常态,也是古人常用的方法,所有的节日都被他们利用,这个就被称为“节令生意”,一点也不逊于这双十一哈。

我原来下乡的地方所实行的是“赶场”风俗,时间是逢五逢十,每到这个日子,各队的知青便会背个那个时候很时兴的军挎,下来买点生活用品,也是大家一起相聚的日子。这其实也是古代商品交易模式遗俗。

及至后来进厂,厂里的效益明显高于城市的一般水平,每到周末,那市价便会在悄然中稍稍上涨一些,因为这沟里的剁手党会蝗虫般地来城中集中购物,市民这时是不会来同我们一起抢购消费的。

徐霞客曾经在游记中写道自己逛市集的经历 “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乾隆年间大理举人师范也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

这些市集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也有政府指定的,主要是在边境地区同民族之间的交易,最早可追溯到张骞出使西域,商贸市集,向来是古代边境外交的重要议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茶马互市和回鹘榷场,能不能买到双方所需的物资,如布匹,茶盐,马、铁等等,都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了。

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平常也摆在那儿的,何以会形成一个节日,大家都来消费呢?无非是打折闹的,有些是比平常要便宜些,但大部分商家还是节前先提价,然后打折,商家是没有任何损失的,更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把戏。

古代“商业之父”范蠡深谙此道,提出了“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他主张:货贵时要加强推销,赶紧出手。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汉商人早已意识到“贪贾三之,廉贾五之”,大概意思是,贪图厚利的只能赚30%,而薄利多销可以赚50%。“双十一”商品优惠、打折信息满天飞,正是在充分利用消费者“爱便宜”的心理“大甩货”,活学活用了古人“贪三廉五”的经营之道。可是,对消费者来说,买到的东西看似便宜,可到手后往往又后悔得要“剁手”!

归根结底这疯狂的消费潮,还是以物质的丰富和超强的购买力为基础的,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古人今人莫不如是。只是有时真不知道是为了过节而购物,还是为了购物而过节了。杨白劳再穷也不忘在节前给喜儿买根红头绳,更何况那些多收了三五斗的平民百姓了,理解理解。

中国第一名画《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宋时汴京城中热闹非凡的节日市集情景。所以,如今的双十一同古人相比,只不过是这种遗俗变化来的“网上赶集”而已。只能算是孙子辈了。

0 阅读:104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