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一个夏日,中央办公厅的医生王鹤滨接到一项特殊任务:为眼疾缠身的邓洁进行诊治。令人意外的是,这次出行的交通工具不是汽车,而是毛主席的一匹青马。王鹤滨虽然从未骑过马,但在任务的紧迫性下,他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了马。然而,这匹看似温顺的小青马在涉水时突然跳起,竟将王鹤滨摔进了河里。几天后,他再次骑这匹马,结果又被摔了出去。后来,这匹曾让王鹤滨狼狈不堪的小青马随着主席改乘汽车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王鹤滨与小青马的不凡之旅
1948年的夏天,中央办公厅的邓洁因眼疾需要紧急治疗,中央决定让医生王鹤滨前去诊治。接到任务后,王鹤滨原本以为像往常一样,坐车前往,但这一次的出行却与平常不同。通讯员牵来了两匹马,一匹是红马,自己骑着;另一匹则是毛主席的坐骑,小青马,专门留给王鹤滨骑。
王鹤滨看到马时,心中有些犹豫。他从来没骑过马,更别说是一匹属于毛主席的马,心里难免有些犯怵。通讯员看出他的犹豫,笑着安慰道:“别怕,小青马是主席的坐骑,平时很温顺的,跟着我没问题。”
王鹤滨环顾了一下四周,没看到其他交通工具,只能硬着头皮上马。他把手中的医疗箱递给通讯员,然后按照对方的指示,把脚套进马镫里,双手抓紧马缰。小青马站得很稳,没什么特别的反应,这让王鹤滨稍微松了口气。等通讯员骑上红马,他们开始了这段旅程。
一开始,小青马跟着红马走得很稳当。两匹马一前一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旁的树木掠过,阳光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影子。王鹤滨虽然不太熟悉骑马,但小青马的稳重让他觉得有些放心,他也尽量保持平衡,抓紧缰绳,生怕出现什么差错。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他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河水看起来不算太深,红马毫不犹豫地踏入河中,水花溅起,打湿了马蹄。王鹤滨望着前面的红马,心想着小青马应该也能轻松通过,于是放松了一下身体,跟着骑马进入河中。
一场意外的“洗礼”
红马稳稳地涉水而过,踏在水中时溅起一些水花。小青马紧跟其后,步伐看起来也很平稳。河水一开始并不深,只是漫过马蹄,但随着他们逐渐深入,水面越来越高,已经快要碰到马的腹部。王鹤滨感到水流逐渐增强,河水泛起的涟漪拍打着马腿。眼看水快要浸湿到鞋子,他赶紧抬起双脚,试图避免鞋子被水打湿。
由于是第一次骑马,他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脱开马镫后,脚悬在空中,这个姿势让他坐得不太稳当。脚抬得高高的,看起来滑稽又别扭。虽然小青马仍旧跟着前面的红马缓慢前进,但王鹤滨这副模样,已经让通讯员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嘴角微微扬起。
然而,就在这时,小青马的前蹄忽然抬高了一些,似乎在调整步伐。王鹤滨尚未来得及反应,下一刻,马的前腿猛地向上抬起,紧接着整匹马高高跃起。猝不及防的王鹤滨根本抓不住缰绳,随着小青马的动作,整个人一下子从马背上飞了出去,径直掉进了河水里。
扑通一声,水花四溅,王鹤滨直接被摔进了冰凉的河水中,水瞬间浸透了他的衣服。河水不算太深,但水流急促,凉意立刻蔓延全身。他挣扎着从水里站起来,浑身湿透,头发上、脸上都是水滴,水从他的衣领里往下流。
通讯员听到声音,立刻回头,一眼就看见王鹤滨狼狈地站在河中央,连忙放下红马,涉水过来帮忙。河水虽然不深,但流速不小,王鹤滨艰难地站稳,抬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咧嘴笑了笑,示意自己没事。通讯员一边牵着小青马,一边快步走到他身边,把他从河中扶上了岸。
上了岸后,王鹤滨全身湿透,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鞋子里也灌满了水,走起路来发出“唧唧”的声响。通讯员递过医疗箱,看着他狼狈的样子,忍不住调侃道:“看来今天你跟这河有缘,没事吧?”王鹤滨摆了摆手,表示没大碍,只是湿了个通透。
小青马被重新牵回到路边,显得有些无辜地甩了甩尾巴。王鹤滨稍微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两人继续上路,剩下的路程虽然不再有惊险,但每当风吹过,带来的凉意让王鹤滨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第二次被马摔
在给邓洁诊治之后不久,中央又安排了一项新的任务给王鹤滨。这次他需要去附近的村子里,给一些生病的女教徒看病。与上次一样,来接他的交通工具仍然是那匹主席的小青马。尽管上一次骑马的经历不太愉快,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狼狈,但王鹤滨已经逐渐适应了骑马的感觉,也对小青马有了些许了解。
出发那天早上,天色晴朗,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地面上,路旁的小溪潺潺流动。王鹤滨在通讯员的帮助下再次跨上了小青马。小青马站得很稳,偶尔甩甩尾巴,显得很安静。王鹤滨牵着缰绳,跟随通讯员一路前行。与上次不同,这次的旅程出奇地顺利,路上的小青马走得十分平稳。
一路上,他们经过几处村落,田间的农民正忙碌地劳作。村民们看到骑马而过的他们,都停下手中的活计,远远地打量着这两匹马和他们的骑手。小青马在路上没有任何异动,步伐均匀,仿佛上次那次突然的跳跃从未发生过。
抵达女教徒们的住处时,王鹤滨下马,整理了一下衣物,提起医疗箱,开始为这些病患检查和治疗。女教徒们的病情严重且复杂,许多人身体虚弱,脸色苍白,甚至有些人的情况触目惊心。王鹤滨用了大半天的时间,逐一查看了她们的病情,并尽力给出治疗方案。忙碌的工作让他忘记了时间,直到夕阳西下,天色逐渐暗淡下来,王鹤滨才结束了诊治工作。
在回程的时候,王鹤滨骑上了小青马,随着夜幕降临,气温也渐渐凉了下来。女教徒们的病情让他心中沉重,想着这些人的病情复杂且凄惨,他想借着骑马的机会散散心,于是,他拍了拍小青马的脖子,轻轻一夹马腹,示意它加快速度。
小青马很快领会了他的意思,前蹄一抬,便加快了步伐,逐渐从小跑转为疾驰。马蹄声清脆地响起,在寂静的乡间小路上回荡。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夜色中的树影飞快地向后掠去,王鹤滨紧紧抓住缰绳,随着小青马一起在路上飞驰。马匹的速度越来越快,王鹤滨也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畅快,紧贴着马背,任由风吹过面庞。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了。就在他们奔跑经过一片河滩附近时,小青马的速度似乎稍微放缓了一下,紧接着,马匹的前腿突然弯曲,毫无征兆地跪了下来。王鹤滨根本来不及反应,只感觉身体猛地一轻,整个人直接被甩了出去。
由于小青马的速度很快,王鹤滨飞出了整整两米远,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幸运的是,这片河滩地势较为松软,地面布满了细软的沙土,减缓了他的冲击力。尽管摔得很远,但并没有受伤。王鹤滨躺在地上喘息了几秒钟,随即挣扎着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确认自己无大碍。
小青马站在不远处,似乎也受到了惊吓,甩了甩脑袋,重新站了起来。它站在那里,尾巴轻轻摆动,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通讯员赶紧跑过来查看情况,看到王鹤滨没有大碍,松了口气,调侃道:“看来小青马今天又调皮了。”
王鹤滨站起身来,轻轻揉了揉摔痛的地方,看着小青马。虽然这匹马再次把他“扔”了出去,但好在这次没有受伤。通讯员牵着小青马走过来,帮他重新扶上马背,接着两人一前一后,继续踏上了回程的路。
自那之后,王鹤滨似乎对小青马产生了某种抵触。再有类似的任务时,他选择了其他的交通工具,避免了再次骑小青马的经历。
小青马的晚年生活与历史记忆
1949年3月,随着中央进驻北平,毛主席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北平的交通条件和工作需求,主席逐渐不再骑马,改为乘车出行。
毛主席对此类马匹的去向非常重视,他特别指示,这些在革命过程中立下功劳的战马绝不能随意处置,尤其是不能宰杀。根据主席的命令,这些曾陪伴过领导人的马匹都要得到妥善安置,活着时要得到悉心照料,死后还要按照一定的规格进行安葬。这其中,小青马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它也因此被安排到了香山农场,和其他几匹曾为革命做出贡献的马一起,安度晚年。
这些战马在香山农场的生活非常特别。根据当时负责饲养的农场工人回忆,农场对这些马的管理非常细致。每匹马都有一本详细的“花名册”,上面记录着它们的名字、来历等信息,确保每一匹马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此外,这些马匹每个月还有相应的“工资”,大约是60元左右,这个数额在当时相当于正排级的待遇。这笔工资被专门用于为它们购买饲料,保证它们的饮食和健康。
后来,这些马匹被转移到了北戴河进行饲养。北戴河的环境更适合马匹生活,农场工人们在那里继续照顾它们。小青马在那里度过了它的最后时光,直至自然死亡。根据主席的命令,小青马死后没有被普通处理,而是得到了特殊的对待。
小青马去世后,有关部门将其遗体制作成了标本。1964年8月,延安革命纪念馆专门派人将小青马的标本运回,作为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对外展出。
参考资料:[1]张建儒.陪毛泽东转战陕北的小青马[J].金秋,2023(13):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