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风云五百余载,以秦始皇统一六国终,纵横捭阖之诸侯数以百计,最后只剩“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等名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先后有张角、董卓、二袁、刘表等枭雄,最终大众记得的,或许只有魏蜀吴与曹操、刘备和孙权。
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灭了国,五代十国众强割据,终以赵匡胤“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巩固了北宋王朝。
华语乐坛,从五六十年代唱西洋歌和民间小调发展至今,超过一甲子的时光。
台湾乐,从民歌运动到80、90年代无数实力派歌手各自斗法至新世纪初周杰伦横空出世。
港乐,从许冠杰改良粤语歌到“二王一后”再到“四大天王”至新世纪后落寞沉寂。
内地乐坛从学习港台音乐到培育出自己的风格再到现在以选秀、音综维系华语乐热度。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志性歌手,但没有哪一位歌手能木秀于林,以一己之力成为引领时代的绝对“霸主”。
以笔者的肉眼凡胎观察,热热闹闹几十年的华语乐坛,再次回首往事,能被广泛记住的,或许只有一天后、二教父、一歌神、一偶像和一位新时代的王者而已。
华语乐坛,有天后之名者,台湾有苏芮、黄莺莺、蔡琴、齐豫、陈淑桦、张惠妹等。
港乐有徐小凤、梅艳芳、叶倩文、陈慧娴、林忆莲、王菲等。
内地有毛阿敏、韦唯、田震、那英、韩红、孙悦等,或许还可以加上杨钰莹、陈明等名字。
但论作品传唱度与知名度,论综合影响力,活跃于70、80年代的邓丽君才是歌迷永远记得并惦念的那一位天后。
邓丽君被称为“华语乐坛永远的天后”,王菲、高胜美、蔡幸娟,八九十年代直至现在,模仿她的歌手一批又一批,被冠以“小邓丽君”称呼的多达几十位,但邓丽君本人从未被谁超越。
在台湾、在香港、在日本、在东南亚、在全球,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声音,她与布鲁斯.李、成龙一样,是有着国际影响力的传奇巨星。
如今,邓丽君小姐已香消玉殒27年,她的声音,在华语乐坛、在歌迷心里,一直在活着。
1982年,在台湾民歌运动后期,在民歌小调与《舞女泪》、《美酒加咖啡》这样的“舞厅歌曲”充斥的台湾乐坛,罗大佑用《之乎者也》里的“一声怒吼”,为华语乐坛带来了力量和人文、精神属性。
《童年》可以很“民歌”,《恋曲1990》可以很“言情”,《未来的主人翁》可以很“醒世”,《滚滚红尘》可以很“沧桑”,《东方之珠》可以很“人文”。
这就是被称为“华语音乐教父”的罗大佑,一个弃医从乐的全能音乐人,他可以把情歌写到极致的,但他选择遵从内心在很多音乐题材上都留下名篇,成为影响了几代音乐人的教父。
与站位高、涉猎广的罗大佑不同的是,同样基本功扎实、才情不低的李宗盛却专注于爱情与人生感悟,将人生情爱歌曲写到了新的高度。
与其他音乐人侧重于情爱中的你侬我侬、缠绵悱恻不同的是,李宗盛的小情小爱善于总结提炼,加入对人性和未来的思考,当千帆过境,你会发现,你的感悟,都已被李宗盛提前写下。
从《生命中的精灵》到《爱的代价》,从《梦醒时分》到《给自己的歌》,从《领悟》到《山丘》,善于写真情实感的李宗盛,除了让张艾嘉、陈淑桦、辛晓琪、周华健等歌手称王称后留下代表作外,也让许多从花季雨季走到耳顺之年的歌迷跟着他一起付出“爱的代价”,然后“领悟”,然后“越过山丘”。
来说港乐对华语乐坛的贡献和歌迷对港乐的印象,港乐有“辉黄二圣”、许冠杰、徐小凤、罗文、林子祥、陈百强、“二王一后”、BEYOND等众多耀眼明星,但将综合影响力辐射到两岸三地,特别是受众庞大的内地市场,或许90年代的“四大天王”才是港乐最巅峰的阶段。
综合来说,港乐与台湾乐相比,原创性不足,但娱乐商业属性非台湾乐所能比肩,这一点看香港四大天王与台湾四大天王的影响力就能明了。
娱乐商业属性十足的港乐,为华语乐坛产出的,是一位歌神和一位偶像。
歌神,自然是指张学友,虽然“歌神”称号前有许冠杰后有陈奕迅,但大众心目中对“歌神”的认知似乎只对应了张学友。
因为唱功硬核,因为能得到宝丽金的力挺和资源倾斜,样貌不及其他三位天王帅气的张学友可以四拿劲歌金曲金曲金奖和四大中目前唯一一个金针奖,可以在台湾获得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四大中的唯一)和最佳年度歌曲奖,可以将台湾实体音乐唱片销量纪录保持30年。
在港乐,张学友有众多媲美《千千阙歌》那样“舶来”自日本的金曲;在国语市场,张学友有传唱至今的《吻别》、《祝福》、《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等精品。
张学友以他在90年代炸裂式的表现,让“有风吹过的地方,就有张学友的声音”。
因为退出太早,因为港乐在90年代将商业运作与偶像包装做到极致,让“流量”比作品更被资本青睐,所以实力突出、地位更高的谭咏麟没有吃到这样的红利。
说到顶级偶像歌手,港乐前有郑少秋、张国荣、陈百强,中期有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后有郑伊健、谢霆锋。
从中选出一个可以代表华语乐坛的最成功的偶像歌手,或许只有刘德华了。
刘德华是将歌影互补性做得最好的偶像,1990年他以港影当红炸子鸡的身份,加上一张有进步的专辑《可不可以》,成为了“二王一后”后时代的首位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手。
在众多竞争对手都在争取劲歌金曲和中文金曲奖项的时候,刘德华却较早开辟台湾市场,并在央视春晚上留下《忘情水》这样的歌曲,成为90年代内地歌迷最熟悉的港台天王。
在基本上一首名曲就能“吃”一辈子的内地乐坛,刘德华在《忘情水》之后先后推出《天意》、《中国人》、《冰雨》、《笨小孩》这样几乎人人能哼唱的歌曲,既丰富了歌迷的听觉,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等到新千年后,当周杰伦的旋风刮过时,听不惯R&B风格的传统歌迷,依旧能听到《踢出个未来》、《练习》、《17岁》、《恭喜发财》这样他们能“接受”的、而且可以在播放率上与《爱在西元前》、《双截棍》、《东风破》、《七里香》等歌曲“过过招”的作品,这样的偶像歌手,华语乐坛还真不多。
偶像歌手,衡量标准中最关键的一项数据就是“人气”,2022年9月初,刘德华用自己在抖音平台线上演唱会超过3.5亿次观看的数据证明:40年过了,我依然当红。
新世纪的歌坛王者,能担当此名者,或许只有周杰伦了,虽然在某一段时间王力宏、林俊杰和陶喆与周董齐名。
周杰伦可以归为实力派歌手,基本上他的代表作,都是由自己作曲,而且多达几十首,此外他还能给其他歌手写名曲。
周杰伦也可以是偶像派歌手,如果90年代的香港四大天王还可以相互抗衡、你追我赶的话,那周杰伦在自己的“跑车”一启动,就瞬间把别人拉下一大截,他超越的除了竞争对手,还有一众歌坛前辈。试问,现在能与周杰伦争一争人气的,又有几位呢!
周杰伦用他的新音乐,征服了90、00后歌迷,像笔者这样的非周杰伦歌迷的80后音乐听众,也在一次次“被动”听歌后,被周杰伦的作品所折服,成为一个不专业的周杰伦的“伪歌迷”。
华语乐坛,发展到今天,留下许多火不了多长时间就被替换掉的“快餐歌曲”;一首首通过重新编曲的老歌新唱,出名的是流量歌手,但也让前辈歌手出彩、出色和出众。
当今华语乐坛,实在是很难找到一位可以跟邓丽君、张学友、刘德华、周杰伦有着差不多影响力的歌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