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代表作《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驴皮记》。他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文集《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故事其实很简单,讲的就是欧也妮和葛朗台的故事,欧也妮是葛朗台的女儿。
葛朗台是一个典型的守财奴。他先是娶了一个富裕的木板商的女儿,用妻子的陪嫁大行贿赂,从政府手里低价买下葡萄园、修道院和分租田,神话般地聚敛起1700万法郎的财产。后又在担任行政委员、市长等职务期间,捞足油水,成为了索漠城的首富。
虽然葛朗台很有钱,但他和他的家人过得简直是一种修道院的生活。葛朗台和妻子,和女儿欧也妮,他们一家三口住在一座灰暗阴森的旧屋里,过着孤独而又俭朴的生活。
他们从来不买肉、蔬菜,更不买烧火用的柴火,每个星期分种田地的佃户都会送来一些用来抵租的东西。他也从来不买面包,每个星期六他的老妈子长脚拿侬都会亲手做一些。每天他都要亲手发放当日所需的食物和蜡烛。家里是不允许同时点燃两根蜡烛的。每年的十一月初一,楼下的堂屋才能生火,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三十一日就得熄掉,不管初春的寒冷也不管早秋的凉意。
妻子去世后,葛朗台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导致瘫痪。但即使如此,他还是放心不下他的金子。每天,他都要花大量时间坐在装满金子的密室之前。他紧盯来访的客人,稍有风吹草动,都要问个究竟,生怕被人是来偷他金子的。
弥留之际,他让女儿将金币摆满桌子,一连几个小时看着它们,因为看着金子的光芒而让感到很暖和。当教堂的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嘴边,让他亲吻基督时,他的眼睛居然又发光起来,想伸手去抓住十字架。但就是这可怕的动作最终一下子要了他的命。
故事中,葛朗台痴迷地追逐金钱,唯利是图,将人生的快乐就集中在金子的拥有上。忘却了温良淑德的妻子和善良可爱的女儿。在他的眼中妻子和女儿就像他的一件私有财产,他想要任意处置都可以。在他的眼中,金钱比命还要有吸引力,不管是谁,他都从金钱和利益出发。只认钱,不认人。妻子的零用钱可以成为他随时盘剥的对象,女儿的钱袋、财产也成为他时刻记挂的重要事宜。
这种冷酷无情,纯粹金钱的父女关系和家庭生活,便是葛朗台的生活。他活在金子打造的世界,自我陶醉,直到最终死去。
那么,巴尔扎克构建这个故事和塑造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形象的主要目的在于什么,揭示出当时法国社会被黄金主宰,这种社会中金钱就是权力。
黄金主宰一切,金钱就是权力没错,当时的法国的确是一个金钱社会。整个社会都以积累财富为目标,唯利是图情况下整个社会透露出一种金钱至上的风气。财富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社会中的情感元素受到伤害,人们的物质欲望逐渐大于精神欲望和文化需求,人性逐渐趋于堕落。金钱成为了活物,具有可怕的魔力,他随意的颠覆、拆卸一切,毁灭人间至亲至爱的真情,抹杀爱情婚姻的纯真美好。
这都是巴尔扎克要向我们展示的,但其实这不是巴尔扎克的本质,巴尔扎克的本质在于透过对金钱社会的批判而完成对权力社会的批判。
所谓的金钱社会背后其实还是权力社会,因为金钱就是权力,黄金主宰了一切。权力只是通过金钱这个载体而呈现出来的。统治者只需要控制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控制了黄金,就等于控制了社会,控制了人性、人心。
他们利用金钱来操控社会,让人们顺从、服从,成为金钱的奴隶,从而被奴役。因为黄金,金钱掌握在统治的手中,所以成为金钱的奴隶等于成为统治的奴隶。统治凭借操控金钱就操控了人民。
这才是巴尔扎克所要揭露的本质。财富的集中,权力也高度的垄断。集中的财富,垄断的权力等于社会越来越专制。专制的社会使得人们逐渐丧失了自由、法治,人与人变得越来越不平等,阶级、等级森严。人性也在一点点沦丧,最终连仅存的底线也灰飞烟灭。
本文参考文献: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皮波.《吝啬鬼葛朗台》
王庭宏.劝君勿当“守财奴”——《欧也妮·葛朗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