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为我党作出了巨大的军事贡献。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陆续在庐山召开,由于这两次会议召开时间非常接近,所以统称庐山会议。
庐山会议几乎可以称之为彭德怀人生走向的分水岭,此后他的政治生涯几乎断绝,甚至曾经志同道合的战友也碍于种种原因只能与其保持距离。
陈毅探望
庐山会议结束之后,彭德怀在党内的一系列职务都被暂停,党内很多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已经隐约感觉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彭德怀虽为武将,但是也能感受到这场政治风暴的能量有多强大,面对如斯情境,他也只能无可奈何。
陈毅作为庐山会议后第一个来探望彭德怀的人,他的到来多少给了彭德怀一些安慰。只不过相较以往人未进门,声已入耳的情境,这次的陈毅进门显得沉默了很多。
甚至二人相对二坐时,陈毅也不知从何安慰,最终也只能苦笑一声,拍了拍彭德怀的肩膀,说了一句:“老兄,还是想开一些吧……一切以大局为重。”面对这样略显无力的劝慰,彭德怀也只能沉默以对。
过了一会儿,陈毅又问起彭德怀之后有什么打算,彭德怀说了一句“劳动生产,自食其力”,然后就又不说话了。
陈毅没有说话,从脸上的表情也看不出他究竟是认可还是不认可,过了一会儿,他说道:“有时间还是读读书吧,这一部分我也缺着呢,剩下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从陈毅的回答中,不难发现,即使他还未受到这场政治风暴的侵袭,但是也对当前的形势有所迷茫,他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再来看一看这位昔日一起并肩作战的老战友,给他说几句两人都知道没有用处的安慰之语。
一会儿后,彭德怀点了点头,“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我一定会坚决完成我对毛主席的承诺。”随后二人又互相关心了一下对方的身体情况,之后陈毅便告辞离开。
之后,彭德怀经由妻子向组织上申请搬离中南海。同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纪念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阅兵仪式,场面壮观,令人热血沸腾,然而登上城楼的那群人中,再也没有了彭德怀的身影。
彭德怀、陈毅的军事履历
尽管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淡出中国政界,但是他过往的军事功勋却无法消除。仔细看来,彭老总的军事履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红军时期的多次反围剿战争,其次是抗战期间的百团大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多场解放西北战役,其中包括宜川瓦子街战役、和扶眉战役等。
当然,在这些战役之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百团大战了。百团大战作为八路军在抗战相持阶段在华北地区所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役,它对整个抗战最终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
彭德怀作为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官,充分地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战斗过程中,他不仅在战略方面统筹全局,在具体战斗上,也利用了多种战术手段有效打击了日军的交通线和据点,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包括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役,彭德怀作为总司令员,在整个战役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他超乎寻常的军事能力。
陈毅的军事履历相较彭德怀,似乎更为转折。早在革命早期,陈毅就领导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为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在红军反围剿时期,也率领红四军多次突围,红军长征之后,陈毅留在苏区坚持革命斗争,进行了大概三年的游击战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毅担任了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开始领导部队进行敌后战争,建立了不少的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又领导指挥了淮海、渡江两大战役。纵观整个革命斗争过程中,彭德怀与陈毅都率领各自的部队为革命斗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毅与彭德怀的革命友谊
庐山会议后,党内所有人几乎都对彭德怀避之不及,然而在此敏感时机,陈毅却成了第一个敲响彭德怀家大门的同志,由此不难看出,二人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谊。
只不过因为二人皆为重要领导将领,因此无论是早期的革命斗争时期抑或后来的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二人在前线战场上肩并肩合作的机会微乎其微,当然,这并未使二人的革命友谊疏远,相反,正是因为二人分处不同的战场,才更知对方的不易和坚韧。
那么,陈、彭二人的革命友谊又是从何而起呢?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与毛主席陈毅带领的红四军于新城会师,而这也是两位元帅的第一次会面。
二人对对方早已耳闻,只不过迟迟未有机会相识,此次会师,二人一见如故,又兼志同道合,很快便发展起革命友谊来。
在之后的会师庆祝大会上,陈毅还特地写下了一副对联,以示得遇良友、志同道合的欣喜知情: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事实上,彭德怀与陈毅的性格并不相同,彭德怀在作战方面更偏向勇猛果敢、严谨务实,而陈毅的军事风格更偏向于幽默机智。然而,不同的政治风格并未影响二人的革命情谊,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补。
此次会师之后,二人各自奔赴战场,虽谋面之机不多,但是书信往来一直不断。
史料记载中,关于二人合作指挥的战役甚少,但是无论是在抗战期间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二人都曾多次参与过很多规模较大的战斗的协同作战。
例如,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期间,陈毅率领自己的新四军在敌后疯狂进行游击战,借此削弱日军的兵力,为彭德怀的百团战役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除此以外,抗美援朝战争之前,其实是陈毅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前往朝鲜担任指挥官进行对美作战,当时国内针对此次战役的态度模糊不清,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国家初立,最好应该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这时候进行跨国作战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毛主席虽认为支援朝鲜势在必得,但是也不得不考虑另外的声音。
当此之际,陈毅能够挺身力挺毛主席,可见其眼光格局不低,只不过毛主席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最终择定了对东北战场更为熟悉粟裕为帅,然后来因为粟裕身体原因,再次面临换人的危机。
这时候的彭德怀站了出来,在与毛主席深聊数个小时后,最终成功力荐自己为帅,成为抗美援朝战役的总指挥。而他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赢得毛主席的信任,自然有其自身军事实力过硬的原因,但是也不乏陈毅对他的帮助。
原来,在此之前,彭德怀因工作不在北京,毛主席婉拒陈毅为帅后,粟裕因为身体原因入院,面对如此困境,陈毅便将情况致电给了彭德怀,二人在电话中谈论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便有了彭德怀的自荐。
当然,彭德怀赴朝作战之后,陈毅虽身在国内,但是却一直关心着朝鲜战场的情况,为了让彭德怀指挥作战时能无后顾之忧,陈毅在工作之余也不断协调着国内对朝鲜战场的后勤供给,除此之外,他下班之后的陈毅也经常待在办公室对着作战地图分析战情,并将自己想法整理归纳,发电到彭德怀处,希望能起到一些作用。
陈、彭二人的革命友谊是在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日积月累而来的,他们更多的不是朝夕相处,互为背靠,而是分隔两地,各自战斗,因为有着同一个目标,所以他们的心在一处。
彭德怀及其家人搬离中南海后,陈毅还曾前往他们的新家拜访过,只不过当时政治风暴席卷,处于政治中心的他们无一避免,面对昔日的战友同志,陈毅也只能口头劝慰一番,虽然这并不能为彭德怀的实际处境解决一二,但是这番情谊却也让彭德怀及其家人十分感念。
1971年陈毅因腹痛被诊断出肠癌,于次年去世,毛主席出席了他的追悼会。1974年11月,彭德怀病逝于北京,临终之际,还在努力寻求一份公正。
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终于拨乱反正,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终于洗清了一身的泥泞。
参考文献:
《彭德怀的战斗诗篇》作者:杨志和 《共产党员》2023年第8期
《陈毅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作者:刘勉玉 《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彭德怀下庐山后,第一个来看望他的老帅是谁?》 人民网
http://ku.m.chinanews.com/wapapp/cns/null/zw/4774890.shtml?target=_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