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痛治肝,吐泻治胃

青囊译录 2024-07-08 06:47:40

痛症可以说五花八门,浑身上下都有出现疼痛的可能,痛症怎么治呢?我们都知道致病因素无非是内因,外因以及不内不外因。除去外伤,虫蛇咬伤引起的疼痛因素,剩下的疼痛诸证,如:双手、双臂,腹痛,心痛,这些大都跟内因相关联,疼痛部位也游移不定,如果在治法上选择头痛治头,脚疼医脚岂不成了西医治法?

在《石室秘录》有一单治法,记载诸痛治肝,吐泻治胃的方法,这是陈士铎奇法治病的论述,仔细研读逐渐悟透其中玄机。

痛症辨证的思路离不开八纲辨证,无非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八纲辨证的背后是气血流转是否顺畅,在中医辨证思维模式中肝属性定位是风之象,主动。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中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基于以上描述,调畅气机,使之顺畅就是肝疏泄功能的体现,这样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一是肝的疏泄不及,导致气机郁滞,则会出现胸胁、少腹、两乳等局部的胀痛之病象,如自然界之风不流通,不升扬而使人觉得气闷,这就是“肝气郁结”;二是肝的疏泄太过,则阳气升腾太过,也就是肝气上逆,常常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甚至头摇肢颤等病象。

如原文所述:“此等痛症,如单治其一经,是此病先愈,而后一症一症治之也,论此症满身、上下、中央具病矣。当先治肝为主,肝气一舒,则诸症自愈。不可头疼医头,脚疼救脚也。”

方用:柴胡3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陈皮3克,当归6克,苍术6克,薏苡仁15克,栀子3克,水煎服。

本方为“逍遥散”变化而来,治肝之郁,又加入祛湿之品,大概是因为诸痛皆属于火,而两足之痛又兼有湿气作祟。方中用栀子清火,薏苡仁祛湿,此为本方调肝而治诸痛之妙。

如果有患者出现腹泻,呕吐,或者胃胀,或头晕眼花的症状,当先之其胃气胃气一生,则上述诸症自愈。

方用:人参(或党参)10克,茯苓10克,甘草1克,陈皮3克,白芍9克,神曲3克,砂仁3粒,薏苡仁15克,水煎服。

上方所述,妙在升降,说是生胃气,其实仍有健脾的影子,正好契合一升一降的道理。文章所载均为转换现代剂量,除了药味不增不减外,剂量根据证候适量加减效果会更明显。

1 阅读:113
评论列表

青囊译录

简介:传承原汁原味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知识,为有需要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