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完成,中国的月球探索计划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我国航天局已经公布了未来的探月工程规划,2026年嫦娥七号、2028年嫦娥八号已经提上日程,2030年实现中国人载人登月指日可待。
不过,除此之外,我们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登陆月球这么简单,最近港媒报道了一则消息称:“中国将在月球上走出一条可能的路线,那就是建立月球北斗导航系统”。
报道还指出,相关建设计划已经开始筹备,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上已经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已经进入理论设计阶段,不单单只是做PPT展示这么简单。
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航天员能够在月球表面自由行走,精确定位每一个角落,就像我们现在用手机导航一样简单,简直比科幻电影还科幻。
美国、欧洲、如本等国也发表过类似月球导航计划,中国也正在进行类似研究,看来,一场新的"月球竞赛"已然拉开帷幕。
那么,中国将如何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的"月球北斗"又将如何改变人类探索太空的方式?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月球北斗"的宏伟蓝图。
首先,依托我们对于月球南极的前期探测、鹊桥卫星部署经验,在“北斗”初期阶段,将两颗卫星放置在高度椭圆、极其稳定的轨道上,确保地球与月球南极地区之间的全程通信,为南极区域提供持续稳定的信号覆盖。
其次,就是扩大卫星数量,再次发射9颗卫星,构建起一个基础性的星座。
这个星座不仅能为月球南极地区提供全天候导航服务,还将支持地球与月球任意地点之间的无间断通信。将来建设好的月球科研站将与地球指挥中心实现全天候实施交互联络。
等一切都运行稳定了,我们再继续增加卫星数量,建立一个完整的卫星星座,覆盖月球表面70%以上的区域。
根据目前的规划,中国预计将布局20至35颗卫星,其中21颗为常态化运行基准。这个庞大的卫星网络将使月球表面的定位精度达到惊人的几米级别。
一旦建成,无论在月球的哪个角落,都能获得相对准确的定位服务。这对于未来的月球资源勘探、科学研究甚至是旅游开发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并非毫无经验。我们的嫦娥系列工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月球探测经验,特别是鹊桥卫星在地月之间的通信技术,为"月球北斗"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 (IAC) 上,我国已经公开要继续发射鹊桥三号系列卫星,验证通信、导航和遥感服务的关键技术。
鹊桥二号在嫦娥六号月背降落采样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鹊桥三号发射以后,在月球上空我国将率先构建完成一个“鹊桥星座”系统。
借助“鹊桥星座”,类似于发射天宫空间站来验证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一样,我们也能用来对“月球北斗”的一些技术开展验证测试。
所以,怎么看“月球北斗”这事都不像是空穴来风,而且看样子,我国是想把已有的航天计划在月球上“复制”一遍,在“月球竞赛”中抢先拔得头筹。
当然,建立"月球北斗"也并非易事。
比如:如何保证在复杂的月球环境下实现高精度导航;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将数十颗卫星准确送入月球轨道;如何克服月球背面的电力供应和通讯问题等等。
面对这些挑战,相信中国的研究团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了。
绘制月球版北斗建设路线图,优化每种轨道类型的参数,为月球导航星座制定更加系统和完善的设计方案。
等这些工作都完成,“月球北斗”就将部署实施。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针对月球导航系统的计划除了中国再搞,国际竞争也很激烈。
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已宣布了各自的月球导航星座计划。以日本为例,尽管在探测器发射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但他们早在2022年就提出了一个由八颗卫星组成的月球导航系统构想。
这个系统旨在为月球南极地区提供通信、定位和导航服务。美国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就开始在月球南极寻找水资源,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月球技术试验,未来也会加入进来。
面对这样的国际竞争态势,中国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月球北斗"的建成将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里程碑,更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个新起点。它将为未来的月球基地建设、资源开发、科学研究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
更重要的是,"月球北斗"的技术和经验还将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火星、金星等更远的星球,建立"地月金火"系统铺平道路。
现如今,放眼整个地球,在探月实力这一块,中国敢说第二,连美国都不一定敢称第一。
所以,美日等国既然有计划开展这方面研究,那就放马过来。
我们从来不会和他国搞所谓的“月球竞赛”,但如果大家同时跑到了一个赛道上,中国也会争取“跑”个第一。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实力的角度让你们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