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之战多惨烈?李自成军几乎被孙传庭团灭,他凭啥能东山再起?

娇洋看过去 2024-08-19 04:04:34

荥阳大会

明崇祯八年(1635),为了破解明军大规模的围剿, 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李自成等13家72营农民军首领聚集在河南荥阳,共商拒敌之策。在这次军事会议上,闯王高迎祥麾下闯将李自成提出“分兵定所向”的主张,即联合作战、分兵出击。这一作战主张得到各路农军首领的一致赞同。会上决定农军兵分五路抗击明军:东路军由高迎祥、张献忠等部组成,负责进攻安徽,是农民军中人数最多、战力最强之精锐主力; 西路军由横天王、射塌天、混十万等部组成,主攻方向是陕西;南路军由贺一龙、 贺锦等部组成,向湖广、四川方向进军;北路军由罗汝才、惠登相等部组成,主要负责迎击、牵制河南的官军;另外还有老回回马守应、九条龙 、过天星等部为游军,负责袭扰明军。

攻下明中都,摧毁明祖陵

荥阳大会后,东路农军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率领下,接连挫败明军,先后攻克固始、颍州等地,并在崇祯八年元宵节那天,明中都凤阳的官民忙着欢度节日、守军疏于防备的时候,突然铺天盖地般袭来,犹如从天而降。据记载,扫地王、太平王最先赶到,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所率农民军紧随其后,源源而至。农军士卒翻墙而入,首先焚烧了明祖陵享殿,陵前数千株苍松翠柏也被殃及,遭焚毁殆尽。

凤阳留守朱国相、千户陈弘祖等人闻变仓惶迎战,很快被农军击败,国相、弘祖等皆被斩杀。李自成还纵兵放火焚毁了龙兴寺。 龙兴寺是当年朱元璋出家当和尚的庙宇,后来他发迹建立大明才改名龙兴寺,朱皇帝曾亲书庙堂匾额“第一山”。驻守中都的文武官员大部被杀,少部投降,守军则逃的逃、降的降,无人愿意死战。农民军很快占领凤阳全城。

农民军在明中都凤阳,不仅大肆焚烧宫殿楼宇,而且还将明祖陵盗掘一空,然后纵火烧陵,陵区内所植的30余万株古松被全部烧毁, 熊熊大火连烧数日,“光烛百里”。部分农军将士还烧杀抢掠,甚至滥杀无辜,《绥寇纪略》载 :“(贼兵)剖孕妇,注婴儿于槊(矛)”。李自成、张献忠对朱明宗室成员恨之入骨,只要被抓住就定斩不饶,留驻明中都得明宗室成员大量遇害。农民军摧毁凤阳府明皇陵和龙兴寺后,树起了“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号,不仅让崇祯帝痛不欲生,还给明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崇祯调整战术,启用洪承畴、卢象升,重挫农民军

东路军取得凤阳大捷后,崇祯帝痛定思痛,改变了过去的战术。崇祯八年(1635)八月,他改派湖广总督卢象升为直隶(河北)、河南等处总督,“专制中原”,形成了“(洪)承畴剿西北,(卢)象升剿东南《明史·兵备志》”的有利局面,调集数省重兵专剿高迎祥部,高迎祥与明军交战多次均告失败,人马损失颇重。崇祯九年(1636)东路农军在陕西周至遭陕西巡抚孙传庭部的伏击,死伤惨重,闯王高迎祥负伤被擒,旋即押赴京师惨遭凌迟处死。

明军集结重兵大肆进剿的局面使东路农军损失惨重,但这种不利局面并没有因为闯王高迎祥被俘杀而有所改观。高迎祥余部共推有勇有谋的闯将李自成继为闯王,继续领导东路军残部转战于川、陕之间,坚持战斗,并和紧追不舍、围追堵截的明军玩起了游击战、奔袭战以及“捉迷藏”游戏,数次挫败官军。

李自成部在川北梓潼差点被明军团灭,仅余十八骑窜入商洛山中蛰伏待机

崇祯十一年(1638)春,李自成部在四川北部的梓潼山区遭到洪承畴、孙传庭精锐陕军的伏击,因事起仓猝,农民军被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带刘宗敏、田见秀等18亲骑溃围而出,辗转进入陕西、湖北边界的商洛大山中蛰伏、喘息。李自成等藏匿在商洛山区静待时机,同时收集旧部,耕种练兵,关注外界局势,寻机东山再起。和张献忠、罗汝才等农军首领相比,李自成确实意志坚韧,折而不挠,且从未因丧失信心而接受过官军招抚,这点是他能屡仆屡起的重要原因所在。

这时,同样勇猛善战的张献忠在河南南阳被明军悍将左良玉击败后,被迫接受了招抚。其他农民军,如罗汝才、惠登相、刘国能等也相继降附明军。明末农民大暴动陷入低潮。

张献忠接受招安后,拒绝缴械,还拒绝了明廷打散、收编自己部队的企图,以保存实力,寻找合适时机再树反旗。

死灰复燃

罗汝才、惠登相等人投降后表面上解甲归田,实际上也在暗中不断召集旧部、扩充实力,想寻机卷土重来。经过一年的休整,张献忠于崇祯十二年(1639) 在湖北谷城再度起兵造反,狡黠多智的罗汝才等也迅速响应,重新拿起武器与官军鏖战,并在竹山、罗猴山之战中重创了左良玉部 。崇祯十四年,二度起事的张献忠部农民军也抓住有利时机大举东下, 迅速攻克长江重镇襄阳,擒杀明藩襄阳王朱翊铭,掳获无数,实力大增。在此前的一个月,李自成听说张献忠再度扯旗反明,不顾兵单势弱,也从商洛山的密林荒村中走出,开始了新的军事行动。

福禄汤

刚走出商洛大山的李自成人马不多,但他并没有进攻明军较少的偏僻州郡,而是出乎意料地发起突袭,攻占了明朝军事重镇洛阳城,并处死了贪得无厌的明福王朱常洵(崇祯叔父)。《绥寇纪略》记载说,李自成下令将朱常洵洗剥干净,再将王府后花园中豢养的一头梅花鹿宰杀,和福王一起塞进一口大铜鼎,架柴点火炖成一锅“福禄汤” ,与众将士吃肉喝汤,大快朵颐 。

东山再起的李自成在封建文人的帮助下,有了更远大的政治目标

当时,河南遭遇连年灾荒,饥民遍野,许多走投无路的灾民争相投入农民军,李自成队伍迅速扩展至数十万人。一些与当地官府有矛盾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此人存疑,或为虚构人物)等也纷纷加入农军。这些有文化的士绅阶层眼光确实高于种田人,他们竭力辅佐李自成建立更大功业。 这些读书人针对明末土地兼并严重 、财富高度集中、税赋苛重的情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起义口号,做不做得到暂且不论,但这一口号确实深受广大一穷二白农民的欢迎。在中原大地上,民间广泛传诵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穿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

彼时的李自成,也一改往日的流寇作风,开始严肃军纪,禁止士卒抢掠百姓财物、淫人妻女,违者严惩,由此,李自成得以咸鱼翻身,其麾下的农民军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他也不再满足于做个打打杀杀、 到处流窜、喝酒吃肉的草寇,而是有了更高的志向与更长远的政治眼光。

【配图源自网络】

4 阅读:278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