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想必大家多多少少也关注到台风摩羯了吧。
今天一整天,微博时不时又要挂一个摩羯相关的热搜。我写稿的时候,大家还在讨论摩羯多厉害,两个小时不到再打开一次热搜,直接快进到 # 摩羯登陆海南文昌 # 。
树木倒的倒,海水直接漫上岸,而且大家都在说十年前的威马逊就是在文昌的翁田镇登陆,今年的摩羯又在同一个地点。。。
看网上的动态,感觉广东、海南一带的朋友们准备开始 “ 渡劫 ” 了。
按理说,台风年年有,也没啥好稀奇的。
但这个 “ 摩羯 ” 好像还真挺有说法, 4 号下午那会儿还是 14-15 级的强台风,今天一看,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直接达到了 17 级以上,妥妥的超强台风。
网上关于这个台风的讨论也是一波接着一波,有人说它是今年最强台风,也有人说它跟 2014 的威马逊不相上下( 威马逊当年登陆时 70m/s ,摩羯目前 68m/s )。
搞得我人在杭州,都有点瘆得慌。
特别是在这个 “ 台风摩羯眼壁置换 ” 的话题底下,有报道说摩羯已经两次置换成功了,大家伙儿的反应有一个算一个都贼担心。
那作为一个科普小能手,江江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唠一唠,这个令人生畏的眼壁置换到底是个啥?
给大伙儿省个流,眼壁置换可以看做是台风的一次渡劫,成功了直接得道飞升,失败了就一蹶不振。
在气象学里,眼壁置换也叫眼墙置换,一般是超强台风特有的现象。
一般来说,台风可以分为风眼、眼壁和螺旋雨带三个部分。
哥几个可以这么理解,超强台风在某个阶段会出现双眼壁,也就是在原先台风眼的外侧,又多出来一个外眼壁。
这个外眼壁,会把内眼壁所需的能量,比如海面的水汽和热量给夺走。眼壁置换,就是外眼壁不断加强,慢慢把内眼壁给 “ 扼杀 ” 了的过程。
至于眼壁置换会出现的原因,通俗点给大家解释就是内眼壁转得太快了,没法儿带动整个系统,需要换一个更大的来。
如果眼壁置换失败,那就说明咱运气好,外眼壁带不动了,内眼壁又拉了,台风的威力就此被削弱。
像 2021 年的风王舒力基,当年的最大风速达到 68m/s ,也跟摩羯一样属于是超强台风的级别。巅峰状态持续了 9 个小时之后开始眼壁置换,就在大家都担心它要二次增强的时候,诶,置换失败了。
虽说被削弱之后风速还有 62m/s ,但它也是有记录以来,为数不多眼壁置换失败了的台风。
可眼壁置换一旦成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特别是这次的摩羯两次置换都成功了,相当于给自己叠了两次 Buff 。
摩羯的第一次眼壁置换大概是从 5 号上午开始,凌晨 4/5 点的时候还能清晰地看到台风眼,但很快,眼区就被模糊了,内眼壁被削弱,外眼壁加强收缩,出现了眼壁置换的前摇。
等到下午清晰的台风眼再次出现,这就算完成了第一次眼壁置换。
有意思的是,这第一次眼壁置换并不算非常典型的眼壁置换,因为摩羯移动的速度非常慢, 5 号早上都快把底下海面的能量给榨干了,导致外眼壁往里收缩的时候,也没有能量可以吸收。
一直到它进入下一个比较温暖的海面,内眼壁就 kuku 在那吸收能量,反手把外眼壁给融了。
而第二次置换是在今天上午,下午就直接登陆海南文昌了。
而除了眼壁置换以外,每次台风来了,可能大伙儿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疑惑。
就比如,台风的名字其实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因为国际上的台风委员会专门搞了个台风命名表,里面一共 140 个台风的名字,按顺序一年接着一年循环着用,像这次的 “ 摩羯 ” 就是日本命名的。
但如果有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台风,委员会成员就可以申请除名,再取新的名字补进来。比如当年的威马逊被除名之后,替补进来的就是 “ 博罗依 ” 。
还有一个大伙儿很容易误会的地方,可能觉得台风眼是最危险的地方。但恰恰相反,台风眼里其实根本就没什么风。
另外就是,台风的登陆点不一定是受影响最大的地方。
一般来说,内部结构完整的台风,自然是覆盖范围内无差别刮风下雨。但这里面也有反骨,比如结构不对称的台风,它的降水会集中在某一侧。
像 2013 年的台风 “ 菲特 ” ,就是在福建登陆,结果浙江猛猛下雨。
总之,这次给大伙儿简单科普一波台风的知识,也是希望大伙儿能更多的关注到摩羯上来。
虽说咱们现在的科技一天比一天发达,但这么多年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能做的仍然不多。
现在上网随便一搜,都能看到不少网友们发出来的文昌一线渡劫现场,雨大到什么都看不见,外面就跟世界末日似的。
还有人把摩羯的雷达图发出来,你别说,这玩意儿看着真的像个恶魔。。
看这次摩羯的路线图,菲律宾前两天已经在报告死亡人数了,从我们这离开之后还要去越南,一下子得罪三个国家,不被除名都算它运气好的了。
反正根据报道,摩羯带来的极端天气至少还要持续个两三天。
所以,受影响地区的哥几个非必要还是别出门了,好好在家休息几天,平安挨过摩羯咱也算是渡劫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