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尽头,是带货;
普通人的尽头,是考公。
考公,无数中国人的一生之痛。考公有多难,已毋须多言。
看似是玩笑话,实则已经真实反映到了数据上。
去年年底进行的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对比上一年,暴涨33万,高达283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总共18948个岗位,招聘总人数39561人,属实是人多坑位少,竞争之大可以想象。
据说,宁夏某一个岗位,被3679人去争。
虽然看上去听上去显得很疯狂,但考公人就算疯也不能气馁。
哪怕已经被蹂躏得遍体鳞伤,也要继续鞭策自己。
总而言之,气势不能输。
半山腰总是挤的,你得去山顶看看。
把书读烂,一定上岸。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事情除了在我们大中国发生,印度也同样没闲着。
论“卷”,他们更拼。
去年10月,被奉为印度神片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它的编剧维德胡·维诺德·乔普拉,又出了一部跟教育相关的“姊妹篇电影”,名叫《12年级的失败》。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人物原型是在印度人气颇高的IPS警官马诺吉。
他出生在印度中央邦莫雷纳区的一个贫困家庭,连续19年参加印度难度系数最高的考试,最终成功逆袭。
电影上映后,不仅在印度力压同档期的《奥本海默》,成为年度第一黑马,还在IMDb上斩获了9.2的高分,在评价更为严苛的烂番茄上,拿下了91%的新鲜度。
在与我们国内观众见面后,同样直戳亚洲人的痛点,豆瓣评分也高达8.2分。
中国公务员考试已经很难了,但印度的公务员考试号称「全世界最难的考试」。
据统计,2021年,约有97万人参加考试,招录岗位仅712个,报录比平均1362:1。
《12年级的失败》说的就是农村小伙为了实现反贪腐的理想,持续多年参加印度的公务员考试,最终成功上岸,成了激励印度考公学生的名人的故事。
马诺吉,来自昌巴尔农村的大学生,又是标准的小镇做题家。他的家乡是一个人民贫穷、政治腐败,而且又以强盗横行而臭名远扬的偏僻小镇。他自己在拿到学士证后,就十分坚定选择了考公这条路。
为此,他跋山涉水去大城市报名考公。可他一到目的地,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他面前的是数也数不过来的考公补习班,以及成群结队的考公人,大家跟他一样都有同一个梦想。
考公分为初试、复试和面试。
马诺吉心仪的岗位,有20万人报名,但是只有1000多人可以通过初试,最后也只有100多人能进入面试。
而能上岸的只有25-30人。
但这还不是全部。根据规定,35岁之前,如果考生是高等姓氏,就有6次考试机会;如果是低等姓氏,那就只有4次机会。
电影的全部重点,就集中在马诺吉的四次考试上。他第一次参加开始时,连初试都没通过;第二次和第三次,都直接死在复试上。三场考试下来,马诺吉连面试的门槛都没够着。
考试内容则是什么都包含,比如时政经济和天文地理。
咱们小马身为一个文科生,不但要熟知古典诗歌,还要能用英语来分析政治局势,同时,他还要知道怎样造火箭和火箭运行知识。
是的,就是这么变态。
不单单如此,印度的政治环境还不太平。
在这之前,小马第一次考公报名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在考试前一天被通知“考试取消”。
为什么?!哈哈哈哈哈,原来是地方政府破产了,没钱发工资了。
但小马不考不行啊!他家里的经济条件都在贫困线以下了,爹和自己兄弟都在外务工,赚的钱还不够养活自己。
小马如果不通过考公来改变命运的话,自己亲爹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
在这里要补充说明一点,我国的公务员最大的特色就是“稳定”,但印度公务员的收入和待遇是非常好的。
2023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人民月收入的中位数是27200卢比,大约是2354人民币。
但印度的基础公务员,月收入就近6万卢比,大约是5178元人民币。
高级职位的公务员能拿到22万卢比,大约是18986元人民币,甚至更多。
并且,印度的公务员单位还给买房买车,全家人都可享受免费医保。
对小马这种家庭出身的人来说,他要是当了公务员,简直就是逆天改命了。
所以,当他和家人说了这个梦想后,全家人真是勒紧裤腰带在全力支持他,祝他能早日实现梦想。
毕竟,小马家人也希望自己家族命运能有所改善。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去考试的路上,家人给小马的所有钱都被小偷偷走了。接着,小马又得知了考试取消的消息。
因不甘心就这样回去,于是,小马做了个大胆的决定。选择参加难度最高的国考。
一人挑战百万备考大军。
为了能成功上岸,小马过上了艰辛的生活。
他一边打工一边备考,一天下来,工作15小时,学习6小时,睡觉3小时。
在学习方面,他一边向学长讨经验,一边蹭课,剩下的都靠自学。
在面粉厂上班的时候,他一个人住在昏暗的磨房里,只靠一盏微弱的小灯读书学习。
当小马在图书馆做保洁小哥时,夜里才有时间看书,于是,他经常困得睡倒在书架边。为了能养活自己,只要能挣钱的工作,他几乎都干过。最惨的时候,他甚至跟乞丐们住在一起。
就像所有的爽文故事那样,经历过姓氏门槛、生活贫困、家庭灾难以及友情和爱情的考验后,马诺吉苦尽甘来。凭借常人不可达的意志,他坚持到最后。得知考上了的那一刻,他才卸下了所有负担。
大声痛哭,两腿发软地瘫倒在地。就连屏幕外的观众,比如说我,看到也很难不为之激动。
在故事结尾,他扛过种族歧视,用诚实和正直征服考官,通过最后的面试,如愿成为高级副警司。如果说《三傻大脑宝莱坞》是在讽刺“填鸭式教育”的话,那《12年级的失败》就可以看作是一部讽刺印度公考的电影。只不过它讽刺的中心面积相对较大,以公考为核心,还分散着对印度政治生态的质疑、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拷问等等。
尽管它尽可能在不少细节上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来,但在情绪上却仍然是厚重的。
比如马诺吉下定决心去参加省考时,奶奶拿出了压箱底的私房钱都给他了,可他在长途车上睡着后,邻座抱着孩子的女人中途下车时,顺手卷走了他的行李和钱。
政府破产不招公务员,他想要一个说法时,办事员直接怼他:
这个细节,跟电影里指涉政府权力机关的其他细节一道,构成了它批判政府胡作非为、权力滥用得不到遏制的朽坏。
并顺道展示了生活在这种社会里的民众,命运何等悲惨。
明白了这一层,也就能明白了电影里,为什么那么多人参加公考。
尤其是国考,人头攒动到盘活了当地经济,以至于马诺吉第一次走上德里街头时,就被整晕了。
但,这也不是一部单纯的热血励志或者讽刺公考片。就像片名,重点是失败。比起成功,马诺吉最熟悉的是失败的滋味。
即使做好万全准备,也常常因为一时粗心,就被淘汰出局。
悔恨和不甘两种心情,大概每个经历过大考的人都深有体会。
马诺吉失败背后,也有很多人难以上岸的深层原因。出身不好,没钱上培训班。自学不得要领,反复刷题,赶不上被一对一培训的富2代。
他没有后盾,需要自己解决生存问题。边上班边复习,精力不够。
多次失败后,家庭压力,同辈压力接踵而至。
他的父亲看他辛苦,却还是失败,劝他放弃。
他身边很多人都开始放弃,大家都说,机会没有留给我们这种人。
他也渐渐没了动力……
其实,最后马诺吉上岸过程也有特殊性。
他在最后一次失败后,已经要放弃。
但因为他付出了太多,他身边的朋友反而都替他不值。
人们合力帮助他重启信心,家境好的朋友把自己的房子和学习资源借给他。
他被全天候照顾,一门心思学习,才终于成功。
这一情节表面上是开了金手指。但其实反而削弱了情绪爽感和励志效果。
同时,也道出了苦涩的社会真相,让影片更具现实感和批判性。寒窗苦读的成功学似乎已经失效了,最后还得靠「资源」。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12年级的失败》,从填鸭式教育无法真正让学生享受知识,到已经不限于教育话题,而到了更为迫切的生存问题。影片的变化也折射出15年间印度社会的变化。
本片男主,就像新时代的「三傻」。他们都以其自身经历,揭露了犀利的社会问题。
虽直面了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但依然向观众传递的是善良、正直、勇敢这些朴素的价值观。
并深信即使在竞争残酷的社会中, 这种品质依然是有力的武器。
这部电影再一次赢得观众的口碑,也说明了这样的故事和观念并没有过时。
毕竟,弱者也是可以打开成功大门的,逆境中仍不改其志的人,才如此耀眼。
别忘了,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