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还得看中医!老祖宗的好办法,能帮一个是一个

冰双阅览养护 2024-11-07 09:19:26

在中医理论中,抽动症的发生与肝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当肝血不足、血不养肝筋时,就容易出现肝风内动,导致筋肉痉挛。

·有时候饮食不当和营养不良,孩子气血亏虚、心肝失养、血脉不畅,也有可能引发抽动症状。

·情感不舒、精神抑郁可能造成肝气郁结,日久化火动风,也是抽动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抽动症的发生主要涉及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肝风内动等方面。

所以我们在用中医治疗抽动症时,通常会从清心宁神、养肝、熄风或柔肝等方面入手,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

通过一个案例给大家讲解:

两个月前,带着8岁儿子来找我的这位妈妈,已经被孩子眨眼睛、扭胳膊、踢腿这些小动作困扰好几个月了,这些“坏习惯”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全家人的情绪都笼罩在这种阴霾之下。

听说我这里可以中藥调理,仿佛看到了希望。

刻诊:患儿体型偏胖,喜肉食,易出汗,夜间盗汗。舌淡苔白,脉细弱。

辩证为肝风内动,湿热困脾。

治疗要柔肝健脾,燥湿化痰。

开方:人参、苍术、泽泻、茯苓、菖蒲、远志、白芍、山茱萸、生龙骨、生牡蛎、麻黄、细辛、制大黄。

一个半月后,孩子上述抽动症消失,性格开朗不少,全家情绪多云转晴。

什么道理呢?

首先患儿喜肉食,体型偏胖,说明体内痰湿重,用菖蒲,远志来化痰湿。

湿困脾阳导致气虚,出现出汗,盗汗,所以方中加入人参补气。

又因为湿郁化热,热迫津液,所以用泽泻,茯苓,制大黄来泄热。

又恐汗出太过,所以用白芍,山茱萸来收敛止汗。

生龙骨、生牡蛎敛汗,更重要的是起到镇静和平肝潜阳的作用。

方中的精妙之处在于用麻黄和细辛两味解表药通过宣肺的方式将患儿湿邪控住的阳气一点点宣发出来。

0 阅读:12

冰双阅览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