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当中,很多看起来很爽的情节,其实都是后世杜撰的。但关二爷斩杀颜良这件事,却恰恰是真的!
虽然这件事本身,听上去就很不可思议!
很难想象,一个人单靠勇猛,能够在千军万马当中,突入到敌方的指挥中心,干掉敌方的统帅。然后,他还能割下敌人的头颅,轻松打马而回。靠一己之力,就能扭转整个战局。
那么,历史上的白马之围,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时的关二爷,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种事情?
而历史上关二爷斩杀颜良之后,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本身,是不是被后世吹过了头呢?
这段历史,我们其实还得从白马之围本身说起。
东汉末年,从诸侯联合讨董开始,天下彻底大乱。而从董卓入京开始,接下来的十年里,整个北方长时间混战。一大批地方枭雄,在这期间被逐渐淘汰,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而经过十年的乱战之后,到了公元199年年底,在华北地区,就只剩下两大枭雄了。
一个是北方的袁绍,另一个就是曹操。
而从地图上来看,当时袁绍和曹操的地盘,恰好又以黄河下游的河流段为分界线。
因为之前在东汉稳定时期,曹操和袁绍本来是好朋友。甚至于到了群雄混战初期的时候,两人还是重要盟友。曹操能够起家,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袁绍的支持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双方就以黄河为界,尽量保持双方的和平。
然而,随着北方混战的持续,两人的地盘越来越大。到了公元199年,整个华北地区,几乎就只剩下他们两家了。到了这个时候,双方都知道,想要继续发展,必须且只能干掉对方!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已经无法通过谈判或者妥协,来继续维持和平的状态了。
于是,从公元199年开始,袁绍和曹操双方,开始逐渐屯兵于黄河两岸进行防守,同时为接下来的战略决战做准备。
而前期双方屯兵的焦点,就是白马津渡口,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滑县到浚县一带。
这里多说一句,今天滑县和浚县,距离黄河其实还有近两百里的距离。但这其实是因为,后来黄河改道了!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时黄河的河道,就在滑县和浚县这一带。和今天的黄河河道相比,差不多要向北偏移了一百多公里。
所以,如果我们拿着今天的地图,去分析当年的战争,就会觉得驴唇不对马嘴。
在当时的地理条件下,曹操和袁绍,隔着黄河进行对峙。而在黄河中间,有一条航线,直接连通了黄河南北。这条航线,就是黎阳到白马航线。
从地图上来看,黎阳当时位于黄河北岸,掌握在袁绍的手里。而白马则是在黄河南岸,掌握在曹操的手里。
所以,在公元199年的时候,双方就迅速向这一带聚集军队。
当然,这里我们还得多解释一句。所谓的白马航线,其实又没有那么重要。因为黄河这条母亲河,和长江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熟悉古代历史,我们就会知道,古代历来把长江称作是‘长江天险’。但是很少有人,把黄河称作是黄河天险。
这主要是因为,黄河的宽度,远不及长江。而且,因为黄河地处北方。在黄河中上游,每年冬天甚至还会结冰。在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人利用黄河结冰的时候,带着军队步行过河,突袭作战。
而在黄河下游,虽然不至于结那么厚的冰,无法让人步行过河。但是当上游结冰的时候,下游却会进入枯水期。
在枯水期,黄河两岸最短的距离,甚至可以缩减到一百米左右。这么短的距离,完全可以用小船过河。而不用像长江那样,必须要造大船才能过河。
比如说当年秦末乱战的时候,韩信过黄河偷袭魏王。当时韩信就指挥下属士兵,坐在木盆和木桶里面,直接就能划到对岸,突然过河。这一招要是放在长江流域,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所以,此时的袁绍和曹操,就算无法掌握渡口,也能从其他地方过河突袭。只不过和掌握了渡口相比,渡河的难度要稍大一些而已,条件要更艰苦一些。而在接下来的大战当中,双方也经常会突然过河,袭击对岸。
看懂了以上这些背景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能仔细说说白马之围的事情了。
在双方逐渐进入战争状态以后,首先出招的,是袁绍这边。
当时袁绍麾下的谋士沮授,首先提出了一个特殊的‘缓进计划’。沮授认为,当时袁绍的整体实力,要远远胜过曹操。所以,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先打袭扰战。尽量用一系列的袭扰,削弱曹操的力量。等到曹操被削弱到一定程度之后,袁绍再出动大军,进行主力决战。
但最后,袁术出于种种考虑,却拒绝了沮授的这个方案。他选择‘毕其功于一役’,趁着此时己方实力占优,尽快进行主力决战。
而接下来,公元200年二月,袁绍麾下的激进派郭图、淳于琼、颜良等人,主动率军渡过了黄河。
因为当时黄河正处于枯水期,曹操也没办法利用黄河,阻挡袁绍的进攻。所以很快,袁绍大军就过了黄河,想要攻占对岸的白马地区。
然而对于袁绍大军的进攻,曹操却下令,让白马地区的守军,继续坚守,不得后退。
那么,当时的曹操,在明知道黄河已经失守的情况下,为啥还要坚守白马,不让白马守军后退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早在几个月之前,曹操就已经预判到了此时的局面。而为了能够打赢袁绍,之前曹操一直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战场。而曹操最终选定的决战之地,就在白马津南方的官渡地区!
但问题是,此时的曹操,还没有做好决战的准备!当时在曹操地盘的其他方向,同样还有很多麻烦。徐州那边,刘备正在起兵闹事。扬州方向,孙策此时也在虎视眈眈。荆州方向,刘表同样不怀好意。
如果不管这些人,直接把所有军队,都压到官渡战场,马上去和袁绍决战。那接下来,曹操就等着被围攻吧!
所以,此时的曹操,必须用白马地区,拖延袁绍集团的进攻,尽量为自己多争取一点时间,解决其他方向的麻烦。
而当时镇守白马的最高负责人,便是东郡太守刘延。
这个刘延,在《三国演义》当中,没啥存在感。至少在关二爷后来‘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稍稍露过一面。但在正史上,尤其是在官渡之战正式开打之前,他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
而且,他很擅长防守!
在曹操的命令下,很快,刘延率领当地守军,积极进行防守。但因为兵力有限,很快,以颜良为首的袁绍大军,就将其彻底困住了。
而接下来,尽管袁绍大军压境,刘延还是坚守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为曹操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
因为就在这两个月里,徐州方向,曹操击败了刘备,彻底解决了徐州方向的威胁。而扬州方面,在这一年四月初,孙策突然被人刺杀了!而孙策死后,整个扬州乱作一团,再也无法给曹操造成什么威胁。
直到这个时候,曹操才算是解决了其他方向的威胁,真正可以腾出手来,和袁绍进行主力决战。
而曹操腾出手来之后,他第一时间就带兵北上,准备去救援刘延。
不过,在曹操北上之后,曹操却并没有直接去白马地区。
如果当时曹操带着主力,去了白马地区。那么接下来,曹操和袁绍双方,将会直接在白马地区决战,这显然不符合曹操的战略规划。
所以当时的曹操,选择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办法。
他选择听从麾下谋士荀攸的建议,带兵到白马津上游的延津,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卫辉市一带。然后,曹操在延津做出渡河的架势,摆出一副要从此地渡河,直接进攻袁绍集团后方的架势。
面对曹操的突袭,袁绍这边,自然要积极进行防御。于是很快,袁绍就下令,让黄河南岸此时正在围攻白马的军队,分出一部分,前去支援延津。原本围攻白马的郭图和淳于琼,负责统领这些军队,去延津方向支援。
而在白马地区的围困,则是由袁绍麾下的大将颜良,继续负责。
在吸引了袁绍的一部分兵力之后,此后,曹操又迅速带兵,绕开了袁绍派来的援军,回援白马地区。因为袁绍之前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到延津,此时在白马地区围困的军队,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到了这个时候,曹操才有希望打破袁绍的围困,救出白马守军。
然而让曹操意外的是,他的这招分兵之计,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却依然没能减轻自己的压力。
因为留守白马地区,继续负责围困的颜良,确实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颜良虽然不是什么顶级帅才,但确实是一个非常勇猛的将才。在袁绍麾下,颜良一直都是最能打的将军之一。而当颜良得知,曹操带兵过来之后,他第一时间带兵挡了上去。
最终,双方在距离白马地区十里外相遇。
此时的曹操,已经是骑虎难下。如果这场战争,稍微拖得时间长一些,等到袁绍大军合围,曹操必死无疑。不光无法解救白马守军,就连自己也会搭进去。
但问题是,面对颜良这种猛将,曹操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迅速解决战斗呢?
关键时刻,关羽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带队,来一波突袭!
此时的曹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便只能接受这个方案。接下来,他又让麾下个人战力最强的张辽,跟着关羽一起冲锋,自己则是带队为关羽压阵。
然后,关二爷就带着少量军队,直接向颜良所在的位置,发起了突袭!
据史书记载,当时颜良仓促迎战,麾下的军队,也都还没反应过来。就在这个时候,他们遇到了关二爷的突袭。
于是接下来,关二爷轻松带着张辽等人,一阵突袭,穿过了颜良麾下的军队,来到颜良身边。
在颜良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关二爷便已经出手,直接刺死了颜良!
同时,在干掉颜良之后,关二爷还抽出佩剑,割下了颜良的首级。而颜良周围的士兵,因为惧怕关二爷的勇猛,竟然也不敢上前。所以最后,关二爷割下颜良的首级后,又带着张辽等人,从容退去,退回到了曹操身边。
这才是真正的‘乱军之中,取上将首级’!
而随着颜良的身死,白马地区的围困军队,顿时群龙无首。再加上曹操带兵进攻,很快,白马之围就被解除。等到袁绍反应过来,再次派兵过来增援的时候。曹操早就已经带上白马守军,从容撤退了。
这就是历史上白马之战的大致过程。
尽管史书上对此,记载的明明白白,但关二爷的勇猛,还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而且,这也是古代历史上,少有的猛将靠一己之力,直接改变历史的情况。如果当时没有关二爷的突袭,曹操或许会被颜良缠住。就算直接死在这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结果,因为关二爷的突袭,曹操不光从容救下了白马守军,而且还成功阻击了袁绍。
不得不说,历史上的关二爷,他是真的太猛了!
至于他的勇猛,后世也不无所谓什么‘吹过头’。毕竟,一个能靠个人勇武,直接改变历史的猛人。不管吹得有多高,都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