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隶书作品既有传统,也有新意,书法评委给予了高度认可

滨滨谈文化 2024-10-26 03:07:23

在书法展上,评委们所希望能入展的作品,大都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书法要有传统之意,也就是说,作者所创作的作品,要从传统中来,功底扎实,笔力雄厚。二是书法还要有新意。这个新意就是创新之处,如果一个人所创作的作品,只有传统,没有创新,那也是不行的。因此,书法展上只要是符合上述两种要求的,一般都是没有问题可以入展的。

上面的这幅隶书作品,是十二届全国书法展上的入展作品,它为什么能入展?就是作品具备了上面所说的两个基本要求。现在很多人在临摹时都是高手,看一眼写一个字,水平真的是很高,如果要求自己创作时,也有许多人却瞎了手,咋都写不出来。这个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拄着拐杖走路,一旦离开了扣仗,就不会走路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作是要难于临摹的。

这幅作品取法于东汉摩崖作品,其中有《石门颂》、《杨淮表》等,这可以说是基本功的问题。作者在传统书法方面,功底扎实,无论是笔法、字形、风格等,都抓住了古人的基本方法和神韵。以前人们经常说,临摹时一定要像,为什么要像?其实就是想要通过与古人的像,进行笔法再现,字形再现和神韵再现,但也有人指出,临摹时不能像,如果太像了,今后就难以走出来,不利于创新,但我本人不太赞同后者,而是临摹要像的要求才是正确的。

关于创新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何创新?这虽然是一个难以说清的问题,但它也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书法的笔法、字形和神韵。笔法,就是你所学习的字帖是否符合古人的用笔方法。例如,《石门颂》的笔法就是方笔少,尖笔多,中锋行笔。字形上不提倡与古人相同,但可以在古人字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方变长,长变方等。这里最为关键的则是书法的神韵,这也是书法的基因问题,许多评委在欣赏作品的时候,一眼就可以看出你曾经学过谁的,学得如何。

这幅入展的隶书作品,也在上面所说的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笔法,沿用了古人笔法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有自己的创新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侧并用,如果说《石门颂》是以中锋用笔为主的话,那么,这幅作品中既有中锋,也有侧锋。二是正侧并用,交替变化。三是轻重变化,促进笔法的丰富性。

就字形来说,作品多以《石门颂》中的字形为主调,但也变化多端。原帖中的字形大都是以方匾为主,但作者在创新时,却打破了这个规矩,以纵向取势,这就给字形的变化带来的自己的特点。先是因字取形,在尽可能纵向取势的情况下,因字的大小而取势。再是,字形的安排上是费了心思的,尽量做到中宫紧收,每个字都向中上方靠拢,给其它飘逸的笔画留出位置。

风格是取法与创新的一个重点。我们学习的是《石门颂》,写出来的字就“遗传”了《石门颂》的主要风格。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飘逸之气,因此,在创新时,就要保留这个主要特点,把“隶中草书”、“飘飘欲仙”的特点保持下来,但如果写在了其它隶书如《张迁碑》的雄浑特点,那就不是《石门颂》的创新了。

总的来说,书法大赛上的入展作品,基本都有传统与创新的特征,如果一味地保留传统,而没有创新,反之亦然,这样的作品都是不会被评委所认可的。大家还有哪些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0 阅读:22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