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曾拥有700多公里海岸线,为什么沦为了内陆国?

环球情报员 2021-09-08 22:01:40

阿富汗内陆国

随着塔利班重掌阿富汗政权,持续20多年的阿富汗战争进入尾声。但阿富汗依然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阿富汗是典型的内陆国家,阿富汗每年绝大多数的进出口贸易都须经过巴基斯坦的港口完成,其对外经贸联系的主动权被巴基斯坦牢牢掌握。但历史上阿富汗曾拥有过近七百公里的海岸线,是名副其实的临海国。

▲阿富汗内陆山区

在200多年前,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人建立了强大的杜兰尼王朝。他们征服了众多民族,将势力扩张到阿拉伯海沿岸。那时的普什图人虽不具备海权思想,但如今巴基斯坦的绝大多数海岸线在那个时代都属于普什图人。

在印度洋贸易的千帆之中,也曾有过普什图商人的身影。可在随后的历史岁月里,普什图人不仅丧失了全部的海岸线,还有半数以上的普什图人被划入巴基斯坦。如今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人口数量已近3000万,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民族。

那么阿富汗究竟是如何从临海国变成内陆国的?面对巴基斯坦对贸易线路的控制,阿富汗又是如何进行反制的呢?

▲曾经的阿富汗也临海

一、普什图人的帝国

西亚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著名的波斯帝国和安息帝国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但山脉与荒漠将西亚切割成不同的地理模块,造成这里自古以来便诞生了众多的民族,各民族为争抢地盘而战火不休。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建了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伊斯兰教也跟随阿拉伯大军传入西亚各个地区。生活在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兴都库什山区的普什图人,以及居住在阿拉伯海岸边的俾路支人、信德人,包括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人都相继皈依了伊斯兰教。

▲复杂的地形与众多的民族

阿拉伯帝国衰亡后,伊朗高原成为西亚最主要的政治角力舞台。土库曼人、波斯人、普什图人互相杀伐,相继在这里建立起了强大的帝国。

1736年,波斯人创建的阿夫沙尔王朝在伊朗高原崛起。在其统治者纳迪尔沙的领导下,波斯大军相继征服了普什图、俾路支等周边民族,成为西亚的新强权。

1747年6月,纳迪尔沙被部下刺杀。趁着波斯内乱之机,波斯军队中的普什图军团趁机起义,他们在首领杜兰尼的领导下驱逐了驻扎在阿富汗的波斯侵略军,建立了杜兰尼王朝。

▲阿富汗周边的主要民族

居住在内陆山区的普什图人向来生猛好斗,王朝建立后,杜兰尼大军便杀入了政治上一盘散沙的印度,征服了原属于旁遮普人和锡克人(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的大片土地。

随后杜兰尼又挥师南下,迫使居住在阿拉伯海岸边的俾路支人和信德人臣服,杜兰尼王朝的疆域达到顶峰,一度成为当时仅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伊斯兰第二大强权。

那些被普什图人征服的民族,碍于普什图人的强大实力,只得暂时臣服,等待反抗的机会。

▲杜兰尼王朝最大势力范围(蓝、绿色)

濒临阿拉伯海的信德商人在成为杜兰尼王朝的臣民后,将杜兰尼帝国带入了印度洋的贸易圈。只不过杜兰尼帝国的主体民族普什图人依然居住在内陆地区,杜兰尼王朝的统治者也并不具备海洋贸易思想,即便拥有了近700公里的海岸线,普什图人对大海的关注度也并不高。

进入19世纪,欧洲列强通过工业革命崛起,开始了对全球的瓜分。英俄两国一南一北,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大博弈”。

俄国人跨越西伯利亚,将触手伸进了毗邻杜兰尼帝国北方的中亚地区;英国人则从海上而来,逐步占据了印度次大陆,其影响力也进入了杜兰尼帝国的南方。

▲夹在英(狮)俄(熊)之间的阿富汗

杜兰尼王朝开国君主去世后,其子孙为夺取权力而争斗不休。1823年,杜兰尼王朝发生内乱,英国人鼓动被杜兰尼帝国侵略过的锡克人和俾路支人发起反击。锡克人攻陷了杜兰尼王朝的重镇白沙瓦,而俾路支人则逐渐夺回了此前被普什图人占领的海岸线。

▲俾路支人的卡拉特汗国

在内战中,普什图人建立的巴拉克宰王朝再次统一了阿富汗。阿富汗的元气逐渐恢复后,又迫使俾路支人屈服,通过类似于中国古代“羁縻”的方式,借助俾路支人的手,继续控制着阿拉伯海的部分海岸线。

英俄的扩张给亚洲内陆民族带来的不仅是威胁,还有机会。这些民族开始选边站队,希望抱住英俄的大腿,来求得生存。巴拉克宰王朝就积极与沙俄接触,希望沙俄帮助夺回白沙瓦。为防止阿富汗倒向俄国,英国人被迫亲自下场,于1839年和1878年先后两次发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入侵阿富汗的英军

俄国人忙于征服中亚,在英国入侵阿富汗时没有出兵援助。英国人虽然损失颇大,但成功为阿富汗更换了一位亲英的国王。巴拉克宰王朝被迫将俾路支等沿海地区割让给英属印度,阿富汗丧失了全部的出海口沦为内陆国。

到19世纪90年代,俄国彻底征服中亚,其势力距离英属印度的北界不足五十公里。为了避免与俄国人的直接冲突,需要在俄属中亚和英属印度之间保留一个独立的阿富汗作为缓冲国。但英国人不信任阿富汗人,他们想通过兼并阿富汗部分领土的方式,将英属印度的边境线向北推进,以达到保护印度的目的。

▲俄国征服中亚

1893年,英国外交官杜兰德率团赴阿富汗进行边界谈判。在英国的威慑下,阿富汗被迫接受英国人拟好的《杜兰协定》。该条约在阿富汗与英属印度间划设了一条2400公里的边境线,即“杜兰线”。

杜兰线将更多的普什图人聚居区划入英属印度,对于此前的俾路支海岸地区阿富汗明确表示放弃,再次固化了阿富汗的内陆国地位。

由于领土的丧失,阿富汗境内的普什图人口占比从80%下降到40%,失去人口优势的普什图人变得难于压服境内的少数民族。

▲杜兰与杜兰线(绿色为普什图聚居区)

杜兰线使阿富汗彻底丧失了出海口,数百万普什图人脱离阿富汗,民族统一与独立发展的历史被打破。而英国人也难以控制英属印度境内的普什图人,他们的反抗此起彼伏。阿富汗虽然被迫承认杜兰线,但边界条约却存在严重缺陷。

阿富汗只承认该线是本国与英国人的边境,但否认该线是阿富汗和第三国的边境线,这为地区局势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一去不返

在普什图人的概念中,所有普什图人聚居区被统称为“普什图尼斯坦”。而英国人控制的那一部分被称为英属普什图尼斯坦。广义上的英属普什图尼斯坦还包含了曾被普什图人统治的俾路支人聚居区,也就是阿富汗曾经的出海口,面积达49万平方公里。

▲广义的普什图尼斯坦(蓝色)

杜兰线产生后,阿富汗要求英属普什图尼斯坦回归的呼声从未停止。英国人治下的普什图人也组成了“红衫党”,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

1947年,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国退出印度次大陆。在撤离前英国人发挥了“埋雷”的老传统,以宗教信仰为标准,将英属印度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可印巴分治却惹恼了阿富汗人。

阿富汗认为英国人撤离后,英属普什图尼斯坦理应回归阿富汗。英国人无视了阿富汗人的抗议,只允许普什图尼斯坦加入印度或是巴基斯坦,至于回归阿富汗或是独立就想都不要想了。

▲印巴分治

在英国人的压力下,英属普什图尼斯坦在保留一定自治权的基础上选择加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失去了收复出海口和普什图人聚居地的机会。

这让巴基斯坦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阿富汗人眼中的死敌,1947年巴基斯坦加入联合国,阿富汗是唯一一个投出反对票的国家。

巴基斯坦是穆斯林为应对印度威胁而人工拼接的国家,境内主要有旁遮普、信德、普什图、俾路支四大民族。除共同的伊斯兰信仰外,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

▲阿巴都是多民族国家

旁遮普族和信德族由于人口众多且生活地区工农业相对发达,就控制了巴基斯坦的中央政府。但两族为争夺利益而争斗不休,被边缘化的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则开始谋划独立。

阿富汗认为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人理应回归,而俾路支人曾经被普什图人统治过,属于普什图尼斯坦的临海地区,他们也应当回归让阿富汗重新成为临海国。但俾路支人只想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几个民族间的矛盾不断发酵,地区局势愈发复杂。

▲巴基斯坦控制了普什图尼斯坦的沿海部分

1949年,阿富汗单方面废止《杜兰条约》,要求巴基斯坦归还领土和出海口。普什图尼斯坦几乎占了巴基斯坦全国面积的一半,一旦放弃就意味着丧失战略纵深,所以巴基斯坦绝不会放弃这片领土。

为了达到目的,阿富汗开始支持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人搞独立运动,连巴基斯坦总理阿里·汗也被激进的阿富汗民族主义者刺杀。

两国各自召回大使、派兵赴边境线,战争一触即发。时值美苏冷战,阿巴领土争端也将美苏的目光吸引过来。苏联表示支持阿富汗的领土要求,美国为防止阿富汗倒向苏联,在阿巴之间积极斡旋并向阿富汗提供经济援助,在1952年缓解了阿巴第一次边境危机。

▲达乌德

可此后的1955年、1961年,阿巴两国又先后两次爆发边境冲突。阿富汗首相达乌德积极支持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人发起独立运动,他还不断放出狠话,不承认杜兰线的合法性。

而巴基斯坦一方面取消了境内普什图人的部分自治权,同时封锁阿富汗贸易通道,严禁阿富汗货物通过巴基斯坦出海。

自阿富汗丧失出海口,对外的海运进出口贸易大都是通过巴基斯坦境内的卡拉奇港完成。巴基斯坦关闭阿富汗的贸易通道,使阿富汗的商品出口濒于绝境。这导致阿富汗境内物资奇缺,物价飞涨。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第一大港

阿富汗希望美国帮助它修建一条长三千公里的公路,联通阿富汗与伊朗东部城市恰巴哈尔港,避免巴基斯坦拿出海口卡住阿富汗经济的问题再发生。美国认为伊朗东部贫瘠落后,这样的投资无利可图,随即拒绝了这一提议。

阿富汗只得寻求苏联的帮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向阿富汗提供了3.5亿美元的援助,但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阿富汗的经济问题。1963年3月,达乌德黯然下台,新任阿富汗首相与巴基斯坦展开了对话。当年七月,第三次阿巴边境冲突宣告结束。

▲赫鲁晓夫

巴基斯坦连续三次对阿富汗贸易通道的封锁,使阿富汗经济深受打击,这让阿富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出海口的重要性,加紧了对普什图尼斯坦的领土声索。

美国在三次争端中,名义上居中调停,实际上却是“扶巴抑阿”。强迫阿富汗承认杜兰线,阿富汗被迫转向苏联怀抱,并逐步沦为苏联的卫星国。

▲普什图独立组织发布的邮票

三、埋下暗雷

随着普什图尼斯坦问题的国际化,美苏势力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推手,阿富汗投入苏联怀抱后,苏联给予了阿富汗大量援助,其领导人也不止一次地声援阿富汗的领土要求。

1978年4月,阿富汗发生政变,二号人物哈菲佐拉·阿明干掉了前任,成为阿富汗新任领导人。由于阿明不像前任那样亲苏,甚至和美国眉来眼去。为了防止阿富汗变天,苏联于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自此掀开了阿富汗长达40余年的战乱。

▲阿明

阿富汗的战乱让普什图尼斯坦问题暂时陷入沉寂。从苏联入侵阿富汗至今,阿富汗局势动荡,国家政体不断变化。可无论阿富汗政府是亲苏、亲美抑或是推崇极端宗教思想的塔利班,他们在领土问题上表现得出奇一致,那就是“不承认巴基斯坦拥有主权”。

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就表示“杜兰线是横亘在普什图兄弟间的高墙,它没有存在的意义”。

由于自身战乱,大量的普什图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巴基斯坦。如今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人数量近三千万,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15.5%,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民族。

巴基斯坦为了维护国家稳定,胡萝卜和大棒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对普什图人聚居区的控制,一方面提升当地的发展水平,普什图人的民族运动逐渐沉寂。

▲阿巴边境

阿富汗的动乱也影响到巴基斯坦。由于当地部族势力强大,巴基斯坦对普什图尼斯坦山区的管控能力不是很强,这里便成为阿富汗人反苏、反美的大后方。部落武装、极端宗教分子横行其间,恐怖主义日渐滋生,阿富汗塔利班甚至将自己的决策机构建立在巴控普什图尼斯坦的奎达城。

巴基斯坦希望以普什图尼斯坦为跳板,增强其对阿富汗的影响,对塔利班等组织的活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许多阿富汗塔利班高层和一些恐怖组织成员隐藏在这里,通过当地的山区小道,每年有上千吨毒品经由这里运往全球,这也成为阿富汗塔利班的重要财源。

▲阿富汗的罂粟田

阿富汗的经济被战乱重创,每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不到一百亿美元,但巴基斯坦依然是阿富汗最主要的对外通道。阿富汗不甘心被人钳制,积极谋求开辟新的出海通道。

阿富汗的想法得到了伊朗与印度的回应。作为阿富汗的邻国,伊朗本可以为其提供新的出海通道。可伊阿边境地区地势崎岖,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伊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经历了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局势并不稳定,所以阿富汗借道伊朗出海的愿望久久没有实现。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局势稳定,伊朗逐步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投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2013年恰巴哈尔港口设施完成升级,阿富汗的部分货物可以借此出海。

▲伊朗与阿富汗

印度也在2016年宣布投资扩建恰巴哈尔港。使其具备停靠十万吨级货轮的能力,计划年吞吐量超过八千万吨,帮助阿富汗摆脱对巴基斯坦的海运依赖。

印度的行为既赢得了阿富汗政府的好感,增强了其对抗巴基斯坦的筹码;又得以绕过巴基斯坦,与西亚北非国家建立更为密切的经贸联系;同时增强了它在印度洋的地位,抵消瓜达尔等港口的贸易优势,可谓是一石头三鸟。

▲恰巴哈尔港

阿富汗开辟新出海口的梦想看似实现了,可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历届阿富汗政府都将普什图尼斯坦看作核心利益,不肯做出让步。

而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人规模近三千万,在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旦处理不好普什图人问题,巴基斯坦很可能会陷入分裂,因此巴基斯坦也绝不会放弃普什图尼斯坦。

长年的战乱降低了普什图尼斯坦问题的热度,随着塔利班掌权,阿富汗国内冲突强度逐渐降低。一旦阿富汗有了余力,阿巴之间的领土争端势必会再度爆发,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是对两国执政者政治智慧的极大考验。

▲阿富汗人收回故土的信念一直都在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7 阅读:1609
评论列表
  • 2021-11-06 18:06

    中国也小了好多比之前

环球情报员

简介:带着问题看世界|环球历史, 地理,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