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通过四项法案,美众议院对华放“大招”?打开一看还是老三样

有凤Talk 2024-09-11 15:53:49

当地时间9月9日,美国国会宣布复会。复会第一天,“中国”毫无疑问又成了国会山里的主角。据悉,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美国众议院将会密集审议表决一批涉华法案提案,有媒体甚至因此将本周称为“中国周”。

美国国会对中国的“青睐”并非没有道理,前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总裁罗里·墨菲不久前表示,要想在华盛顿做成什么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件事和中国扯上关系。

美国众议院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开始的背景下,“对华强硬”算得上美国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而在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的情况下,也只有这些与中国相关的法案能够得到快速通过。

于是乎,美国众议院在国会复会的第一天便密集表决通过了四项涉华法案。首先是针对中国的《影响力基金授权法案》,这条法案授权美国政府拨款成立一个旨在打击中国“恶意影响”的基金,并且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每年为该基金提供3.25亿美元的拨款。

其次,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进程,美国众议院以口头表决通过了《中国货币问责法案》。该法案要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中任职的美国官员,采取行动,阻止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当中比重的增加。

接着,同样是口头表决,众议院通过了涉及中国科技公司的《反制中国无人机法案》。该法案将中国企业所生产的设备加入到《安全与信任通信网络法案》所提及的限制设备清单当中。

最后,美国众议院又表决通过了所谓的《台湾冲突遏制法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直接下场以外的方式,阻止中国大陆收复台湾地区。

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

一天之内,通过四项法案,美国国会“中国周”动静不小,但仔细观察这些被通过的法案,会发现其实大多数法案的底层逻辑,仍然是美国过去一段时间的“反华老三样”:经济围堵、政治孤立、文化渗透。

首先是经济围堵,这是过去几年里老生常谈的话题。美国主动挑起的对华“贸易战”已经持续了近八年,从2016年的特朗普政府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拜登,目前看来仍然没有“停战”的迹象。不论明年1月上台的是哈里斯还是特朗普,美国与中国的经贸纠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概率将会持续下去。

但过去数年的贸易战经历已经向美国政坛传递了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想靠经济制裁或者关税就吓唬住中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于是美国政界开始在愈发频繁地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手段,在经济领域围堵中国。所谓的《中国货币问责法案》与《反制中国无人机法案》都是这一变化的表现形式。

2016年,时任总统特朗普发起了对华“贸易战”

另一方面是政治孤立,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手段主要是依靠对“中国威胁论”的炒作,拉拢、伙同其盟友和一些受美国影响较深的国家,在“中国威胁论”的话语体系下对中国进行孤立。

《反制中国无人机法案》与《安全与信任通信网络法案》的底层逻辑,是美国政客一口咬定中国通信与高科技设备是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威胁”,美国一手炮制中国“利用高科技产品窃取信息”的谎言,并以此实现渲染“中国威胁”,最终孤立中国的目的。

最后就是文化渗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一直通过收买留学生、扶持亲美文化基金以及利用文化产品进行“软入侵”等手段,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中国无人机大多应用在民用领域,缺被美方诬陷

从这个角度来讲,《影响力基金授权法案》倒是此次美国通过的一揽子涉华法案当中“最没骨气”的一个。要知道,过去美国在这方面从来都是“主动出击”,扶持基金会的目的都是主动渗透中国,现在扶持基金会的目的居然变成了“在世界范围内阻止中国影响力扩散”,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时代变迁的体现。

如此分析下来,美国国会“中国周”首日,一口气通过四项涉华法案,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手段不新鲜,也并不能给中国造成多大影响。

事实上,正在主导美国众议院的共和党议员们,大概也没有指望能通过这些法案对遏制中国起到多大的作用。距离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还有不到三个月,利用这些在美国国内分歧较小的涉华议题,提高共和党内的团结度,也许才是这些议员们的主要目的。

民主党籍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当前民调领先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内不断将党争凌驾于国策之上,乱打“中国牌”,最终为两国关系与世界稳定造成的损害是难以弥补的。未来某一天,美国政府也必将为其行为所造成的恶果买单。

0 阅读:59

有凤Talk

简介:军事评论员、北京大学客座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