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陈方明的一段话,令黄亚萍成了“巧珍”

贾社会诩说娱乐 2024-11-17 16:47:03

在上海的一家小饭馆,高加林第一个月领了工资,一拿到手就立刻约了陈方明。这顿饭他已经等了很多久,为了感谢陈方明这位朋友在他最迷茫的时候给他的鼓励。

"方明,还记得那会儿你去我们村调研的事情吗?"高加林端起酒杯,眼里满是感激地说,"要是没有你一直鼓励我来上海,我可能还在老家种地呢"。

陈方明笑着摇摇手,说:“你有这个才能,在上海才能展现出最佳的自己。”

酒喝了三巡后,大家开始变得活跃,谈天说地。

陈方明的回答让高加林大吃一惊,他说:“结什么婚啊,我现在是单身主义者。”

陈方明的话让他更为震惊,他说:"浪漫的东西都不长久,我谈恋爱的时间从未超过一年。婷婷早已成为过去,后来我又换了两个女朋友。

高加林不解地问:“为什么呢?”

陈方明放下筷子,非常认真地说:"我并不知道自己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最合适,因此我只能不断地去尝试、体验、探索。"

这句话如同一记惊雷,在高加林心里轰然炸开。是的,他也在不断地尝试。从巧珍到黄亚萍,从农村到城市,每一次选择都如同一次冒险的探索。

饭局结束后,高加林站在上海的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不禁对自己与黄亚萍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或许,黄亚萍就如同以前的巧珍,只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个短暂的过客。

陈方明一番简单却直指人心的话让看似普通的谢师宴,对于高加林来说,变成了一次重新认识爱情和人生的旅程。在生活中,最真诚和深刻的话往往是最简单的。

回到出租屋,高加林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思索着事情。今晚陈方明的话,使得他想起了这些年来的沉浮起落。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他。

在最初的时刻,他只是期望通过阅读书籍离开贫瘠的黄土地,然而高考落榜后眼见高双星顶替了他的名额去了大学,他只能将这苦涩的气息吞入肚中。

还好,他的叔叔高明楼为了表示心意,给他安排了一个民办教师的职位。

"教书也好啊,总比在地里刨食强。"那时的高加林如此想。

他实在的教书,真挚的对待学生,眼看就要转正了,结果在带学生出校门的时候遭遇了车祸。一个孩子摔断了腿,这个意料之外的不幸直接让他的转正机会泡汤了。

他再次被命运的巨手推回了农村。

正当他陷入绝望之际,他的叔叔高玉智意外回乡。县通讯员马占贵为了巴结高玉智,便以“以工代资”的方式给高加林提供了这份通讯干事的工作。

然而,好景不长,张克南的母亲举报了他。这一举报使他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失去了城市户口,不得不回归农村,重新回到那片黄土地。

三进三出,真是受够了!高加林苦笑着摇头。每次以为抓住了机会,命运就跟他开个玩笑,让他回到原点。

但这一次来上海却有所不同。他完全没有依赖任何关系和运气,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虽然现在他还是个农村户口,但他在报社找到了工作,而且由于他出色的写作能力,他很快就从校对晋升为记者。

想到这里,高加林突然明白了陈方明今晚那番话的另一层意思。这些年的起起落落,不正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吗?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更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从被命运推着走,到主动出击。从盲目地想要"逃离",到现在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这不就是一种成长吗?

床头的台灯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窗外是上海的夜景,灯火通明。高加林第一次觉得,也许命运的玩笑并非全是坏事,至少让他学会了在跌倒后爬起来,学会了直面人生的波折。

他现在不再害怕被人赶走了,因为他知道,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终究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高加林这辈子只喜欢过两个人,这两个人仿佛是命运特意安排的两个极端。

巧珍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姑娘。在高加林人生最低谷的时期,巧珍的温柔让他重获新生。她擅长做饭记账,对他一切听从。

可惜的是,她的爱情太过平淡,连聊天都让人扫兴。

现在想想,或许正是这种平淡的生活,让巧珍找到了和她更般配的马栓。

黄亚萍的个性几乎可以互相补足但又截然不同。喜欢跳舞,洒脱而浪漫,散发出地道城市女孩的独特魅力。但她比较强悍,总试图掌控一切,让高加林常常感到压力。

"有趣的是,黄亚萍和我的交往每次都与身份有关,分分合合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高加林自嘲地想。

第一次因为他当上了城里的通讯干事,黄亚萍对他青睐有加。然而,当他被人举报并失去城里人身份时,黄亚萍头也不回地离去。

想到这里,高加林突然想通了:黄亚萍是真的爱他这个人,还是他的身份?

此刻的高加林脑海里回荡着陈方明的那句"不知道和什么类型的人在一起才合适",他自己何尝不是和他一样?与巧珍相处时,觉得她过于朴实;与黄亚萍在一起,又觉得压力山大。

"如果出现一个比黄亚萍更好的人呢?"高加林问自己,答案几乎是毫不犹豫的,他可能会选择后者,就像当初为了黄亚萍放弃巧珍一样。

这样的感情,根本不值得我们去谈真爱。

在这一刻,高加林清清楚楚地明白了自己内心的困惑。或许,他并不需要急着确立一段新的关系,而是应该听从陈方明的劝告,在探索中寻找那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在夜深人静之时,高加林仍然无法入睡。陈方明的那番话如同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他思维的枷锁。

"探索"这个词语,原来包含了多重丰富的含义。

回顾自己的经历,从担任民办教师、通讯员,到现在成为记者。

"我之前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因此才会感到命运的不公。"高加林低声自语。

没错,他来上海之前,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离开黄土地。可离开之后呢?他要做什么?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他却从没认真思考过。

现在的高加林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他了。他在报社不仅安于校对工作,还主动写稿,展示自己的才华。当领导看到他的潜力,破格提拔他当记者时,他才明白:原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想通这一点后,做出重要的决定:报考夜校。这次不为文凭,而是为了充实自己。他依然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但不再是为了逃离现状,而是为了成长。

"谢谢你,方明。"高加林在心里默默说道。如果没有今晚方明的那番话,他可能仍然会为自己的身份和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

原来人生就像谈恋爱,不必过于执着于第一次的选择。重要的是要在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从前的高加林总是一心想一步到位,不是一定要考上大学,就是一定要成为城里人。

现在他终于明白,每次尝试都是为了更加了解自己。

窗外的霓虹灯逐渐暗淡,但高加林的心情却越发明亮。他决定第二天起床就去打听夜校的报名信息。这一次,他要主动出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无论是工作还是感情,最重要的并不在于结果,而是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成长和突破的自我。

天蒙蒙亮的时候,高加林就起床了。经过一整夜的思考,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全新的规划。

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放下对"城里人"身份的执念。以前他总是觉得没有城市户口就低人一等,但现在他明白了:真正的底气并不是来自户口本,而是来自实力。

高加林发现,报社的同事们更看重的是他的文笔,而非他的出身。这使得他更加坚定地认为,与其纠结自己的身份,不如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高加林想到黄亚萍就只能苦笑。多讽刺啊,他们的感情总是被"身份"所左右。他做民办教师时,黄亚萍对他视而不见;他当上通讯干事,她又变得积极主动;而现在他在上海有了体面的工作,她又来了。

但这一次,高加林彻底醒悟了。

陈方明说过,人生需要不断的探索。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也不能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把自己绑在一段注定不会长久的感情里。

"黄亚萍,你终究会变成我的'巧珍'。"高加林低声说道。不是因为她不好,而是他们命中注定无法在一起。

乳白色的光透过窗户洒在高加林的办公桌上,他正整理一堆满是烟头和茶水的报名资料。这一次,他决定主动去探索,去尝试,去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曙光。

尽管未来的道路可能还会遇到波折,但他已不再害怕。因为他明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历,都在帮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

高加林站在上海的街头,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第一次感到如此轻松,并非是找到了答案,而是他学会了享受寻找答案的过程。

这既是结束,又是新的开始。曾经被命运牵着走的高加林已经远去,站在这里的,是一个敢于面对生活,勇于探索未来的新生力量。

0 阅读:1

贾社会诩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