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这一天,中国发出了罕见而重磅的警告,不仅来自《人民日报》的“钟声”文章,还有外交部的严正表态。这似乎表明,中国对菲律宾的挑衅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人民日报》的“钟声”文章不同寻常,代表着中国高层的声音,表达了对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文章中警告菲方,如果他们误判形势,一意孤行,并与不怀好意的域外势力勾结,中方将会依法维权,做出坚决回应。这其中,“勿谓言之不预”一词更是被运用,这在外交用语中是最高级别的警告,曾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和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出现过,预示着战争的可能性。
这不仅是《人民日报》的表态,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同一天的记者会上也以非常严肃的语气强调,中方愿同菲方通过谈判解决涉海问题,但强调菲方应悬崖勒马,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悬崖勒马”的说法在外交语境中是相当强硬的警告,甚至比“勿谓言之不预”更为直接。
这一系列的表态不仅是对菲律宾政府的强硬回应,也是向国际社会传递的明确信号。中国再次强调,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不容妥协的立场,任何挑衅行为都将面临坚决回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不仅仅是《人民日报》的“钟声”响起,也是中国外交部对菲律宾提出警告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外交部通过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一表态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立场,显示出对菲律宾行为的极度不满。
或许有人会对这种强硬表态感到吃惊,但在中国外交史上,类似的表态并非没有过。回顾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都曾在战前发表类似的警告。这也许是中国外交的一贯风格,通过强硬表态来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利益。
与此同时,文章中提到了菲律宾前总统小马科斯。在这一天,他是否能够铭记1957年在马尼拉露德圣母降生接受天主教洗礼的圣诞节,以及当年对中国的一些承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中国的“钟声”敲响之际,他是否能够明白中国的坚定立场,免得再次被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蒙蔽。
总的来说,中国的强硬表态已经超越了口头上的抗议,而是向菲律宾释放出明确的警告。如何看待这一警告,将直接影响到中菲关系的发展。希望菲律宾方面能够理性对待,悬崖勒马,选择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而非继续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