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前,朱瑞的山东代表团团长身份被林彪替代。因朱瑞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有人把他划分到王明的“二十九个半”,在会上,朱瑞没有被选为中央委员。
“七大”落下帷幕后,许多同志都走上了新的岗位。毛主席的意思是让朱瑞和叶剑英一起协助彭德怀工作,担任副总参谋长,但朱瑞的想法很坚定,只想到延安炮校当教员。当时,郭化若是炮校校长,他身体不好,长期住院,朱瑞专门抽出时间去看望过郭化若,与之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周总理以为朱瑞是因为落选了中央委员,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周总理马上找朱瑞谈话。周总理开门见山地问朱瑞:“是不是有什么想法或情绪?”朱瑞很明了地回答:“没有。我明白,中央委员的名额是有限的。”
对于为什么执意去炮校工作?朱瑞给出了几个理由。首先,他觉得自己从苏联回来后,一直浮在上面做领导工作,缺乏实际锻炼;其次,他本身擅长的就是炮兵,应该把专业知识物尽其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他认为我军能人辈出,从中选几个副总长是没问题的,但是,要找个懂炮的人,却是很难的。
朱瑞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五四运动”时,朱瑞觉醒了狂热的爱国之情。在南京读高中时,朱瑞利用公开演讲的机会抨击时政,用自己的声音高声呐喊。影响朱瑞一生的转折点,发生在他凭着优秀的成绩被选送到苏联去读书。朱瑞被安排去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他刻苦努力,认真钻研,回国时取得笔试、实际射击两项第一的好成绩。
朱瑞的性格外向,有话直说,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与他合作过的同事,都称赞他为人正直,刘少奇曾说:“朱瑞是一棵好树”。毛主席综合考虑后,认为朱瑞担任副总长的职务是合适的。说起来,毛主席和朱瑞还曾是“考官和学生”的关系。
当年,选送朱瑞这批学生出国的时候,毛主席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指定的主考官之一。他没有亲自面试朱瑞,朱瑞的面试官是谭延闿和陈公博,毛主席是在另一个考场,两人算是错过了。
毛主席知道朱瑞的能力不错,便亲自找朱瑞谈话。一般来说,毛主席分配了将领任务,基本上是已经定下来了,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毛主席与朱瑞分析了他身上的几大优势,比如,斗争经验丰富、头脑清楚。以后和国民党、美国打交道,是个最佳人选。
朱瑞听后,也感觉很为难,但他心中还是想去炮校。毛主席见状,考虑良久,最后也同意了朱瑞的想法,主席说:“苏联有个炮兵元帅,你就做中国的炮兵元帅吧!”
数天后,朱瑞在炮兵学校的练兵场,看到了几个首长的孩子。有朱老总的侄子朱麟、李克农的三个儿子。面对朱麟时,朱瑞问他为什么没去抗大,而是跑来了炮校?朱麟回答说:“叔叔说,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号召‘布尔什维克上马来’;我们现在处在大反攻前夜,迫切需要炮兵,需要‘模仿战士上炮来’。”朱瑞听后很是高兴。
在炮校,朱瑞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比如,设备不足,教材缺少,以及教资问题。朱瑞从实际情况出发,一步步地对应解决。朱瑞是炮兵专业极强,处理相关问题很迅速,炮校在他的带领下,培养出了大量优质指挥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