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白驹过隙,行业已日新月异。6月6日,正值我国5G商用牌照发放五周年之际,这五年间,在工信部的统筹部署和大力推动下,我国5G发展实现了从连接到赋能的跨越。
对行业需求的深入洞察是打造足够先进技术与产品的关键。怎样才能开拓更多5G应用场景,并迅速复制行业成功实践,关系到各行各业能否快速享受到5G技术红利,也是通信行业早就开始研究的问题。
5G变现:核心在To B
与3G、4G主要面向消费端不同,5G应用场景多样化、需求碎片化,创新主体多、协同难度大,应用创新面临较大挑战。从市场发展看,5G应用发展的核心驱动向B端转移,创新应用与商业模式驱动新一轮增长。
就在消费领域仍苦苦寻找所谓“杀手级”应用时,5G在B端已开始大显身手。港口、矿山、工业、能源、交通、医疗、教育……各大行业企业早在5G正式商用之前,就已联合基础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积极布局和谋划,并创造了一批5G标杆应用。
目前,5G融入我国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行业应用覆盖3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等行业规模复制,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据财报数据,2023年,三大运营商政企业务收入均有所增长。其中,中国移动(政企市场)营收达到1921亿元,同比增长14.2%,占通信服务收入的比重为22.2%,较2022年同期上涨1.5个百分点。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营收为1389亿元,同比增长17.9%,占通信服务收入的比重为29.9%,较2022年同期增长2.8个百分点。中国联通(算网数智)收入达752亿元,同比增长12.8%,占通信服务收入的比重为22.4%,较2022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
此外,在网络方面,行业5G网络设备呈现行业定制型、轻量化、融合化的发展态势。随着5G网络下沉到企业内,轻量化5G核心网、定制化边缘计算平台、对外能力服务平台等已在行业内部署。同时为了适应行业特殊环境和功能要求,面向矿山的5G隔爆基站、面向电力行业的5G高精度授时基站等也实现商用。
在平台方面,行业通用化平台成为运营商和行业企业合作的交汇点,行业平台呈现能力通用化、原子化、云化等发展特征。目前,中国联通已在全国部署5G边缘计算平台;中国移动发布了“9 one”平台,并实现依据行业要求进行“量体裁衣”式的部署。
在解决方案方面,呈现通用化和定制化并行的发展态势。通用化解决方案主要是5G+数采、5G+AGV、5G+视频监控等,其通过修改上层算法可以有效屏蔽行业差异性,实现碎片化市场的集聚,逐步成为ICT企业布局的重点。定制化解决方案主要是5G+云化PLC、5G+柔性产线、采矿5G+远程掘进、5G+智能综采等行业特征明显的方案。
To B市场主要面向企业客户,其主要特点是应用场景专业、需求复杂。具体来看,在应用初期,5G主要集中在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创新部署,现阶段,龙头企业形成的成熟5G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逐步探索在中小型企业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
5G行业专网:从测试走向商用落地
攀登珠峰、深入矿井、横跨东西、穿越地表、“布网”陆水空……5G发牌五年来,运营商不断发展5G、挖潜5G、应用5G,聚焦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创新树立起越来越多的示范标杆。5G应用在标杆引领下,已经从“点状开花”走向规模复制、深度应用,走向“百花齐放”,不断赋能千行百业,激发新质生产力。
过去几年,中国5G专网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3.16万个,为行业应用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设施。相关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我国5G专网总收益将达到2361亿元,2021至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8.2%。
据《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统计,目前,中国移动5G行业商用案例超3.3万个,中国电信5G定制网行业应用项目超3.2万个,中国联通5G规模化应用项目超3万个。不断推动5G应用向纵深发展,加速5G应用从概念走向现实,从试点逐步走向普及。
中国移动面向制造、交通等九大行业打造的“9 one”平台服务超万亿,并2023年发布了“5G极致专网3.0Ultra”。中国电信已形成了5G+智慧工厂、5G+智慧制造、5G+智慧矿山、5G+智慧教育、5G+智慧电力、5G+智慧化工、5G+智慧民航、5G+智慧文博、5G+智慧医疗、5G+智慧港口等十项5G创新应用新标杆。中国联通则加大“5G+云大物智链安”自主能力,全面升级5G行业专网产品体系3.0,打造产品“矩阵”。
把目光转向整个国内市场,5G专网建设也是我国“十四五”期间“新基建”的重要一环。随着2020年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5G专网白皮书,提出可以商用的5G专网解决方案后,各大设备厂商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浪潮、海能达等也随即跟进,甚至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也纷纷入局。
值得一提的是,“5G+”灯塔应用暨5G全连接工厂标杆案例调研、“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等活动激发应用创新热情,促进通信业和工业互联网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稳健积极的5G场景化建设、算网一体高调布局、光网宽带全面提速、数字化应用规模交付等,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体向上,促进5G专网应用的发展从头部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扩散。
5G专网是面向企业客户服务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实现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推手。Omdia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Q1,全球五年已开展1915个专网项目,5G渗透率达70%,网络形态以混合专网为主,占比达93%。随着企业专网需求逐渐明确,5G专网从测试走向商用落地。
5G To B:带动第二曲线增长难点在哪
在To B市场中,5G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为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连接和数据处理能力。5G To B在中国已显现出爆发态势,但其实5G To B在中国推广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业内专家指出,5G技术的应用需要与企业的具体需求相结合,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增加了技术应用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了5G技术在To B市场推广的难度。
此外,在5G To B应用中,涉及5G和计算、存储、云、Wi-Fi等多个技术协同,且各行业应用场景也不同,这也导致成功案例难以被迅速复制,上规模难度大,进而影响5G行业应用中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
我国5G应用整体进入到规模化探索期,尚未形成项目方案级复制,只实现了企业间单场景的解决方案复制,如5G+机器视觉、5G+智能巡检等,5G垂直行业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除了进一步赋能制造、能源、港口等5G发展较快的垂直行业应用,5G在新兴场景的需求探索也将进一步增强5G渗透率。如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通过5G通感一体等赋能低空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降低成本,加深5G覆盖中小微企业的深度。继续研发和优化5G技术,拓展轻量级Redcap的应用,降低成本至百元左右。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共同开发和推广5G应用,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
当前,我国正推进“人工智能+”行动,5G和AI两大前沿技术的融合,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5G为AI提供了数据快速传输的通道,从智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到智能制造的智能决策,无不展现着5G+AI的无限潜力。5G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5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更是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迈入5G-A时代,更要加强垂直行业融合,应深入挖掘5G在工业自动化、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5G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