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回归”背后的真相

卢克文工作室 2024-08-07 19:00:20

本文作者:工作室嘉宾 星海舰长

2010年6月30日下午两点,烈日暴晒着毫无遮拦的新郑机场,水泥跑道的温度已经超过50度。

停机坪上,一个中年人正在焦急地来回踱步,满身大汗也顾不得擦。

他叫郭庚茂,当时的河南省省长。

他这次屈尊跑了30多公里到新郑,是为了迎接他的一个本家——台湾首富、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

但是,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了,郭台铭的飞机,却迟迟不到。

这让郭庚茂心里非常没底,因为他太了解自己这些党校校友们的能耐了。

山东的某位领导,曾经专门为郭台铭送去了一本房产证,房产地址是郭家1948年的老宅,而户主,是郭台铭母亲初永真,想唤醒郭台铭的乡梓之情。

武汉的某位领导,为了打动正在因为弟弟患血癌而焦虑的郭台铭,专门在合作报告上配了一张武汉佛祖岭的照片,并写上了四个大字:“佛岭蕴康”。

山西的领导更绝,硬说郭台铭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召唤郭台铭去“认祖归宗”。

面对千方百计要截胡的校友们,郭庚茂实在太怕了,生怕校友们让招商富士康一事前功尽弃。届时,他如何向将近1亿的河南父老乡亲交代?

还好,郭庚茂的担忧是多余的,一个小时后,郭台铭的飞机终于姗姗来迟地降落。

郭台铭下了飞机,一手抱着刚刚1岁的女儿郭晓如,一手与一众汗水浸透衬衫的河南省领导握手,然后一起前往一个郑州工业园视察。

郭台铭和郭庚茂

此后几天,郭庚茂一直和郭台铭形影不离,就连郭台铭去洛阳关林祈福,烧香拜佛,郭庚茂也全程陪同。

至于每天晚上的晚宴,河南省的领导班子也轮番上阵,不断劝说郭台铭投资河南。

一片宾主尽欢之中,郭台铭终于一锤定音,决定在郑州建厂!

至此,一座城市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转眼,14年过去,河南和富士康,就如同一对经历了两次七年之痒的夫妻,不舒服,但又离不开。

最近,关于河南和富士康的关系,消息非常两极分化。

一边,随着富士康产能的不断外迁,河南的进出口呈现出断崖式下跌,2024年第一季度,手机出口减少了1000万台,外贸进出口总额1588亿,同比下跌23.4%。

另一边,富士康加码投资河南的消息却不断传出,7月22日,富士康宣布投资10亿元,在郑州投资建设总部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战略产业发展中心、战略产业金融平台、产业研究院和关键人才中心、营销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等七大中心。

如何理解这种反差的举动?

也许,我们可以从富士康和河南,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联系说起。

河南和富士康的缘分,建立于2010年,但起源,还要追溯到2007年。

彼时,郑州军用机场刚刚搬走,郑州市准备去港澳地区招商,办一个“港澳新城”。

但是招商方案报到省里,直接被省领导否了,省领导批复了六个字:高起点、大手笔!

显然,像之前那样找几个港澳企业,签几个半死不活的意向书,是难以入省领导法眼的。

于是,郑州市政府就成立了一个级别很高的“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投资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小组由市长赵建才担任组长,多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这个小组直接向省政府负责,具体任务,就是去深圳,想办法把富士康拉到河南。

一位小组成员回忆说,“当时,我们就住在龙华,富士康的事情就是唯一的工作。”

然而在2007年,富士康还是香饽饽,各地邀请的话,已经听得太多了,省级干部来拜访都不稀奇,更别说市里干部了。

同时,河南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省份,无论经济的外向性还是政策的灵活度,都远远低于沿海省市,富士康自然看不上。

所以,这个小组折腾了三年,连郭台铭的面都没见到,双方只是断断续续保持沟通,仅此而已。

领导小组的名字,随着成员的工作变动而不断变化,但河南对富士康的召唤,始终不变,却始终不得。

这种尴尬局面,一直到两位关键人物的到来。

2009年,郭庚茂出任河南省长,卢展工出任河南省委书记。

郭庚茂曾任河北省省长,因为富士康廊坊厂的投资建设的关系,与郭台铭相熟多年。

而卢展工就更不用说了,原来是福建省委书记,而福建本就是对台经贸工作前沿,因此卢展工与郭台铭过去在各种活动中时有碰面,早有交情。

也就是这一年,河南外贸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出口仅73.46亿美元,同比下降31.5%。

无论是对郭庚茂和卢展工来说,给河南找一个新的出路,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而对于富士康这种沉浸于中华文化成长起来的企业来说,走“上层路线”,显然效率更高一些。

果然,有了郭庚茂和卢展工的出面,小组工作效率陡然提升。

而与此同时,富士康和深圳的关系,也不像之前那么友好了。

2008年5月29日,广东提出了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决定调整结构、升级产业、优化劳动力素质、提高人均GDP。

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腾笼换鸟”政策。

在深圳看来,富士康规模足够大,但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面积产出远远不及华为、比亚迪等本土企业,所以在深圳,民间、学界乃至政界,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富士康为深圳的产业升级腾出空间。

在一份深圳经信委的调研材料中,对于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毫不客气地指出“税收贡献较少,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一系列声音,显然让郭台铭不快。

当然,促使郭台铭下决心内迁的,还是富士康的12连跳。

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5月27日,不到半年时间,由于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压抑的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富士康连续发生12起跳楼事件。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恶劣也是最严重的劳动者权益事件。

为了尽快平息事件,富士康开始往各个园区投入海量保安,宿舍楼连廊都装了铁丝网,跟鸟笼一样。

然而,这一切都无助于挽回一个个年轻生命的离去。

如此频繁的跳楼事件,让舆论大哗。

多位中央领导对此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中央政法委领导和省委主要领导在深圳开会之际,也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相关批示。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还亲自赶到富士康厂房调查了解。

从政府到社会都如此关注,让郭台铭压力山大,也开始反思。

但是,郭台铭反思的,不是给工人减轻工作压力,也不是给工人加薪,而是觉得这地方风水不好,要换地方。

河南的机会,终于来了。

5月份,也就是富士康跳楼最密集的那个月,富士康终于派出了一个先遣组,到郑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项目综合考察。

但是否投资,富士康什么态也没表。

河南省政府心里没底,于是郭庚茂亲自带队跑到上海,与郭台铭进行了一次面谈。

没人知道谈了什么,只知道谈判过后,富士康的态度明确积极了起来,一个月内与河南开展了四次谈判,而且涉及的内容都比较细节,包括战略合作内容、落户政策、投资项目和人力资源等。

等都谈得差不多了,也就有了郭台铭的郑州之行。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给河南施加心理压力,为了给自己要到更多好处,郭台铭还专门推迟了一个小时。

不过总体来说,郑州之行,郭台铭还是比较满意的,特别是河南省政府承诺的郑州航空港保税区,更是打动了郭台铭。

因为保税区获批之后,这里和出口加工区类似,在货物流入等环节免税或者退税,并在货物的进出和外汇等方面,享受诸多便利,对富士康这样的出口加工企业,极为有利。

最终,郭台铭离开郑州一周后,6月29日,在富士康总部,河南分管招商的副省长宋璇涛和富士康财务总监黄秋莲代表双方草签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河南盼了三年的富士康项目,终于落地了。

虽然郭台铭拍板选择了郑州,但是,事情还不算完。

富士康在谈判中提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满足了,富士康才真的决定投资。

这三个条件,第一就是厂房。

富士康要求,7月5日公司注册,8月2日就要投产,留给厂房建设只有不到1个月时间。

在这1个月时间里,要完成10万平方米的厂房,以及能容纳2万人的宿舍建设。

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河南省还是接下了。

为了完成厂房建设,河南抽调各部门一把手成立了“作战指挥中心”,专门协调水电气网以及建筑施工等等一系列程序和手续。

在当时,这一中心任务压倒一切,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招商了,而是政治责任,从上到下,郑州市各局办各区县全部都是一把手亲自抓,到处亮绿灯。

结果,经过16天24小时连轴转,河南终于提前完成了厂房建设,这在当时被称为“郑州速度”。

这一速度让郭台铭都有些震惊,他之前以为河南政府是比较低效的。

第二是地。

富士康要求,郑州市要无偿提供10平方公里的土地,供富士康使用。

这相当于郑州上街区面积的六分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来没有给单一投资商如此大的一块地。

要知道,在河南,土地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有耕地红线限制着,任何活动都不能触碰这一红线。

2006年的时候,河南为了给学生们找个出路,违规使用11.7平方公里土地建设了龙子湖大学城,结果副省长李新民和郑州市长王文超被中央追责,都挨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龙子湖大学城殷鉴不远,所以富士康要这10平方公里土地,让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压力很大。

更有人担心,富士康是借着工业用地之名,玩炒地之实。

毕竟,这也不是富士康第一次炒地了。

一个冷知识,富士康不仅仅是制造业龙头,还是个房地产开发商,其旗下的香港轩盛投资有限公司,承揽过不少内地的商业地产项目和住宅项目,而且经常和投资项目捆绑。

比如富士康与武汉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协议7个月后,轩盛就以790元/㎡和560元/㎡的超低价格拿下了距工业园5公里的两副住宅土地,建成后转手一卖,就是每平方米售价在1万元左右的差价。

所以,河南省委统战部门不少人呼吁,警惕富士康挤占有限耕地。

但是为了以最大诚意和最大让步引来富士康,河南还是想办法,同意了富士康的要求。

当然,这也为2023年自然资源部调查富士康土地使用情况,埋下了伏笔。

第三就是人。

富士康虽然是一个科技企业,但本质上和成衣厂没什么区别,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但问题在于,当时的富士康,正在风口浪尖之上,连续的跳楼让所有打工人都避之不及。

就算河南是个人口大省,但青壮劳力大都在沿海省市有工作了,能不能从沿海回流回来,能不能凑10万人,富士康心里也没底。

于是这个任务,就交到了河南省政府的手上。

体制内干工作,喜欢一级一级分任务,这次也不例外,整个河南很快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招工”运动,根据各地户籍人口,分配了任务指标,而且纳入干部考核,完不成任务就要追责。

为了完成招工任务,河南各地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的村镇直接要求统计已经在深圳富士康打工的本地户籍人员,要求他们过年回来后,直接就去富士康上班。

有的地市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各级干部动员自己的亲戚参加富士康体检,甚至把任务压到了学校,要求老师动员成绩不好、考大学无望的学生去富士康打工。

还有的地区,直接在火车站、汽车站“拦截”外出打工者,要求他们不要去南方了,直接去富士康报到。

甚至连全省的上百所职业学校都动员了,以“实习”的名义,整班整校地把几万职业学生拉到深圳“顶岗实习”,提前熟悉情况,据学生爆料,学校还威胁不去不给发毕业证。

甚至有些地方还把招工的任务“外包”给了劳务中介,挂着“富士康招工”字样的小摩的满街乱窜,四处还张贴着“举荐老乡或亲朋好友入厂有奖”的横幅和告示,其中规定每举荐一人可获奖300元。

现在还可以看到13年招工时的帖子

虽然这场“大招工”搞得各地怨声载道,但在“政治责任”的动员下,河南仍然凑够了富士康一期需要的员工。

说实话,勤劳质朴的河南人,让郭台铭大为惊叹。

枯燥的流水线,胳膊一伸一蜷的动作,每四五秒就要重复一次;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累计要重复七八千次,一天干下来,胳膊都抬不起来。

而在夜班中,除了晚上11点—12点之间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外,晚上10点和凌晨3点只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排配量大的时候,连这10分钟也会取消)。

最吓人的是夜间临时排产,一声哨声吹过,上万人从被窝被叫醒,像紧急集合一样,只用了20分钟就冲到了流水线上,新一代的iphone就是从这一个个倦怠而麻木的年轻人手中生产出来,飞向世界各地。

如此的效率,没有哪个国家能比。

郭台铭对河南员工太满意了,于是大手一挥,决定扩建厂房,扩招20万人!

毫不意外,这一任务又经过层层分解到了各地,各地的干部们来不及松口气,就又踏上了替富士康招工的路途。

除了厂房、地和人,河南还给了一大堆优惠政策。

比如,建厂的钱,不用富士康掏一分,直接从郑州给富士康的15亿美元建厂补贴中支出。

比如,投产后前5年内免征企业税和增值税,后5年两税减半。

比如,因为内迁之后会带来运输成本的增加,河南也专门给了财政补贴,出口1美元,补贴4毛钱。

比如,第一批新款手机,河南还提供武装押运服务。

等等等等。

也许,相比省长等一个小时的诚意,河南提供的这种“政治待遇”和优惠政策,才是郭台铭选择河南的真正原因。

而这种卑微、谦逊的招商背后,不仅是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事关几十、上百万人的饭碗。

毫无疑问,河南,富士康,一个大省,一个大厂,二者具备先天的互补性。

而二者的合作,也是一次完美的共赢。

而相比其他有富士康的省份,河南绝对算是受益最大的那个。

提起河南,人们的印象,似乎除了粮食大省之外,乏善可陈。

河南地处平原,平原赋予了河南整个北方最好的耕地条件,也让河南戴上了生存发展的枷锁。

咱们都知道中国有个18亿亩耕地红线,无论什么时候,中国人的饭碗都要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

这个决策方向没问题,但问题在于,为了保证耕地红线,事实上锁死了河南的发展空间,造成了河南的一个奇特悖论。

一方面,有全国最多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河南又缺乏足够的工业岗位。

就算有工业,要么是焦作、濮阳、平顶山等已经濒临枯竭的采矿业,要么是郑州、新乡、鹤壁这样的轻工业城市,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如双汇、三全、思念、白象等等。

像什么汽车制造、电子制造、轻化工等等,河南都极少。

这就导致河南人只有离开河南,才有出路。

每年,都有难以计数的河南人奔赴外省谋生,外出谋生的人多了,素质良莠不齐,自然会被人嫌弃。

曾几何时,河南被讥讽为“井盖省”,南方有些城市甚至挂出了“不欢迎河南人”的条幅。

如此伤自尊的处境,河南人太想改变了。

这也是河南哪怕做出再多让步,甚至被批评为“卑躬屈膝”,也要把富士康引入河南的真正原因。

果然,富士康来了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在郑州一片黄土枣林上,富士康的厂房拔地而起,数以十万计的河南人走进流水线,成为出口神话背后的一颗颗沉默的螺丝钉。

富士康对河南的改变,是多个层面的。

首先,富士康的手机生产线日夜不停,直接把郑州变成了一座电子制造业出口重镇。

一台台手机被生产出来并包装后,只需要运几百米,就能从厂房进入保税区海关,在那完成一系列手续,然后登上郑州机场的货机,24小时内就能运抵全世界。

这让郑州,成了名副其实的“iPhone之城”。

这种模式,对郑州的经济数据贡献是巨大的。

2010年到2012年,郑州的出口额从34.56亿美元,暴涨到了202亿美元,2年翻5倍。

不仅如此,富士康来了,富士康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几百家,也开始向河南聚拢。

河南也很会做人,给富士康的政策,其他配套企业也一视同仁,该补贴都给补贴。

“十三五”时期,富士康累计200余家主板、摄像头模组、显示屏模组、零组件研发等相关产业链企业入驻港区,完成投资3000亿元,建成了一个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从2011年到2021年,河南电子信息产业10年增长了25倍。

2009年的时候,郑州高新技术产值仅有33.3亿元,但到了2013年,郑州高新技术产值已暴增到了310.6亿元......

拜富士康所赐,郑州还成了国际物流中心,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区成为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UPS、嘉里大通、招商局等物流巨头纷纷入驻。

2014年,河南生产手机突破1亿部。10月22日,库克专门到访郑州,郑州一时风光无两。

那段时间,河南省政府领导在参加全国会议的时候,说话都很硬气,动辄就说:

我省外贸总值稳坐中部六省头把交椅!

话里话外,透露着骄傲和自豪。

更关键的是,富士康上市后,把102.8亿元募集资金投向河南,开始在河南多点布局,除了郑州富士康,还在另外5座河南城市建设了供应链工厂。

比如,济源富士康,造手机外壳,员工5万人;鹤壁富士康,造镁合金零组件,员工2万人;濮阳富士康,造电子级高精密保护胶水,员工2万人;南阳富士康,光学元器件,员工5万人;周口富士康,造iPhone关键组件,员工3万人。

这些产能庞大的生产线,为颠沛流离外出务工的河南老乡,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就近打工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河南人口外流的现状。

对比一下河南六普数据与七普数据就会发现,十年间河南常住人口增加了534.2万人,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开封市的人口。

这些新增的人口,富士康功不可没。

咱们都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只有有了人,才有消费、逛街、购物、旅游、买房、读书,等等。所以无论是卖房子卖地,还是服务业消费,都依赖于人口的迁徙。

但问题在于,如何吸引人来?

产业。

富士康劳动密集的产业特点,提供了30万个就业岗位。而正因为有30万人聚集在富士康,才会有20万人在富士康的周边开旅馆,做保洁、卖烤串、做奶茶、卖房子、当保姆等等,再算上配套的服务、教育、医疗、咨询、房地产、物流等等,产生的就业岗位要超过100万。

更关键的在于,由于富士康对人力的虹吸效应,其他企业继续使用廉价劳动力,会越来越难,思念、三全、双汇被迫全员加薪,否则,就留不住员工。

这样一来,也就带动了整个郑州市人均收入水平,为郑州的城市化增添了一个巨大动能。

中国人嘛,有钱了,自然会买房子。

在富士康的带动下,坐落郑州东南30多公里原本鸟不拉屎的郑州航空港区,2009年房价也就2000元左右,2014年就涨到了6000元,到了2019年甚至突破了1万元,一座座楼盘拔地而起,郑州东部俨然崛起了一座产业新城。

在富士康和房地产的共同拉动下,郑州总算超越了老对手长沙,牢牢坐稳“万亿俱乐部”,还成为国家发改委认证的“国家中心城市”,一扫过去穷困潦倒的印象。

当然,河南也并非唯一的受益者。

某种意义上说,富士康和河南的故事,是一个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故事。

富士康贡献税收、提供就业,而河南也没有辜负富士康,富士康的血汗工厂模式、潮汐用工、开除派遣工无补偿等等做法,放在哪个国家都是难以容忍的事情,但在河南,富士康做的一切,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宽容的。

但是,哪怕再和谐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产生变化。

当年那个1岁多就迎来河南省省长笑脸的郭台铭的小女儿,每年都会由父亲陪着去黄石公园玩,她最喜欢的,就是喂那里的鸽子。

然而有一年,公园突然立起了牌子,不允许再喂食。

小女儿哇哇大哭,郭台铭很生气,找管理员询问原因,管理员回答说,鸽子习惯了人类喂食,已经丧失了自己觅食的能力,去年冬天一场大雪后,因为没有游客来,所以鸽子饿死了大半。

郭台铭若有所思。

某种意义上说,富士康就是那只丧失了觅食能力的鸽子。

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全球供应链也迎来大洗牌。

那么富士康的最大客户——苹果,本着分散供应链风险考虑,也开始了“果链外迁”的战略性调整,开始转向印度、越南这种人力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

是中国工人不够能吃苦吗?是中国产业链不完整吗?是中国产品质量不好吗?

都不是。

哪怕库克在中国再强调“中国是苹果最重要的市场”,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苹果毕竟是一家美国企业,企业的立场,要取决于政府立场。

而现在中美的对抗关系,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了,手机产业又怎会独善其身?

今年3月份,库克访问中国,对着摄像机比了个“耶”,结果回去就面临美国司法部的起诉,指控苹果垄断,苹果市值一夜蒸发超8000亿元。

敲山震虎,不过如是。

下一任美国总统,不论是懂王还是哈哈姐,上台第一件事,肯定都是继续脱钩断链,哪怕中国一再强调脱钩对双方都不利,但对一根筋的美国人来说,哪怕自损1000,也是要杀敌800的。

在这种形势下,苹果又能怎么办?

只能是“去风险化”,简单来说,就是逐步把产能从中国转移出去。

那么高度依赖苹果订单的富士康,已经成了那只失去觅食能力的鸽子,如果不跟着苹果转移,又能怎么办呢?

所以,富士康开始陆续从郑州拆走设备,裁撤人员,手机产能断崖式下降。

这样一来,河南首当其冲。

今年上半年,河南手机出口1395.1万台,暴跌了47.4%。而上半年进出口总值,也下降了13.8%。

富士康郑州园区,人流量也大幅下降,冷冷清清,周边配套的商业街也是空荡荡的,实体门店大部分处于关闭状态,甚至挂起了出租,转让的信息。

其实早在2013年,河南就考虑过过度依赖富士康的问题,当时还有一个课题研究报告:《引入富士康对河南对外开放的利与弊》。

报告结论是,过度依赖富士康,并不安全,河南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也不能完全押注在富士康身上。

2019年的《河南经济蓝皮书》,也指出河南全省外贸进出口对富士康依赖程度高,一旦其进出口出现波动,对全省外贸影响显著。

然而,当年的日子太舒服了,舒服到没人居安思危,在富士康之外培养新业态,最终突然发现,富士康撤走时,竟然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弥补富士康带来的空缺。

所以,河南同样成了那只丧失觅食能力的鸽子。

万幸的是,果链外迁的进程并不顺利。

富士康曾经遵从苹果的意愿,将目光转向了遥远的印度。

乍一看,印度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看似无尽潜力的市场,富士康很有希望在这里找到新的增长点。

但真正踏入印度,富士康才发现,这TM就是个坑啊!

生产出的iphone质量不合格都还是小问题,关键在于,印度的吃相太难看了!

一开始,郭台铭安排刘扬伟前往印度,会见莫迪,像对河南那样讨要优惠政策。

莫迪也很上道,说完全配合你在印度建设苹果代工厂,而且如果你能把芯片也在印度生产的话(优先推荐我的家乡古吉拉特邦),印度政府可以补贴100亿美元!

这可是100亿美元!是鸿海年利润的好几倍!

于是富士康和印度韦丹塔矿业资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决定共同投资195亿美元,在古吉拉特邦建设28纳米制程的12英寸晶圆厂及配套的封测工厂。

其中,富士康只掏了1.187亿美元,作为技术入股,就占了合资企业40%的股份。

这样不仅可以空手套白狼,套走印度政府的补贴,而且芯片生产出来就能直接进入富士康的工厂,省去了20%的关税。

但问题在于,印度这“外企坟场”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任何承诺在变现的时候,都要遭遇九九八十一难。

富士康是个高科技企业不假,但它是富士康,而不是台积电。富士康的特长是加工厂,而不是制造芯片,富士康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造不了28纳米芯片,于是就想把制程降到40纳米。

结果印度不干了,说你这样我就不给你补贴了。

于是富士康只能找意法半导体合作,但印度一看,如果要找意法半导体,我干嘛不自己找?非要你当二道贩子?结果双方扯皮了几个月,富士康一看印度的态度坚决,连入股的1亿美元也不要了,赶紧撒丫子撤离,合资公司的事也不了了之了。

但是这样一来,双方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彻底破坏了,富士康也开始处处被印度针对。

今年夏天,印度迎来史无前例的热浪,河流水位下降导致发电量骤减,印度政府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

这个时候,限谁不限谁可就很有讲究了。

印度本土企业,基本能得到供电保障。

而富士康这样的外来户,印度政府要求富士康削减北部组装厂30%的用电量,以保证电力供应。

这可坏了,iphone的交期是有限的,一旦耽误了生产,赔偿违约金事小,苹果另找其他代工厂可就事大了!当富士康无法满足苹果的需求时,苹果可不会给富士康任何机会。

那么苹果把订单给谁了呢?印度企业塔塔。

这个塔塔,可以说是印度的“老钱”财团了,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诞生了,在印度可是跺一脚震三震的存在。

近年来看着中国手机公司在印度市场的淘金越来越红火,塔塔也想介入手机产业,去年,印度政府逼纬创把一家生产iphone的工厂卖给了塔塔,今年4月又抢了和硕的一个iphone代工厂。

目前,塔塔的代工厂已经开始承接iphone的订单了!

这样一来,富士康不就和塔塔成了竞争对手了么?要论后台,富士康怎么和塔塔比?

继续在印度待着,印度一定有一万种方法炮制富士康,不仅要逼富士康把订单让给塔塔,搞不好还会像vivo那样安个罪名就开始巧取豪夺!

看着形势不对,富士康已经悄悄调整产能,将一部分iphone挪回中国。

虽然富士康并没有承认这一传闻,但市场已经有了信号。

郑州富士康,开始悄悄扩大招人规模,还调高了时薪,重新回到了25元,有望冲刺高峰时期的30元。

这样一来,对于河南来说,也延长了产业升级的窗口期,阵痛有所减轻。

与此同时,富士康也开始尝试着学习自己觅食了。

那就是造车。

富士康为什么选择造车?

随着摩尔定律的到顶,手机市场已经难以再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了,用户换机的频率也大大延长,手机市场趋于饱和。

这样一来,富士康的订单,也远远不如以前了,谁也不知道代工这条利润微薄的路,还能走多久?

要想发展,就要开辟新的赛道。

郭台铭曾言,“不想再被称作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显然他很清楚,富士康的未来,就是跳出代工圈子,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产品。

从历史上看,富士康一直是什么挣钱,就造什么,原来造过电视机,后来又造摩托车,造手机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而富士康盯上造车行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郭台铭不止一次说,“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开始制造电瓶线、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电子用品,借势进入汽车行业,也因此在2010年进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为其提供中控触摸屏面板、连接器、覆盖件等零件。

2015年,富士康与腾讯、和谐集团成立了和谐富腾公司,也就是拜腾汽车前身。随后富士康还买下了美国的新汽车制造商Lordstown洛兹敦,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Foxtron”。

结果呢?造零部件和造车,完全是两码事,钱烧光了,造车计划也没成功。

本来富士康都想放弃了,但2023年底,小米汽车的横空出世,刺激到了富士康。

都是造手机的企业,凭什么小米三年就把车造出来了而且站住脚了,富士康就不行?

2024年1月4日,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注册地为河南郑州航空港区。

7月23日,富士康宣布将在郑州投资10亿,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承载新事业总部功能。

啥是“新事业”?其实重点就是造车。

富士康明明要离开河南,为什么要返回?

一方面,河南也在学习觅食了。

其实早在2022年河南富士康事件之前,河南就敏锐地意识到,富士康可能不安心了。

于是在2022年6月,郑州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郑州在富士康离开之后,新的发展方向——“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郑州为啥选择造车?

因为造车比造手机,拥有更长的产业链,更强的就业促进作用。

汽车产业,从上游的钢铁、铝材、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皮革,到中游的底盘系统、传动系统、车载芯片、传感器、处理器、显示屏、动力电池等等,再到下游的整车制造、销售、售后、保险乃至洗车等等等等,产业链之长,不亚于房地产。创造出的就业岗位,何止数倍于造手机?

一旦河南的规划变成现实,可能河南都要从人口流出省,变成人口流入省了!

所以,河南这次再次下了血本,在郑州航空港区规划了一座31.4平方公里的国际汽车城。

而招揽企业,现在的中国,绕不开比亚迪。

河南省长王凯亲自跑到深圳,会见王传福,说服了王传福在郑州建厂。

比亚迪的工厂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7个月时间,刷新了比亚迪厂区建设速度,再次展现了郑州速度。

最夸张的是,因为汽车比手机大多了,所以为了方便比亚迪运车,郑州硬是花了13个月,建了一条全长23.9公里的比亚迪专用铁路线路!

这么大手笔,在全国都非常罕见。

除此之外,郑州还引进了上汽锂电池、比亚迪麒麟电池、佛吉亚座椅、法国埃顿等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此外还有宇通,一汽等一大批新能源车项目,也纷纷在河南落地,从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车、配套设备、物联网,河南都能提供,初步形成“研发-制造-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2024年上半年,河南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6%、18.7%,郑州正在向着“新能源车之都”迈进。

看着正在努力学习觅食的河南,郭台铭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以为,郑州离了自己玩不转,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离开,河南只是痛苦了一会,然后就很快爬了起来。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不趁早回到河南,等河南的汽车产业彻底发展起来,河南到底还会不会欢迎自己?

所以,最佳方案是,趁着河南汽车产业还在发展期,提前介入,念着旧日的香火情,没准河南会支持自己利用河南的汽车产业基础,让富士康的造车计划事半功倍。

也许,这就是富士康回来的原因。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人。

一个公司,招100人,很简单。招1000人,也并不难。

但是汽车产业也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工规模,要达到10万计。

除了河南,还有哪个地方能以当年那种效率,以“讲政治”的高度把工人组织好后一大巴一大巴送到厂区?

这种保姆式的服务,可能放眼全世界都是独一份儿!连越南都做不到这一点,更别说三天两头出幺蛾子的印度了。

更关键的是,没有哪个地方,能像河南人那样,为了工厂的订单,而牺牲掉自己的爱好、生活甚至身体。

就算工人有怨言,富士康也完全可以拿三倍工资,来堵住工人的嘴。

为什么富士康如此喜欢河南这片土地?

因为这里的人多,勤奋,还穷。

所以,对于富士康现在又是产能外迁、又是加码投资的反差抉择,我们也不必奇怪,只是大时代下,资本经典的逐利行为罢了。

资本就像古代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样,会不断向那些人力成本更低、政策更优惠的地方迁移,当你有足够的条件时,资本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而经此一事,河南对于富士康,也应该转变态度了。

在展现最大诚意的同时,也要学着给富士康立规矩。

看看上海,同样是送地皮,给贷款,给补贴,特斯拉能把零部件实现90%的国产化,在中美对抗最激烈的时候,马斯克都没说过一句中国坏话,反而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郭台铭呢?一直强调“富士康赏大陆饭吃”,甚至威胁“我不怕被没收财产,为了阻止大陆统一台湾,我可以牺牲自己的全部财产!”

说实话,大陆改革开放40多年,从没见过如此嚣张的台商。

对付郭台铭这样的人,河南不能再卑躬屈膝,因为卑躬屈膝,换不来尊重。

当年,郭台铭在一个咖啡店和同居五年的女友陈崇美谈判分手。

谈判的过程,香港媒体是这么写的:

那天,她穿着郭台铭送给她的那件蓝色裙子,满心希望郭台铭能回心转意。

郭台铭到了,给了她100万,然后警察突然出现,以“恐吓勒索”的罪名,将陈崇美抓走了。

郭台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有利益,不讲感情。

一如他当年选择河南,并不是自己受到的省长礼遇,而是完全是看中了河南的优惠政策而已。

那么现在,河南,也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富士康身上,富士康想回来可以,但绝对不能再形成单一依赖了。

因为变了心的人,从变心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留不住了。

29 阅读:1825
评论列表
  • 行走 15
    2024-08-07 23:05

    写的真好!!!赞!!!

  • 2024-08-08 00:20

    喂不熟的狗,不喂也罢!

  • 2024-08-08 13:06

    因为变了心的人,从变心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留不住了。

  • 2024-08-07 19:46

    郭多大岁数了?

    用户11xxx06 回复:
    比你大三岁
    嘿嘿 回复: 用户11xxx06
    这话说的[哭笑不得]